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门杂考     
一奉先寺小考奉先寺的造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造像。群像雄伟壮观,艺术精美,驰名中外。然而对于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是否叫奉先寺,有人提出怀疑,故有辨明之必要。我认为现在奉先寺这个地方,唐代就称为奉先寺。永淳二年(683)四月的《唐朝散大夫陈君石龛像铭》云:"……于龙门奉先寺敬造石像一铺:一佛二菩萨、迦叶、阿难、香炉、师子等……面水踈(启冋)"。该造像记就在奉先寺下,药方洞北的摩崖上,这里明确指这个地方叫奉先寺。另外,石牛溪摩崖上的《唐朝议郎行少府监主簿上柱国钜鹿魏牧谦造像记》(开元五年八月十五日)云:"乃于龙门奉先寺北为亡考妣造阿弥陀像、释迦牟尼像、弥勒像合为三铺,同在一龛。"这里称奉先寺北也说明当时这里就叫奉先寺。永淳二年(683)距上元二年(675)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完工仅八年之久,它把这里叫奉先寺当不会有误。这里称奉先寺指的是大卢舍那像龛,正如石窟寺、敬善寺指的是洞窟一样。  相似文献   

2.
龙门续考     
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宋人志磐云:"成亨三年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像,高八十五尺。"此说几成定论。解放后发表的有关龙门石窟的文章都认为奉先寺的开凿始于咸亨三年(672年),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有的还将调露元年(679年)高宗敕建大奉先寺之年作为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开凿时间,也有的将咸亨三年武氏助脂粉钱修大卢舍那像龛说为建寺造殿。最近有的同志对咸亭三年开凿说法提  相似文献   

3.
奉圣寺是一座禅宗寺庙,原是唐朝大将尉迟恭舍宅为寺创建。经过岁月变迁,现存奉圣寺已不是原貌,主要建筑系20世纪80年代初从各处搬迁的元、明古建精品,或为原址复建。其建筑空间布局为两进院落,依次为山门、南北碑廊、弥勒殿、大雄宝殿、南北配殿、浮屠院。奉圣寺在园林环境营造中,造景手法独特,营造出兼具地方特色和佛教特色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4.
《四川文物》2002,(3):93-95
皇泽寺摩崖造像皇泽寺摩崖造像 ,位于广元市城西 1公里处的嘉陵江西岸马龙山脚下的皇泽寺内 ,其寺是闻名遐迩的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 ,旧名乌奴寺。武则天出生于广元 ,登基称帝后 ,曾大力为该寺捐资并“赐寺刻其真容” ,遂更名为皇泽寺 ,从唐末五代一直沿用至今。它同敦煌莫高窟一样 ,开窟在先 ,建寺在后。皇泽寺寺内现存窟龛 5 0个 ,大窟 6个 ,造像1 2 0 3躯。窟龛主要有中心柱窟 ,五佛窟、大佛窟及“则天真容”圆雕像等。造像雕造于北朝晚期 ,盛于唐代。从洞窟形制、造像风格诸方面看 ,接近中原石窟。中心柱窟凿于北周 ,初唐略有改雕 ,它…  相似文献   

5.
1997年至2000年,奉先寺遗址发掘工作队对奉先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637平方米.发现的遗迹现象有殿址、水道等.出土遗物以砖、瓦等建筑构件为主.生活用品较少,多为瓷器.出土的十余件石刻造像弥足珍贵.奉先寺遗址的发掘为中国古代寺院建筑和佛教造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我在西藏东南部的野外考察工作中,曾多次往返于林芝机场与林芝市政府驻地八一镇。途中经过的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那里有座寺庙叫喇嘛岭寺,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感觉林芝的寺庙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八一镇城里,基本上就见不到寺庙,所以总想有机会时一定要到喇嘛岭寺去看看。经打听,喇嘛岭寺在林芝是影响比较大的一座寺庙,这更引起了我的兴趣。喇嘛岭寺在八一镇南面约30公  相似文献   

7.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安全长期受到风化及渗水等病害影响。针对奉先寺石造像阿难头部区域及卢舍那大佛南侧渗水区域,利用红外成像设备对该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时监测,并借助MATLAB语言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大量红外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佛像头部裂隙处存在温差引起的循环热应力,该温差主要由灌浆加固区域和岩体本体之间热传导性能差异导致,且晴天上午前后的温差应力变化最显著;归纳了监测期间降雨和渗水发生的时间规律,统计得出了不同区域渗水程度的差异。将红外成像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应用于石窟预防性保护中,实现了对病害同时进行图像监测和统计评估,为其他石窟寺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里地区普兰县的萨朗石窟由东、西两座洞窟构成,曾是一个小型的僧人修行地。作者通过对西侧洞窟的壁画识别,推测该窟曾属于直贡噶举派;又通过与有确切纪年的普兰县的另一处直贡噶举派寺庙贵空寺的壁画配置对比,推断西侧石窟壁画应晚于17世纪初。该窟壁画中除直贡噶举派元素和地方神之外,尚存的宁玛派元素可证明直贡噶举派对宁玛派教法的吸收。作为被学界长期忽视的洞窟,萨朗石窟的此次调查为直贡噶举派在阿里普兰的传播提供了新例证。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她的二千一百多个窟龛,犹如斑斓的群星,点缀在伊河两岸的峭壁间。奉先寺就是这群星烘托中的一轮明月,闪烁民族的艺术的光华(图一)。龙门奉先寺开凿在龙门西山的中段,唐代人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一带的岩石,据地质学家考察,认为是寒武奥陶纪石灰岩和中寒武世石灰岩,是一种淡黄色厚状灰岩夹薄层灰岩。这种岩石层位厚,硬度  相似文献   

10.
在洛阳龙门古阳洞和奉先寺之间有一个洞窟,因窟口两侧刻有古代的药方。所以称为药方洞。该洞从北魏永安三年(530年)前开凿,至唐代景龙四年(710年),其间断续雕造约有二百来年,具有不同时代的多样风格。但是药方洞的开创年代等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提出一些看法,恳请文物考古界的同志批评指正。一、正壁大像的年代药方洞正壁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关于造像的年代,有的主张为北齐,有的认为是初唐。河北省邯郸西南峰峰矿区的响堂山石窟,开创  相似文献   

11.
泰国以寺庙林立而闻名,而在众多寺庙中,又有一座以虎为贵——位于曼谷以西约200公里处的帕朗塔布寺,因里面有虎而成了声名远播的“虎寺”,甚至其本名都早已被人们忘到九霄云外。“虎寺”建于1994年,位于泰国和缅甸交界处的森林之侧。像很多偏远地区的寺庙一样,它在僧人们的诵经声中默默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除了当地的善男信女,很少有外人光顾。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只幼虎的到来,才改变了它的命运——一天,有人将一只刚刚几个月大的幼虎送到庙门口,当听说小虎的妈妈已被偷猎者残忍杀死后,僧人们二话没说就收留了这个可怜的小家伙。不承想,这座寺庙从此  相似文献   

12.
距林芝县城6公里左右有座闻名全藏的山,它就是苯日山。苯日山的山腰上有座苯教寺庙,叫色迦更钦寺,这寺相传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是苯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这个寺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都要过一个传统的节日——拜鹰节。 据说色迦更钦寺建于公元757年前后,那时前来朝拜的僧俗人等络绎不绝,但到了1330年左右,它已失去了往日那香火兴盛的场面,不仅信教群众来的少了,就连以前庙里的喇嘛僧人也因多种原因离寺而去。整个寺庙荒凉萧瑟,毫无生气。  相似文献   

13.
龙门石窟群开凿在寒武奥陶纪石灰岩层上,石窟区喀斯特溶洞极为发育,使岩层中出现了方向不同的构造裂隙、岸边裂隙、岩层层面裂隙,将洞窟及雕像切割成大小不同的碎块,极大的危害着洞窟及佛像的稳定性,再加千百年来的自然侵袭,更加速了石窟的  相似文献   

14.
话说距林芝县城6公里左右有座本日山,山腰上有座本教寺庙叫色迎更钦寺,这寺相传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还是本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呢。关于这个寺有不少故事,今天我们只说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的拜鹰节。据说色迎更钦寺建于公元757年前后,那时前来朝拜的僧俗人等络绎不绝,但到了1330年左右,它已失去往日那香火兴盛的场面,不仅信教群众来得少了,就连以前庙里的喇嘛僧人也因多种原因离寺而去。整个寺庙荒凉萧瑟毫无生气。一名叫多增热巴珠色的本教喇嘛为寻求各种门派的真经,访遍了整个西藏本教寺院及各门派,打算撰写本教的经书。多增热…  相似文献   

15.
离木协不远的一座山口,有一座小寺,寺是土坯修建,很低矮。我去的那天,一位喇嘛正坐在昏暗处念经,门口坐了几个三岩的男人。本来我想进去,但坐在门口的中年汉子很反感地看我,摆摆手不让我进。 寺门前山脊上修有两座白塔。跟在几个妇人之后,我按序从左向右转经,并向白塔丢弃小石片。 三岩寺庙主要是宁玛教派(红教),也有原始的苯教寺庙。当地有三个大的寺庙,名字分别为察然寺、白日寺、瓦底寺。小的寺庙则无具体数目,和我常去的后藏一带相  相似文献   

16.
绒布寺四章     
绒布寺始建于1899年,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我们现在看到的绒布寺面貌,是1982年开始维修后才形成的。这座不大的寺庙位于珠穆朗玛峰北麓的绒布冰河末端,海拔4980米,被认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距珠峰峰顶约 20公里,最早曾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17.
朱佩  刘轶 《中原文物》2023,(6):132-138
在2022年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中,经过病害调查,首次发现卢舍那大佛右胁侍普贤菩萨有琉璃眼珠,造像表面还有彩绘颜料残留。经过便携式设备的无损检测证实该琉璃眼珠含铅量较高,为典型的人造琉璃。其头部的彩绘颜料为铅白、铁红等。本次新发现不仅是整个奉先寺病害调查的重要成果,更为龙门石窟以后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对分析探索唐代石质文物雕刻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0年的《洛阳年鉴》是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华书局出版的洛阳市首部年鉴。一册在手,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封面、封底和环衬的设计。该设计庄重、典雅,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浓,更十分有气派。封面和书首环衬是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石雕像彩照,特别是环衬,整幅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雕像的全图,并横排有两行大字:“龙门石窟跻身世界化遗产行列”、“石窟艺术走向世界,千年大佛绽开笑颜”。  相似文献   

19.
陈筱  孙华 《四川文物》2015,(2):73-86
在龛窟外部修建保护性建筑及设施是中国石窟寺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就进行了求索和小范围试验,以敦煌莫高窟加固工程以及龙门奉先寺保护为代表,龙门奉先寺修建保护性建筑的设计方案虽未实施,却基本可以代表当时中国石窟寺保护性建筑工程实践的主要思路。20世纪后半叶,修建保护性建筑并非中国石窟寺保护的首选,保护专家更倾向于采取远观不易察觉的化学保护方法。20~21世纪之交进行了大胆探索,以云冈石窟保护性建筑的设计与实践为代表,这些保护性建筑方案有仿古样式、现代样式和模拟环境样式;有的方案将现代建筑设计中最为前卫的设计理念、软件技术运用到保护性建筑的设计中,提供了很多极具创意的参考;"防水建筑"的设计也极具启发意义。理性科学、综合考虑的设计思路代表了石窟保护性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9,(4)
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像龛的保护与维修工程,自1971年起,连年施工。至1978年夏,全部大像均已粘结加固。大像龛西南隅的天然石岩岩洞(喀斯特溶洞)洞口已封闭,并垒砌十座石柱墩保护,以防山石崩坍下沉。为防止山洪冲刷和滚石危害,计划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