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鸿斌  杨桂云 《攀登》2010,29(3):88-91
本文对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形成、功能与特性以及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将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区域各族人民群众全民健身活动之中;通过举办民族运动会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青海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建国  何玲 《攀登》2007,26(3):65-67
以宗教为核心的基本文化构成是青海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挖掘、深度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对于加强青海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对外宣传青海,并为青海旅游经济的开发提供优越的旅游资源,最终对青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占彪 《攀登》2005,24(Z1):74-77
构建青海和谐社会,必须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而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使少数民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以形成各民族和睦相处与共同发展的局面,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青海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谢佐 《攀登》2006,25(5):46-49
青海从历史上就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人民在这里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留存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定位与保护好这些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对于发展青海的经济和民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占彪 《攀登》2005,24(12):74-77
构建青海和谐社会,必须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而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使少数民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以形成各民族和睦相处与共同发展的局面,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青海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化总是具有民族性的,民族的特性也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文化中。目前,有一个比较突出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如何对待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土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青海、甘肃两省的"特有"民族。它世代与汉、藏等民族在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河湟  相似文献   

7.
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计划的实现,首先需要通过构建区域、行业、国家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依托得以实现。石油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经费不足,用有限的经费首先要满足纸制文献的采购,其次要保障国内数据库,因此外文二次文献数据库的采购力量相当薄弱,外文原文数据库只能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8.
苏娟 《中国土族》2016,(1):39-42
撒拉族和土族是西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婚俗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婚姻观念和审美取向的集中体现.2006年撒拉族、土族婚礼以纯朴自然的原生态面貌和独特的婚俗礼仪文化,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贺信     
热烈祝贺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20周年! 土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土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宽厚勇敢,在高原大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谱写了光辉灿烂的民族进步史、发展史,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了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小红  李秀东 《攀登》2008,27(4):216-218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深入开发西部民族文献资源,可以为这里的少数民族提供更好的发掘民族文化精髓以及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条件,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文献资源支撑,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本文立足西部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思路及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土族、撒拉族作为青海特有的世居少数民族,在与周边民族长期交往过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青海高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的发展、延伸,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地域经济与社会的进步。研究地域性传统文化,吸纳  其优秀成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研究青海传统文化之特征、特质、转型问题,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青海地域文化,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研究了青海传统文化的发展、特征、特质及其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许瑞 《丝绸之路》2010,(22):54-55
花儿是属于中国民歌体裁的一种山歌,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区,是回、汉、土、撒拉、东乡、保安、藏、裕固等民族共同喜爱的民间歌曲。花儿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当前却处于濒危境地,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4.
许彩萍  申月霞 《攀登》2007,26(4):13-14
在构建和谐青海的进程中,坚持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缩小落后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改善民族关系、构建和谐青海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7,(3)
青海为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格局,使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产生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长期以来,多民族语言共生共存,形成了青海地区稳定、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青海建设的更加和谐美丽。更加注重和谐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语言和谐生态环境研究,构建语言和谐、社会和谐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桂荣 《攀登》2015,(3):138-141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综合展示平台,是城市名片,是重要的社会教育与文化服务机构,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加快城乡融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重要作用。青海省在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同时,需要重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推进青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青海城乡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青海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缩短青海与其他省区发展的差距,提升青海城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赵英 《攀登》2012,(5):109-114
青海历来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多宗教并存同传、多元文化交融互补的省份,从历史发展至今,民族关系始终是青海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青海民族关系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加强对青海民族关系新特点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研判,事关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实现,事关和谐新青海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刘波  魏有玲 《攀登》2007,26(2):119-120
文章通过分析青海省民族地区轻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文化优势,带动和支持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王青天"青海纠"左"1958至1961年,青海省以省委第一书记高峰为首的领导班子,在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强制推行"大跃进"。在牧区,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一步走,向共产主义过渡,引起社会极大震动,使青海人民吃尽苦头。1957年底统计青海人口265万,到1962年降到205万,减少60万。减去从劳改单位释放回内地的5  相似文献   

20.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与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四省区毗邻,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全省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0万人。从总体上看,青海是一个人口小省、面积大省、经济穷省、资源富省。多民族聚居是青海的一个特殊省情,省内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和撒拉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独有的少数民族。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