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久负盛名的一部史学名著,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它的研究也形成专门学问,称为“通鉴学”。近年来,陈光崇先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对它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许多富有启发的看法。《通鉴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论》)荟萃了陈先生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推进“通鉴学”发展的一部力作。一、考证扎实学风严谨,肯下苦工夫,是陈先生治学的特点,在对《资治通鉴》的研究中,这一特点得到充分体现。翻开《新论》的目录,《〈通鉴〉引用书目探究》和《〈通鉴〉引用书目再检核》两篇排在一起的文…  相似文献   

2.
台湾学者柏杨先生独立完成了《通鉴》今译的巨大工程,实乃令人钦佩。柏杨的《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在大陆也已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陆续出版了二十二册,全书共计三十六册。近来因研究课题,读了其中的第十八册《三国鼎立》一书。译文流畅,通俗易懂,在《通鉴》今译的同时,还加有辅助性的注释,以及译者评论。此外,  相似文献   

3.
孙卫国 《安徽史学》2018,(2):19-28,118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鉴训义》与《资治通鉴纲目训义》,充分显示他对二书的重视。他熟知《通鉴》故事,日常政事中,经常引用,以为资政之策。《通鉴》与《纲目》对朝鲜的影响,既是朝鲜政治与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朝史学交流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11月13—16日,汉唐典籍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1届年会在江苏徐州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共提交论文128篇。会议围绕以下主题展开:一、经学专题。吴柱《〈周礼〉所见天子与诸侯会盟制度通论》以《周礼》记载为中心,梳理其中的会盟礼制。高中正《重论〈书序〉的今古文问题与汉初〈尚书〉学》讨论《尚书》今古文问题,说明《史记》所载伏生"二十九篇"是加上《泰誓》的今文二十九篇总括而成,并非伏生原本。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问世,中国编年通史体例臻于成熟。此后,摹仿续书者代不乏人。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体例几依《通鉴》。明代,有陈桱的《通鉴续编》,薛应旗、王宗沐各自撰述的《宋元资治通鉴》,“但陈书义例全袭《通鉴纲目》,内容也疏舛过其;王书年月差错,事迹脱落;薛书  相似文献   

6.
书讯     
正曹金成著《史事与史源:〈通鉴续编〉中的蒙元王朝》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全书30.5万字。元末陈桱所撰《通鉴续编》一书在多方采择史料的基础上,以编年式的纲目体裁,详细记载了蒙元时期的诸多历史事件,篇幅不算很大,却是最值得重视的内容。特别是其中正面记述蒙元政权史事的段落,成文于明修《元史》之前,可以视为元朝人编写的本朝史,  相似文献   

7.
《资治通鉴》是一部纵贯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史巨著。为了编撰这部书,司马光及其助手们“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仅《资治通鉴考异》中提及的书目,就达三百五十余种之多。《通鉴》是怎样归纳整理如此“简牍盈积,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抉摘鉴别众多互相矛盾违戾的史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通鉴考异》来探究。《资治通鉴考异》是司马光在编撰《通鉴》的同时,“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而成的。《考异》全书三十卷,共计二千九百七十七个条目,依照《通鉴》编年的次  相似文献   

8.
书讯     
正曹金成著《史事与史源:〈通鉴续编〉中的蒙元王朝》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全书30.5万字。元末陈桱所撰《通鉴续编》一书在多方采择史料的基础上,以编年式的纲目体裁,详细记载了蒙元时期的诸多历史事件,篇幅不算很大,却是最值得重视的内容。特别是其中正面记述蒙元政权史事的段落,成文于明修《元史》之前,可以视为元朝人编写的本朝史,  相似文献   

9.
林增平教授的《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一书终于在1991年8月由湖南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方面的文章29篇(其中绝大多数是论文),共三十二万余字。这是作者奉献给史学界的最后一部近代史专著。 该书基本上分成五部份。第一部分共12篇文章,关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第二部分共三篇文章,关于辛亥革命时期会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是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所编,2010年6月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公布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明代官方档案史料,为地方史志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实可靠的资料。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李峰将该书中涉及贵州人和事的资料辑录整理出来,在本刊陆续刊出,以供广大贵州地方史研究学者及地方文史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总体上,2003、2004年的中国史学史研究仍在继续深入,本文拟从三方面概述。一、著作2004年7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仓修良的《史家史籍史学》,书中显示了作者在史学史领域40年来辛勤耕耘的道路与成果。同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司马朝军的《〈四库全书总目〉研究》是一部全面系统之作,内容包括《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考略、版本考略以及在分类学、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辑佚学、考据学等方面的意义与价值。同年11月,王记录的《钱大昕的史学思想》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打破多种研究领域的界线与隔阂,从思想的视角系…  相似文献   

12.
近世中朝史学交流中,明代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节要续编》的地位尤殊。该书旨在宣明尊华攘夷的正统史观,并以"节要"的形式续作《资治通鉴》所载史事之后的宋元历史,可谓宋代义理史学在明代的重要表现。《资治通鉴节要续编》自明中期传入李朝朝鲜,历经多次翻印,流传甚广。它在朝鲜王朝逐渐与《史记》、《资治通鉴》及《通鉴纲目》相比肩,成为朝鲜君臣及一般读书人掌握宋元历史的主要渠道,乃至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优先读本。书中倡导华夷之辨的正统观念及对宋元史事的评论意见,更对朝鲜人士的史观、史论有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人物与史料》一书 ,已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 2 0 0 1年底出版了。本书是陈学霖教授的自选论文集 ,全书收入作者近几年写成的论文 10篇 ,题目依次是 :《俞本〈纪事录〉与元末明初史料》、《明太祖“龙飞”官史“塑像”之分析》、《洪武朝朝鲜籍宦官史料考释》、《海寿———永乐朝一位朝鲜籍宦官》、《宣宗朝鲜选妃与明鲜政治》、《明代安南籍宦官史事考述》、《成化朝林霄、姚隆奉使暹罗之谜》、《明代宋史学》、《张居正〈文集〉之闽广海寇史料分析》、《明末林时对抄传〈图谶〉资料考析》。从题目中 ,可见这些论文均涉及人物与史…  相似文献   

14.
《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研考》读后蔡家艺马大正撰著的《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研考》一书,最近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近十多来有关边疆史地、民族史方面研究论文的结集,收录论文共有18篇,近26万字。分上、下两篇。有关边疆史地的研究论文,基本上...  相似文献   

15.
<正>邹逸麟顾问、华林甫主编《清代地理志书研究》2014年5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清代地理研究》第一辑,共收录论文15篇,按内容可分为舆图研究6篇和文献考据9篇。其中,文献考据类涵盖《四库全书总目》序文诠释、《清史稿·地理志》纠谬、方志史料的评介与利用等。邹逸麟《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始末及其学术意义》系作者在台北中研院讲稿整理而成,详细记述了谭图绘制的始末,总结了其学术贡献,也并不讳言不足之处。该文特别提到了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方面的一份宝贵遗产。它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名著。在它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类同的著作与有关的著作,研究《通鉴》的人也不断增多,以致形成了“通鉴学”。由此可见,它的史学价值很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仅从隋唐史研究与《通鉴》的关系方面谈谈它的史学价值。 就中国断代史的研究来说,不管从事哪个阶段的研究,都必须有一种或几种主要的参考书。研究秦汉史,决不能抛开《史记》、《汉书》、《后汉书》;研究魏晋史,决离不开《三国志》、《晋书》。隋唐史的研究也是一样,《隋书》、两《唐书》、《通鉴》是主要的参考书。其中《通鉴》是最主要的参考书。为什么《通鉴》是最主要的参考书呢?  相似文献   

17.
赵轶峰教授著《明代的变迁》于2008年3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明史多个领域专门问题的研究论文。书由南开大学教授、著名明史学家南炳文先生作序,正文19篇论文,加上导言和结论,共36万字。  相似文献   

18.
《敦煌学辑刊》2011,(2):160
王祥伟著《敦煌五兆卜法文献校录研究》一书于2011年6月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在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敦煌五兆卜法文献研究",下篇为"敦煌五兆卜法文  相似文献   

19.
南宋时期的《资治通鉴》注家注本可分为三类:以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为代表的《通鉴》专题注释,以《陆状元通鉴》等为代表的《通鉴》节本注释,和以史熠《资治通鉴释文》为代表的《通鉴》全书注释。这些早期注家的研究成果构成了“胡注”的直接渊源。  相似文献   

20.
杨建华同志的《中国早期和合文化》一书,已于今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十年前,就读过作者在吉林大学攻读研究生时所写的关于和合文化的学位论文。从学位论文到案前这部学术专著,深感作者在治学道路上的勤奋和日臻成熟,为作者所取得的这一重大成果而感到由衷高兴。通读全书,感到该书有三个特点,现付诸笔端,请教于学术界的同行。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早期和合文化,是该书第一个显著特点。该书用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研究和合文化,在实践中做到二者的统一。与此同时,全书始终坚持从历史哲学的高度对中国早期的和合文化进行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