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罕见的大饥荒,研究者大多认为大饥荒中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有三千万人左右。实际上,在“大跃进”之前,已发生因饥荒饿死人的事件。就目前公开的材料看,广西是较早出现严重饿死人事件的省份,1956年发生的“平乐、荔浦和横县因灾饿死人事件”最先被公开曝光,1957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就有一篇通讯:《去年广西因灾饿死人事件是怎样发生和怎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2.
杨继绳 《炎黄春秋》2013,(12):75-81
孙经先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上发表了《关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的长文,又发表了《人口统计学中的虚拟人口理论及其应用》,声称“用科学分析”和“严密的数学方法”。论证出“饿死三千万是谣言”。我于2012年写了《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就大饥荒年代的人口问题与孙经先商榷》,也采用他那种“严密的数学方法”,按他所设定的条件,否定了他的结论。最近,他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连续发表文章,不仅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人”是重大谣言,还说“《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本着对历史真相负责的态度,我再次回应。  相似文献   

3.
学贤 《文史月刊》2007,(5):40-42
辛亥革命广东光复后,陈炯明任广东副都督(继为代都督),大肆排除异己,培植私人势力,大量解散民军。胡汉贤和谭瀛组织的“瀛书敢死军”也被解散。没过多久,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南下,经广州时,胡汉贤晋谒孙先生,请示今后去向,孙中山因胡汉贤是广东四邑人,遂派他到美洲联络华侨,宣传和推动华侨投资国内,兴办实业。  相似文献   

4.
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段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是指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三年大饥荒时期人们吃不饱饭,饿死了不少人,特别是农村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陈锦华 《百年潮》2008,(11):10-12
《中外书摘》2008年第9期刊登的《审判“四人帮”上海余党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一文介绍称:“据我所在的法庭所知,‘四人帮’被粉碎第二天,马天水就被中央通知去北京‘开会’,从此再未到上海。‘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中,只有他一个人是在北京被捕的。这是马天水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原文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王文正口述、沈国凡整理的《以共和国名义判决》一书。  相似文献   

6.
马虎不得     
星云 《环球人物》2020,(4):116-116
宋朝时,京城住着一位画家。某日,他正在画一只虎,刚好有人上门请他画马,他为了省事,自作聪明地在刚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一个马的身子。买画的人问他:“你到底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漫不经心地回答:“马马虎虎。”  相似文献   

7.
陈安仁小传     
陈安仁又名任甫,广东东莞人,1889年生。青年时代,他在广州文明路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扩大为中山大学)毕业。1910年,他加入中国同盟会,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终。”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大埔县湖寮镇的梅潭河畔,有一座名叫广福宫的“保生大帝”神庙,它与福建、台湾及海外星、马、泰等地所建的“慈济宫”一脉相承,受到当地群众高度崇敬,数百年来香火不断。“广福宫前来筑褆,八方士女拜跄跻。”“岁人深秋季转凉,家家儿女制新装;酬神恰过农忙后,月满长空剧几场。”  相似文献   

9.
王平将军多次提到曾在晋察冀三分区与他一起战斗的抗日英雄甄凤山,即为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甄凤山,1908年出生于河北定县城南东朱谷村,凤山13岁时,其父租种了鹿钟麟6亩荒地,不料,是年收成不好,鹿家的管家张伙子依然逼租,其母上树捋树叶时,张令人摇晃树,将其母从树上晃下摔成重伤,数日后身亡。甄凤山只将恨铭记于心,带着弟妹要饭,不久,五弟六弟亦相继饿死。甄凤山22岁那年闯关东,先是“扛大个儿”、挖参、淘金、当泥瓦匠,后经人介绍,在一家姓马的公馆内学开汽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义勇…  相似文献   

10.
1942年,鲁山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许多无家可归的穷苦儿童饿死在街头。是年11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为救济灾童,决定在省府所在地鲁山县成立省立儿童保育院。现根据当年被该保育院收容的灾童程守义、刘广生、赵宗敏、黄俊岭、马应明、郝建文等人的回忆,以及《河南民国日报》的有关报道,整理成此文。  相似文献   

11.
葛美荣 《文史天地》2013,(11):70-74
蔡廷锴(1892~1968年),字贤初,广东罗定人,保定军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后成为抗日名将。他一生做了影响中国历史的三件事:一是他在南昌起义中拉走起义队伍,叛离革命;二是他在“一·二八”事变中坚决主张抗击日军,领导淞沪抗战;三是他与蒋光鼐等人一起发动“福建事变”,积极主张抗日反蒋。新中国成立后,他站到了人民一边,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2.
我来到塔拉瓦,一个宪兵把他的马借给了我,我骑马沿着东海岸行走,这里没有几个欧洲人。在珐诺,突然听见有一个当地人友善地叫我:“嗨!给人画像的人(他知道我是个画家),来和我们一起吃些东西吧。”我跳下马,他将马拴在一棵树上,我跟着他走进一间屋子,好几个男人、女人和孩子围坐在地上抽烟聊天。“你要去哪里?”一个40岁光景的毛利女人问道。  相似文献   

13.
公元1818年,民族英雄冯子材诞生于钦州,今年是他190周年诞辰。当时钦州隶属广东,所以冯子材也算是广东人,并在近期被收入首批“南粤先贤”中。2007年11月17日的《湛江日报》,曾载文谈法国强占广州湾和湛江人民抗法的史事,不禁引起我的联想:假如冯子材当时仍在广东,法国侵略者的企图能得逞吗?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晚清时期的御敌斗争中,有一位魂断异国他乡的高级官员,他效仿伯夷、叔齐,活活饿死在印度。他就是被时人讥讽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很长一段时  相似文献   

15.
援助缅甸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与驻缅英军组成中英联军共同防御滇缅路,由于英军“弃缅保印”战略失误和盟军内部不协调,被侵缅日军击溃,以惨败告终。中国远征军3个军10万人在撤退途中共有3万余人饿死病死在  相似文献   

16.
夏永安 《炎黄春秋》2003,(11):48-51
本文的题目是我取自《当代的“老新闻”》一书中的一篇回忆文章。作者是一名比较敢讲真话的新华社资深记者之一杜导正。他1956年任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首席记者,一生多次采访农民。虽然他也随潮流写过一些浮夸的报道,但不久后他深入实际便冷静下来,曾就广东发生了饥荒—事向北京报警。在那种年代,讲假话无人追究,讲真话反而屡遭磨难。由于敢于讲实情真话,杜导正曾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调出新华社,蒙冤多年。“说真话难还是应该说真话”,这正是杜导正及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经过反思后做出的判断和抉择。我国在经过20多…  相似文献   

17.
提起陈开枝的名字,许多人都会想到是那个高高壮壮、面色黝黑的广东人吧!是的,这个自称“年仅32公岁的小伙子”可是一个在广州、“两广”甚至全国都很有名气的新闻人物,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跟他有过接触的人会对他留下这样的印象:说话很风趣,行路急如风,年年月月忙,事事必躬亲。再看看广东的老百姓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个很亲切的人,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他是一个真办事的人。老百姓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勤奋好学的穷人陈开枝出生在广东西云浮的一个小山村,是个地地道道的穷人家的孩子。但是从小学、初中、再到师范学…  相似文献   

18.
“驸”指的是马,三匹马拉一辆车,左右两边的马称为“驸”。“驸马”则是掌管皇帝之“驸”的人。驸马爷,常被认为是受上天眷恋的幸运儿。然而,他们并非个个都是美满幸福的。  相似文献   

19.
邹雅林 《炎黄春秋》2013,(11):80-83
宋平同志于1972年7月25日经中央批准出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他在甘肃工作了10年。他常说:“甘肃是个穷地方,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能说大话,也说不起大话,所以无论谈到哪方面的工作,都不能把成绩说得太满。”他还说:甘肃有过说“大话、空话、假话”血的教训,在1958年“大跃进”中大刮浮夸风、征过头粮,曾因此饿死过近百万人,想起这件事就让人心里难过!要永远牢记:在这么多饿死者的灵前还说大话、空话、假话是天大的耻辱!  相似文献   

20.
“动画大师”万籁鸣和他的《大闹天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动画大师万籁鸣,是中国动画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他毕生追求进步,历经坎坷,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莫名受辱痛恨洋人《国耻挂图》流传全中国万籁鸣,本名万嘉综,1900年1月18日出生在南京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是长子,与二弟万(号古蟾)是一对双胞胎。他6岁入私塾开蒙,厌恶死读古书,不背书不写字,却在课桌上偷偷画老塾师像。一次正巧被发现,老师见这幅人物肖像画画得不错,竟没用戒尺打他,脸上还露出了笑容。万籁鸣读书半年,只会写一个“马”字,但字写得很好,有骨架,有精神,原来他喜欢马,同学们都笑他是“马痴”。他对马情有独钟,各种色彩的马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