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庞特勤不是甘州回鹘可汗辨现在国内的各种专著及论文几乎都说创建甘州回鹘政权的第一个可汗是庞特勤。只有汤开建先生认为庞特勤不是甘州回鹘的第一任可汗,这是单从文献校勘学的角度,指出了流行旧说之非,尚有进一步阐述的必要,因为这是国内外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山国与甘州回鹘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使用敦煌资料对金山国与甘州回鹘之和战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认为张承奉执政前期 ,沙、甘间关系尚属友好。两地关系之恶化当在唐亡、张承奉称帝之后 ,后梁是甘、沙间相互争斗的总导演。金山国成立不足一年时间曾与回鹘发生过三次较大战役 ,其中楼兰、伊吾之战对象是西州系回鹘 ;金河之战、便桥之战对象是甘州回鹘 ;对西州系回鹘的战争加速了甘州回鹘对沙州的出击。《龙泉神剑歌》有许多内容并非事实。甘、沙间战争的结果使短命的金山国寿终正寝 ,完成了归义军张氏向归义军曹氏的过渡 ,改变了两地间的关系 ,使晚期归义军走上回鹘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甘州回鹘可汗世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州回鹘可汗世次辨析陆庆夫关于甘州回鹘可汗世次,由于传世文献如新、旧《唐书》、《册府元龟》、《资治通鉴》、新、旧《五代史》、《宋会要辑稿》、《宋史》等书有关记载互歧,后来的研究者又各立异说,自持一端,遂造成观点纷坛,难以统一。所幸敦煌遗书为我们保存了...  相似文献   

4.
《甘州回鹘史》是回鹘历史研究的新硕果,该书立意高远,着眼于回鹘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重视回鹘语言文字研究与回鹘社会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突破传统史学观念的藩篱,以甘州回鹘作为主体对象;运用大量史料及考古资料,在甘州回鹘世系、摩尼教成为甘州回鹘国教的原因等许多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可资学界参考;除此之外,该书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风,值得学界同仁师法。  相似文献   

5.
回鹘是我国北方与西北的古代民族。它于公元7世纪中叶兴起于漠北草原,其后活跃于今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和楚河流域,对唐朝和中国历史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回鹘在唐以前称袁纥、韦纥,唐代时始称回纥,后改称回鹘。回鹘原为铁勒之一部,其先世可追溯至汉魏时期的丁零,或春秋时期的狄。至漠北回鹘汗国’怀信可汗(公元795—805年在位)时,北庭周围成为回鹘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甘州揽胜     
甘州揽胜李均,吴居善“金张掖”,南依祁连,被泽黑河,山川秀丽,地貌奇特。既可观赏到“小桥流水长,绿荫蔽日短”的江南水乡秀色,又可饱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部动魂景观。在张掖,绿洲与荒漠相连,渔歌伴驼铃交响。您若有幸登临祁连,既可领略到山川之博...  相似文献   

7.
甘州风韵     
诗词甘州黑河如带向西来,河上边城自汉开。甘州的历史文化是用一首首诗词串联起来的。甘州从来不缺少赞美它的诗词和美文。这里雄浑的大漠戈壁、多情的三千弱水、晶莹的雪山冰川、瑟瑟的苇荻秋风,都是诗人笔下绝妙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沙州回鹘与西回鹘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 言本人在“回鹘与敦煌”(森安孝夫1980)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河西走廊沙州归义军节度使独立政府与天山东部的西回鹘国之间在10世纪左右曾经有过紧密的联系。后来在“论回鹘藏文本(P.t.1292)佛教教义”(森安孝夫1985、)一文中提及,在“敦煌与西回鹘国”(森安孝夫1987)一文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其他论文中也都不时点到,包括《回鹘摩尼教历史研究》(森安孝夫1991)。“敦煌与西回鹘国”一文中提出的论点不仅在哈密顿的代表作《9-10世纪敦煌回鹘文稿》历史研究的介绍中得到完全接受,而且也在其他期刊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也得到许…  相似文献   

9.
行走的甘州     
古老的西羌、吐蕃、月氏和回鹘……战争、丝绸、僧侣、名将、商贾、诗人、贬官与逐臣……的甘州,西汉时代开辟的疆域、宋元甘州路、明朝甘肃治所、清朝甘州府和民围甘凉道……1997年秋天,我和很多人到达的时候,正是傍晚,下车之后,还没来得及看一眼西边的夕阳,就进房间打扫沿路沾染的灰尘。去饭店的路上,暮色笼罩,看到位于甘肃张掖市中心的鼓楼——修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的镇远楼,  相似文献   

10.
甘州镇远楼     
镇远楼,又名靖远楼、钟鼓楼,俗称鼓楼,坐落在甘肃省张掖市中心。明代诗人赵锦有诗曰:“筹边雄镇有高楼,幸际唐虞日月秋。部落三千依积石,藩篱百二壮雍州。龙河贡使连翩至,青海耕夫汉漫游。眼底天戈平丑类,五云深入拱宸旒。”史料和《重修镇远楼记》石碑记载,镇远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由都御史才宽负责兴建,清代康熙、乾隆、光绪时期曾维修和重建过。镇远楼仿西安钟楼建造,基座至楼顶30多米,由楼台、楼阁两部分组成。楼台为汉代青砖构建,呈下大上小的四方台形,台顶沿边砌的1米高的女墙。基座四面各有一门洞,通向东西南北,四门洞上方均嵌刻有砖雕匾额,东“旭升”,西“贾城”,南“迎薰”,北“镇远”。楼阁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吻兽峙立,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一层的四面飞檐下悬有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清顺治四年(1647),米喇印反抗清廷,曾在诱杀巡抚都御史张之衡、分巡西宁道村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时烧毁此楼。顺治七年(1650)重修。竣工后,亦悬额四面:“九重在望”、“万国咸宾”、“声教四达”、“湖光一览”。楼上北侧有光绪二十四年(1899)农历九月立《重修甘州吊桥及...  相似文献   

11.
甘州与李自成起义任积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自1629年正月在甘肃榆中起义,到1645年5月战死湖北九宫山,历时16年。其间,他虽然率领义军推翻了明王朝统治,但最终却同历代农民起义一样,以失败而告终,演出了一场历史悲剧。从李自成发动起义的前一年到他死...  相似文献   

12.
甘州·张掖     
离开武威,继续西行,就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二个大站张掖。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先后为羌、戎、乌孙、月氏和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匈奴时期为浑邪王的领地。前121年,西汉武帝两次派霍去病出击河西打击匈奴时,过居延泽,越焉支山,一直追击到祁连山下浑邪王的王城永固城和黑河岸边得王的王城得城,斩首3万余级,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数千人,迫使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匈奴势力就此退出河西地区。10年后(前111),汉武帝决定在河西设郡置县时,最先设置的就是酒泉郡和张掖郡。张掖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当时的郡治在张掖县(今武威市东…  相似文献   

13.
八声甘州     
  相似文献   

14.
甘州即今张掖。古甘州城内多水湖,约占全城面积的1/3,有“甘州不干水池塘”之说。平湖之中,原无芦苇,传说有一年夏天,有个仙女特向往人间美景,悄悄来到甘州城内游玩,不觉被这美丽的湖景所吸引。这仙女拂柳徘徊,张望湖景,蹲在湖边,洗着自己的秀发,流连忘返。突然天鼓一声,她才想起该回去的时间已过,便匆匆理起长发,飘飞而去。不料,匆忙中将一枚玉簪跌落湖中,霎时间,湖面长满了芦苇,恰似一支支碧绿的玉簪,使明镜湖面变得更加妖娆美丽。这个动人的传说,给甘州城芦苇湖增添了无限美妙的色彩。喜看芦苇湖绕半城,春天平湖荡漾,锦鳞游泳;夏天绿苇成林,翠色娇艳;秋天荻花翻浪,瑟瑟作响;冬天一片琉璃,白色如银。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供人们尽情欣赏。1914年,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罗家伦经张掖时,登上甘泉五云楼,南望祁连雪峰,城外层层绿荫,片片麦田;北望芦苇荡湖,风景佳丽。提笔写下《咏五云楼》诗:绿荫丛外麦毵毵,竞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甘州芦苇湖传说@杨麦  相似文献   

15.
甘州寻古     
  相似文献   

16.
落叶满甘州     
刘希国 《丝绸之路》2012,(17):34-35
走进甘州,正是秋天的黄昏。 有淡淡晚风,斜斜夕晖。漫天落叶,飘旋着,舞蹈着,嘶啸着…… 看不见平沙落雁,听不到清角吹寒,芳草覆盖了白霜,菊花瘦成了骨头。西风流云之下,千年的古城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在从事突厥、回鹘史研究的学中,杨富学先生尤其引人瞩目。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已有许多论问世,而是因为他除了具有坚实的史学理论功底外,还兼通回鹘语,能够运用回鹘史料展开研究。国内研究突厥、回鹘史的学中,通突厥、回鹘语寥寥。相比之下,杨富学先生以其所长而显得颇具实力。  相似文献   

18.
张炯 《陇右文博》2007,(2):77-79
明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统治初期。朱元璋采取分封儿子为藩王的办法。以便加强朱氏中央集权的统治。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太子朱标夭折、皇子朱楠无封国外。其余二十四子均分别于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和洪武二十四年被分封为王。定都南京以后,朱元璋考虑到京师偏离北方.不便朝廷部署军事指挥。调动军队。  相似文献   

19.
归义军晚期的回鹘化与沙州回鹘政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晚期以后的归义军政权已经式微,而在其东西两侧的问鹘势力对沙州地区的渗透却从来不曾停止。宋太平兴国年间,有关史籍中首次出现了“甘沙州回鹘”的提法;稍后在《辽史》里也有“沙州回鹘”、“沙州回鹘敦煌郡王”的称呼;而在甘州回鹘、归义军政权相继被党项吞灭后,有关沙州的史料中又出现了“沙州镇国王子”、“北孝可汗”之类的名号;在莫高窟、榆林窟及西千佛洞中则出现了许多属于这一时期的回鹘洞窟。这些迹象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极大重视,纷纷撰文发表了不同看法。总的说来,研究者大都承认沙州回鹘政权的存在,只是对沙州回鹘来…  相似文献   

20.
也谈较真     
陈进华 《神州》2012,(8):174-174
较真是一颗刺,扎在那条明哲保身、圆滑处世的神经上。它固然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伤害疼痛,但同时驱除了我们心中的浑噩,让我们认识自己,看清世界。所以我们需要较真,一个不平凡的人生,需要较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