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8月17日,南京市地名办宣布首次建立《南京历史文化地名保护名单》。一旦人选名单,将力保这些老地名永不消失。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六城区的废旧地名档案中,共记载消失的老地名1900条左右。15年来,南京已经有180多条有历史含义的路、街、巷名从地图上消失。  相似文献   

2.
<正>《西域地名考录》一书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系统、完整而且全面地考释西域历史地名的工具书。(1)此书收录地名共6500余条(其中有重复的条目)、90余万言,全部词条、字数均比冯承钧先生1930年编著的《西域地名》710条(陆峻岭增订本增加到920条)(2)多出六倍以上。此书无论从所收地名词条的数量还是涉及的地理范围方面,远远超出了前者,而且大量增加了蒙元史及清代蒙古史上著名的一些蒙古地名条目。不过,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历史系编写的《简明历史辞典》,以中学历史课本所涉及的范围为基础,共收辞3500多条。该书既有中外名人和重要历史名词、事件,又有历代典章制度、中国历史地理和史籍、史料、工具书的辞条,对于历史地名除注出今地名,一般还介绍了历史上在这里所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正地名是人类文明史的产物,是经过千百年人文历史风雨磨砺形成的,是世代相承的传统和智慧的结晶。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的认同性和延续性。联合国第五届、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先后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广东地处祖国的南大门,气候独特,山川河流众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文丰华,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河南县市地名由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河南现有县市地名121个。这121个地名中,大致有山水地名26个,方位地名13个,祈愿地名12个,历史地名50个,特殊地名20个。这一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主流,其他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补充,而且切实反映出河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  相似文献   

6.
正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1979~1986年间,全国进行了第一次地名普查。苏州地名普查结束后,成立了苏州市地名委员会,下设地名办公室,办公地点在苏州市民政局内。时下,自2014年7月开始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即将结束,笔者从事的是苏州市姑苏区地名普查工作,从中了解和感悟了许多与地方志相关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地名是人类社会对地球上和其他星球上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一种语言文字标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变始终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地名档案记载着约20万条地名信息,充分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井陉县志》(1985-2004)(以下简称《井陉续志》)于2006年5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部180万言巨制上接首轮志书,从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井陉为中国地名遗产千年古县的历史地位切入,广泛采撷方志学诸家新论点,将历史与现实作有机连接,从内容到形式走出一条堪供第二轮修志借鉴的创新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陈晨  程林 《人文地理》2020,35(6):50-56,84
基于GIS技术,分析从夏到明清,关中平原历史地名空间格局和命名方式的演变规律。从景观表征和布尔迪厄符号权利视角,借鉴批判地名学研究理论,揭示关中平原历史地名空间格局和命名方式演变过程中的文化政治格局。研究发现:①作为关中平原历史地名空间置换的高密度区域,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政治中心区,以及以潼关、陈仓(今宝鸡)为核心的军事中心区构成了政治权利空间斗争的中心;而零星分布于外围的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区则体现出其作为政治权利空间斗争边缘区的历史稳定性。②统治阶层和群众围绕宫殿陵寝、官宦氏族、人物姓氏、意愿祈福及祭祀庙宇类地名展开命名博弈,各阶层均希望借助地名这一社会文化符号表达“自我”价值和愿望。③关中平原历史地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名的命名与变更整体上呈现出去阶层意识形态、关注民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的宝山区有一条很特别的道路,叫一二八纪念路。与大多数以地名来命名的上海道路不同,这条小马路是以历史事件来命名的。  相似文献   

11.
“雅化”被认为是历史时期中国地名演变的一种突出价值取向,但既有研究对其内涵与范畴缺乏明确的认知与界定。针对历史时期“不雅”地名更易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的“雅化”,主体上是以汉民族的三大阶层性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为衡定,以不同类型的雅化对象、取向、路径与方式为体现的广义“雅化”;雅化对象可划分为“不善”“不正”“不美”三大类地名,雅化取向可分为大众吉化、儒家教化、文辞美化三大类;雅化路径与方式相应分为“依本雅化”和“换新雅化”两大路径及其主导下的11种方式。地名雅化反映了历史时期广义的“不雅”认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地理空间上的渗透与扩散;同时也必然有其历史局限。地名雅化应与地名的地域识别、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三大主体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马保春、宋久成著《中国最早的历史空间舞台:甲骨文地名体系概述》(以下称《概述》)一书,作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丛书”之一种,2013年1月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马保春先生继《晋国历史地理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晋国地名考》(学苑出版社2010年)之后完成的又一项重要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包蒙杰 《神州》2012,(12):20-21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关系密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地名保存了下来,但是更多的地名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历史中.建德市的地名,具有社会、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内涵,对建德地名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挖掘出建德地名文化潜在的价值,保护和传承建德目前趋于消失或已消失的地名,使独具特色的建德地名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5,(1):96
论西藏地名中的情感色彩古格·其美多吉和索朗仁青在《西藏研究》201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所赋予的专有名称,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地名形成过程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融入,使地名附着或隐含各种情感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区新增地名密若繁星。随着西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要保护优秀的西藏传统地名,传承并发挥西藏传统地名文化的魅力,一是加强  相似文献   

15.
正苏州别称姑苏,上了年纪的老苏州,总会记得自己曾经住在哪一条小巷,这条小巷的由来、沿革、有什么历史内涵。最近我正在进行地名调查工作,从中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名,今略举数例与读者分享。城不变,道也不变姑苏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今天的苏州古城,城址基本未变,与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宋《平江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仍然是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重复是中国历史上的常见现象 ,历代曾进行过六次大规模更改。以西晋太康元年、隋开皇十八年、唐天宝元年及民国三年的更名规模最为宏大 ,使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县级及其以上重名问题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更改重复地名的原则与标准 ,经历了一个由加方位及对称字来修饰 ,至完全更改用字相同的重复地名 ,再至取消文相类及声相近的地名的演进过程。当今地名存在类似问题 ,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更改因字同、形似、音近而容易引起混淆的 50多组地名  相似文献   

17.
广东地名的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不仅因为它往往直接反映语言和民族起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可悟性的一面,而且当它出现在聚落、道路、田野、标牌和布告拦时,又具有直观性的一面,所以,地名属于既可悟又可视的文化景观。文化地理力图通过地名研究,再现各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指示历史上重大政治变革,经济兴衰,民族迁徙,宗教信仰等状况。从地名可透视无限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马保春副教授撰著的《晋国地名考》一书,2010年4月已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既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晋西南涑汾流域早期考古学文化的历史地理研究(编号40271031)"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亦为首都师范大学史学丛书之一种。《晋国地名考》原为马保春博士已版大作《晋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附录部分,当时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通过史料叙述了哈尔滨满语地名的含义,集中叙述了哈尔滨别称的文化魅力,即冰城的冰雪文化魅力,"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俄侨文化的魅力,"音乐之城"音乐文化魅力。其中俄侨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除了建筑文化、习俗文化的影响以外,主要是在地名文化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地名特点有四,一是以俄国名人或侨民间有"威望"人员的名字命名的街路;二是以俄国地名或其他国家名称命名的街路;三是以行业或居住者身份而命名的街路;四是以自景观特征而命名的街路。文章第三部分为哈尔滨红色地名的历史记忆;最后一部分是地名文化的历史教训,即要记住地名文化的根,已经形成的历史地名不可随意更改。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绪论介绍了地名的文化属性以及河南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文则通过对河南地名的命名规律研究,进一步探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简要介绍国际、国内地名文化研究、保护现状,阐述现阶段下研究河南地名文化内涵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