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玉昆同志《龙门续考》(《文物》1983年第6期)谈到净土宗三祖善导的卒年问题,引述《续高僧传·遗身篇》,认为善导之卒年"必在麟德二年前无疑,故(卒于)龙朔二年说是可信的"。实际上,善导不是卒于龙朔二年(662年)。第一,前揭道宣(596—667年)所著《续高僧传·遗身篇》唐终南豹林谷沙门释会通传末附言云: "近有山僧善导者,周游寰宇,求访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绰部,惟行念阿弥陀净业。既入京师,广行此化,写弥陀经数万  相似文献   

2.
卢肇生平著述甚夥,然自晚唐迄今已千百余载,年代久远加之兵燹之故,其书多散佚。据传世文献考知,卢肇著述全佚者有《通屈赋》《〈大统赋〉注》《卢子史录》《唐定州文宣王庙记》《剑赞》等5种,缺佚者有《逸史》《文标集》2种;另有全佚者《愈风集》《庙堂龟鉴》2种,虽屡见于目录著录,但经考证后发现并非卢肇所作。  相似文献   

3.
樊克政 《文献》2005,(1):280-282
关于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宋翔凤的卒年,向无异议.至于其生年,在今人的著述中则一直有二说,即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①说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②说.前说系据《清史列传》中《宋翔凤传》所载"咸丰九年,重赋鹿鸣.  相似文献   

4.
<正>孔广林,字丛伯,号幼髯,清代经学家、戏曲作家。关于其出生时间,流传多讹;卒年则语焉不详。今整理谶纬佚文,发现《通德遗书所见录·后记》(清光绪十六年山东书局刻本)有所记载。录之于下:  相似文献   

5.
马曰璐和马曰琯并称"扬州二马",是著名的藏书家。其卒年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四库》开馆征书时(1773)马曰璐已卒,笔者以江春《随月读书楼诗集》、金兆燕《棕亭诗钞》等资料考之,马曰璐的卒年当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  相似文献   

6.
张呜凤(?-1593年之后)在明代以《桂胜》、《桂故》享盛名于世。然而有关张呜凤生平履历、著述等史实,旧说一向多有讹误阙疑之处。近日读《张鸣凤里籍》(作者王真真,载《广西文史)2008年第1期),感到在旧史籍记载讹误或存疑之余,也还有今人考辨旧文献时重新出现的问题。总之,广西文史界对张呜凤的研究有限,而大量出现的简传文字中却普遍出现讹误。因此,本文将对张鸣凤的事迹分为里籍、著述、履历等予以考辨,并作文献资料的提要。同时,期望这样一位在明代文坛上居一席之地,且在乡邦文献上有杰构之作的著名人物,能得到和他的地位相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全集》中所载(阳明)《年谱》、黄绾《阳明先生行状》、钱德洪《讣告同门》诸篇中所记阳明卒故的时日,都是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查陈垣《中西回日历》,可知其对应的公历为1529年1月9日。上海古籍书店1992年版《王阳明全集》的《代序》沈善谋、王凤贤写的《王阳明和他的心学》一文中即是记为1529年1月9日。将阳明卒年记为1529年的,我所见到的还有:陈来《宋明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三联书店1997年版);但有的书却把阳明卒年记为1528…  相似文献   

8.
晚清风云人物张之洞,不仅在错综复杂的时代打上了自己形象的烙印,而且留下了浩繁的著述资料。整理张之洞的著述,成为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最早整理张之洞著述的,当推光绪五年(1870年)在贵阳校勘《书目答问》、《轩语》等书的王秉恩。不过,那只是整理其著述的一部分。全面整理张之洞著述,编纂全集,还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去世之后才开始的,距今已有九十年了。九十年来,编校张之洞全集的活动有五次。笔者试以编校《张之洞全集》时所看到的资料,略述其整理历程,以了解其成就与特点,作为今后整理工作的借鉴。一、军路蓝缕…  相似文献   

9.
朱熹生前,《资治通鉴纲目》尚未定稿,朱熹卒后的第十九年,《资治通鉴纲目》始刻于泉州。其后屡有翻刻,并被誉为万世史法、史家准绳。入明,朱熹的地位至高无上,《资治通鉴纲目》及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之必读书,故内府、藩王、各地官署、书坊均纷纷翻刻,以应各方之需。明朝距今不远,明本《资治通鉴纲目》存世颇多,现以年代先后,择其要略考于下:  相似文献   

10.
关于提高志书著述水平问题,我曾写过两篇浅作.一篇是《提高志书的著述水平》,发表在1990年《天津史志》第3期上.另一篇是《谈志书的著述性》,发表在1991年(安徽)《志苑》第1期上.近几年来,我在参与《吉林省志》总纂工作的过程中,感到许多志稿都存在著述性不强的问题.职业良心激励我继续学习、思考、解难.总结这段实践,醒悟自己从前的认识浅薄.故借旧题再次认识,以弥补自己在理论上的歉疚.  相似文献   

11.
邱崇 《中国钱币》2021,(1):59-62
鲍康,字子年,号阜侯,晚年退隐臆园,又号臆园野人;其书斋名观古阁,故又号观古阁主人,安徽歙县严镇人.生于嘉庆十五年(1810),道光举人,官至夔州知府.致力于钱币收藏及著述,其著作有《观古阁丛稿》《观古阁泉说》《皇朝谥法考》等.其收藏钱币鸿富,鉴别精审,著述臻密,为一时之冠,当时泉界名流"咸推之为祭酒焉"[1].潘祖荫...  相似文献   

12.
姚华是中国近代史上鲜受关注的一位人物,然其一生著述宏富,在文学、戏曲、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方面皆有突出成就,门生王伯群将姚华一生作品大部辑入《弗堂类稿》.然除《弗堂类稿》所辑作品之外,其他作品散佚者甚夥.其中,《说文三例表》已亡佚;《金石系》《古盲词搜存》《笔山讲录》《佩文韵注》等未见刊行;尚有《书适》(含《黔语》《小学答问》)《菉漪室曲话》等刊行于世.笔者在近代期刊资料中发现部分姚华佚作,于全面研究姚华其人其作弥足珍贵.现将所发现资料一一考索,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姚华著述整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沈松平 《福建史志》2006,(3):44-46,43
王棻(1828-1899年),字子庄,号耘轩,浙江黄岩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清末著名经史学家、方志学家、教育家。一生未入仕途,专以讲学、著述为务,共著书734卷,著述之多,在台州首推第一,主要有:《经说偶存》6卷、《六书古训》64卷、《史记补正》3卷、《汉书补正》3卷、《台献疑年绿》1卷、《柔桥文钞》46卷等。  相似文献   

14.
正地方志中,多有艺文志;晚清、民国,随着图书、目录学的发展,以及地方意识的强化,为充分反映本地学术文化发展的面貌,不少学者已力图摆脱方志,编纂独立的本地学者著述目录和有关本地历史的图书目录,如李小缘《云南书目》、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山东人著述目录》《安徽文献书目》的编撰。改革开放以后,出版了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如《两浙著述考》《皖人书录》等;  相似文献   

15.
黄文焕是明末名宦、学者,其著述《诗经考》《诗经嫏嬛体注》《楚辞听直》《听直合论》等在学术领域很有影响,然有关其生卒年、籍贯、字号、生平著述,从其家谱、诸地方志,到当代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黄文焕生于万历二十三年,卒于康熙三年正月初四,是明福建福州府永福县白云乡,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白云乡人,字维章,一字坤五,号觙菴、慗斋,生平著述除其家谱及诸志所载,还有《史记注》《南华经注》《尚书遗籯集解》《杜诗全注》等。  相似文献   

16.
龚贤三题     
龚贤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秋前后,据孔尚任《哭龚半千》诗,已成定论.至于他的生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种说法:(一)约生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前后,卒年90岁左右;(二)万历四十五年(1617) 生,卒年73岁;(三)万历四十六年(1618)生,卒年72岁;(四)万历四十七年(1619)生,卒年71岁;(五)约生于天启元年(1621)或天启二年(1622),卒年近70岁.五种说法中,现在出版的有关著述集中到第三说和第四说,互见采用.究竟孰是孰非呢?先看一下两说的论证:何乐之先生认为,龚贤《半亩园诗》中有“希  相似文献   

17.
明代著名藏书家毛晋编选的大型戏曲作品集《六十种曲》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选集之一。该集选收元杂剧1种,南戏5种、明传奇54种(其中汤显祖《还魂记》除原作外又兼收了硕园的改订本)。其文字规模之大约为臧晋叔选编的《元曲选》的四倍多。其所选剧本,或以前未见刊本,或取前刊优善之本,故对保存戏曲作品颇有贡献,历来为戏曲研究工作者和戏曲爱好者所重视,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六十种曲》编刻于明末清初。原刻本10种集为一套,计分六套。各套标有汲古阁"绣刻演剧十种",前后分六次陆续刊行…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4,(6)
<正>陈旅(1287-1342),字众仲,莆田人,其本传见《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他博学多闻,游学京师时便受到翰林侍讲学士虞集等人激赏,被荐为国子助教。元统二年(1334),除江浙儒学副提举,后入为翰林应奉,至正元年(1341)迁国子监丞,次年卒,年五十六~①。《四库全书总目》著录陈旅《安雅堂集》十三卷,其底本为两淮马裕藏本,馆臣曰:"其集见于本传者十四卷,此本仅十三卷,乃其子籲所编,有张翥、林泉生二序,一作于至正九年,一作于十一年。目次与焦竑《经籍志》相合,殆本传  相似文献   

19.
说“通”     
自司马迁提出“通古今之变”及其后世受封“史通子”以来,中国史学史上著述通史及以“通”命名史籍者就多起来了,以古代史学而言,编著通史者有梁武帝、杜佑、司马光、郑樵、马端临,等等;“通”命史者有《通史》、《史通》、《通典》、《资治通鉴》、《文献通考》、《文史通义》,等等。而在司马迁之前,《世本》、《竹书纪年》等也是通古今,只是未以“通”命名而已。近代以来,著述通史者更是继踵出现。看来,中国史学有个通古今的古老传统。故章学诚有“通史家风”之说。白寿彝先生很重视这个传统,既著文评论又身体力行。今值白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及八十寿辰之际,我想试谈多年来面聆先生教言的一点心得及研究“通”的传统的肤浅体会,借以祝福先生寿高泽长,并祈教正。  相似文献   

20.
清初通州范国禄以诗文名震一时,著述宏富,诗文杂著且逾百卷。其中《十山楼诗年》、《十山楼诗》、《十山楼文》、《范十山诗集四种》、《十山楼尺牍》、《十山楼序稿》、《狼五诗存》等流传至今,多为海内孤本,笔者结合各方文献材料考察、梳理范氏著述版本及其后世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