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家旅游》2020,(4):50-53
鼋头渚是横卧于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16年,面积5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郭沫若曾写诗称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更使鼋头渚风韵名扬海内外。  相似文献   

2.
正"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这是诗人郭沫若形容太湖美丽风景的名句。诗中的"鼋头渚"就位于江苏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丝都、米市之称,虽然物产丰富,却"无"锡。无锡之名是怎么来的,无锡真的"无"锡吗?据《锡金县志》记载:周秦时代,无锡  相似文献   

3.
正无锡的春天都是从梅花开始,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梅花丛中,花媚人娇。"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清代左宗棠形容无锡人心态平和、心底宽容。3月樱花就陆续开始开放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郭沫若曾对无锡的美景有着深刻的印象,所以鼋头渚乃世界三大赏樱圣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1954年,河北省进行第一次全省物普查时,在赵县各子村征集到一件绿釉陶踏碓模型,现藏河北省物研究所。该踏碓模型底座长6.5、宽4.1、通高11.3厘米。泥质红陶,陶质坚硬,正面施一层绿釉,但剥落严重。上部为浅浮雕,下为底座。浮雕的主体为双人踏板捣碓状,两人侧身手扶长方形碓架,头右顾,眼平视,上身前倾,左腿紧绷,右腿高抬,踩于踏板之上。前面为一高高翘起的碓头,碓头呈长方体,前面出榫。底座似船形,前有圆臼窝,上承碓头。  相似文献   

5.
晓川 《文史月刊》2011,(4):42-42
履,本来是指单底的鞋子,由穿鞋引申为踩、踏,故而履历的原义是行步所至,并由此解释为人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真实与虚幻     
《南京史志》2022,(22):76-77
<正>你可曾想过,真实与虚幻的边界在哪里?是一脚踩进柔软如棉花的梦境里,却在下一刻发现自己深陷于泥沼?是你循规蹈矩地活,却在某一刻发现自己不过是身缚丝线的傀儡,在他人的剧本中演着预设的桥段?梦醒之后,觉悟之前,人生已行至岔口,而那些剧中人,也冲过层层叠叠的梦境和明明暗暗的光影,披着一身飘曳如游丝的光,决绝地撞开了那扇幻象之后的大门。那扇门后有什么?屏幕外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终将卸下自己心上的重负,踏上更为坦荡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7.
龙脑桥位于泸县西北面,泸隆公路四十五公里右侧的九曲溪河上。造型雄伟,雕凿精细,形态逼真。建造距今已有约六百年的历史,尚保存完好,是四川罕见的明代大型石雕龙桥。龙脑桥的石雕,玲珑壮丽,剔透多姿。两个麒麟口衔绶带,张口怒目,两只火焰纹腿匍甸桥墩,牛蹄形脚,一只踏“兵书”,一只踏“宝剑”,雄姿勃勃。青狮,脚踩“绣球”、“玉圭”,笑容可鞠。白象,大鼻垂胸,和霭可亲。四条巨龙尤为英姿异彩,生动传神。每条巨龙鳞甲凯凯,头长利角,颈下龙须飘逸,张着大口露出尖齿牙;利口含宝珠重约三、四十公斤,能在口中滚动不会脱出;鼻孔高翘,  相似文献   

8.
近代晚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代,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变化所嵅挠跋煲踩找婷飨浴1疚脑诓鼋砥诳蒲Ъ际醴⒄钩删图捌涮氐愕幕∩希胖靥教謲了科技进步对资本主义经济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太湖渔民,整天生活在湖上,全家人随着渔汛终年在太湖上漂泊,孩子们读书很难。为了使孩子能上学,将学馆办在捕鱼船上,在明朝时就很兴盛了,有明朝的孙子度《戈船诗》为证:“尝读眉山诗,雅羡鱼蛮子。宽如数亩宫,曲房不见水。亦有童子师,书声到水市。人生老戈船,头白何足耻。”  相似文献   

10.
作册般铜鼋铭文新释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射,与获、贯射四、无废矢一样,在当时都是记录射礼的专门术语或固定句式,也是射礼文辞有别于田猎文辞的显著标识;铜鼋既是铭功的庸器、展示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也是颂扬商王射技武功的纪念物,三者并不矛盾;铭文记载了同一日王所举行的弋射和射鼋两种射礼;当时可能是把鼋悬挂在两个立柱之间作箭靶的,这说明商周时代的射礼曾经历了一个从田猎竞射到射牲、再到射侯的发展历程,而铜鼋所反映的正是由实射动物到射侯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1.
金山鼋踪     
“林寻猿狄居,水戏鼋鼍穴”,是唐朝诗人张说《和尹懋秋夜游潍湖》的两句。下联说的“鼋、鼍”是两种水生动物。鼍是猪婆龙,即扬子鳄。鼋是什么呢?《新华字典》等将它解释为“大鳖”。  相似文献   

12.
常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于1985年5、6月间在太湖西北岸的城湾山区对土墩石室墓作了一些调查和发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位于武进县潘家乡和雪堰乡境内的城湾山区是由四顶山、大茅山、庙堂山、龙泉山、腰沿山等数座小山组成.1981年7、8月间镇江(时辖武进县)博物馆在此山区发掘了7座石室(见《文物》1983年11期).我们在城湾山区又踏察了四顶山、腰沿山、龙泉山和滆湖之滨的黄家山等.发现这些山上有许多土墩石室墓.这次踏察在龙泉山、腰沿山上各发现一条石界.此外,从四顶山麓的殷家头小学师生处收集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故事     
去年1月30日,收到妹妹的短信:奶奶走了。赶紧丢下笔,请假,订票,踩风踏火一路狂奔,到家已是第二天下午。按彝族的规矩,家人不到齐不下葬,吊丧帮忙的人都  相似文献   

14.
商铜鼋铭补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03年征集到的一件商代晚期铜鼋的器形和铭文。同期还发表了李学勤、朱凤瀚、王冠英三位先生的考释文章,即《作册般铜鼋考释》、《作册般鼋探析》和《作册般铜鼋三考》(以下简称“李文”、“朱文”、“王文”)。这三篇文章对铜鼋铭文作了很好的考释,读后获益甚多,现将可以补充三文或与三文不同的意见简述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册般铜鼋所记史事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册般铜鼋是一件珍贵的商代末期青铜器。其铭文所记史事和器物造型所展现的史实是射礼,如果把它与田猎挂钩,则有许多疑窦;如果把它与射礼相联系,则颇能印证文献和西周金文的有关记载。可以说西周辟雍大池的水上射礼很有可能渊源于商代晚期的洹水水上射礼。周礼“三番射”中的某些仪节和必射四矢之寓意,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存在。射鱼也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射礼,射鼋则是射鱼的一项重要射礼内容。本文还对鼋铭作了考释,并认定该器是铭功的庸器、再现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铜鼋的铭文与造型构思所反映的史事是商代末期王在洹水进行的一次水上射礼活动。  相似文献   

16.
呼唤美丽     
我们指着校服,不满地嚷:“丑死了!”我们挑剔地看着新建成的建筑,骂着:“真难看!”我们趾高气扬地抬着头,忽视着许许多多的美丽。这个繁杂的世界真的缺少美丽吗?我们不顾一切地呼喊着:“美丽。你在哪里?”我不知道美丽在哪里。我只知道,早上起床的时候,拉开窗帘,有满满的阳光洒在我的桌上。我的小仙人掌支楞着横七竖八的刺,享受着跳跃的阳光。我向它问早安,它也愉快地张开手臂,祝我开心。我不知道美丽在哪里。我只知道,当风吹过我耳边的时候,我短短的头发发出好听的声音。当我仰望  相似文献   

17.
<正> 桑乾河为天鼋氏族故地。传说黄帝轩辕氏(天鼋氏)从河南熊耳山地方的有熊氏地出发沿太行山脉北上桑乾河,“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史记·五帝本纪》),到今河北怀来县北;三战炎帝,擒杀蚩尤于涿鹿之野,在今北京昌平县西。这些事业的完成都在今桑乾河流域,亚建都于涿鹿之邑,奠定了“陶天下而以为一家” (《管子·地数》)的基础。 桑乾河古名治水。《汉书·地理志》:雁门郡阴馆县下:“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师古注:“治、音弋之切,《燕刺王传》作台字”,音饴。台为异之声耘,异为族名,或因治(台)水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有一个勤劳、美丽、善良的纳西族姑娘,她朝踏晨露,晚披彩霞,辛勤地在西山边开出了一丘丘四季丰收的梯田。她头顶骄阳,脚踩荆棘,放牧在东山之巅,繁  相似文献   

19.
漫步春天     
正"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我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在大自然中寻找着春天。春天是可以听到的。小鸟在枝头唱歌,春雨滴滴嗒嗒地滋润树苗,春天多么地奇妙,小蜜蜂"嗡嗡"地采着蜜,它们开心地唱着歌,使春天更加的神奇美好。春天是可以闻到的。当风儿悄悄地走过,在那空气中,便涌起了花朵的芬芳;一阵细密的春雨过后,泥土便散发出  相似文献   

20.
陆原 《风景名胜》2012,(3):104-107
苍岭古道,路宽足有五尺,两人相向而行,不需侧身相让。路面用大块岩石铺垫,岩石光滑如铜镜。向导说,这些岩石之所以这般光滑,是人们汗水浇润的结果。不管向导说的是不是真的,粗糙的路石竟被人们千踩万踏得光滑如镜,这足令我们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