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机关搬到中南海后,中南海里经常举行小型舞会,由小乐队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跳舞伴奏,这种舞会一直坚持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到中南海舞会上为毛主席跳舞伴奏的小乐队有多个,可能谁也想不到,第一个进入中南海的不是专业乐队,而是我们军委情报部的业余小乐队,我就是这个小乐队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汪友生 《文博》2001,(4):74-74,77
“中南海用瓷”,又称,“主席用瓷”,是指70年代江西景德镇专门为毛泽东设计和制作的一系列生活用瓷器。目前,冠以“主席用瓷”之名的瓷器被妙得很热,其价格在国内外的艺术品市场可谓扶摇直上,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中南海用瓷”,时下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货”。“中南海用瓷”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周岩 《湖南文史》2012,(8):36-37
1913年10月10U,袁世凯正式就侄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南海便成为袁世凯的正式官邸,官称“总统府”。袁世凯自迁入中南海后,直至病逝的三年时间中,  相似文献   

4.
“曹十三”倾家荡产 “直系”军阀曹锟,曾任“大总统”,后被倒戈的冯玉祥囚禁于中南海延庆楼,获释之后,就此结束一生。  相似文献   

5.
《杨尚昆生平纪事》一书记载:“1958年,春,毛泽东认为中办秘书室在整风反右中‘扶右反左’,杨尚昆因此受到批评。”据当年在中南海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同志回顾,该书所说的:“扶右反左”是指中南海“黑旗事件”;“受到批评”是指撤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简称:中直机关党委)及杨尚昆担任的党委书记。笔者通过翻阅资料及走访一些当事者,以“回归”当年的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6.
于继增 《文史精华》2011,(8):32-39,1
在毛泽东五大秘书中,田家英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中南海内最早死于文革的高级干部。长期以来.人们所知道的是“含冤自尽”这样一个死因。但近年境内外媒体却出现了新的说法,认为田家英死于他杀,并言之凿凿地拿出了“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档案局”等权威部门的档案文件为证。一时真伪莫辨,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7.
《仁王经》     
《仁王经》有云:“如狮子身中之虫,自食狮子肉,非外道也。”太虚法师义谓:“如狮子勇猛,百兽虽不能噬之,然为自身中之虫所食,故云佛法之灭,非外道也。” 冒鹤亭先生(广生)于1957年夏见毛主席于中南海。时值党内整风,鹤老临  相似文献   

8.
住进中南海当我父亲宣誓就任临时总统以后,又过了一个时期,清皇室让出了中南海。我们就从当时所住的铁狮子胡同陆军部(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宿舍)搬进了中南海。我父亲自从住进了中南海就没有再出过新华门一步。这是因为“东兴  相似文献   

9.
丁东 《炎黄春秋》2009,(6):63-63
中南海位于北京城区的中心,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地点已经六十年了。社会一直有呼声,要求中南海向公众开放,供游人参观。北京市的旅游管理部门前些年也曾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重新开放中南海。  相似文献   

10.
1949年6月,毛泽东离开香山进城,住在中南海丰泽园一个小院的平房里。中央军委和党中央也在中南海办公。为了工作方便,聂荣臻搬到中南海的春藕斋办公。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56年从杭州调到中南海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的,1983年又由部队转业到北京市工作。在长达30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有很长时间是负责中南海总特灶的膳食管理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使我有机会了解到第一代中央领导的饮食情况。时间久了,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在“吃”上所持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清楚地看到由于首长各家经济状况和自身健康状况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2.
那座名叫“夏青”的泥土屋廖东凡“今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两个频道同时播放我们在中南海汇报演出的实况,二频道用汉语解说,八频道用英语解说,这在中央电视台也是非常少见的。”才旦卓玛非常高兴地告诉我。这是1994年7月21日,我到北京珠穆朗玛宾馆,看望从欧洲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年,中国的娼妓制度有三千年,也算是“历史悠久”了。不过,值得自豪的是,中国大陆也曾最早彻底消灭娼妓这一社会丑恶现象,那是在1949年末50年代初……罗瑞卿走马上任1949年1月,罗瑞卿来到中南海。当时党中央和军委总部机关已从西柏坡迁进北平,周恩来的办公室在中南海,毛泽东还住在香山。罗瑞卿推门进去时,周恩来放下手中的毛笔,哈哈一笑,与罗瑞卿一起坐到旁边的沙发上,说:“叫你来,是有急事。马上要宣布新中国诞生,中央政府里面,有你的位置,是公安部长。”罗瑞卿从沙发上站起来,对周恩来说:“我还是随四野南下,参加解放全中…  相似文献   

14.
我12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一直没有机会受正规高等教育,我又无政治背景,且长期在边远的地方工作,于我,中南海挺遥远的。但是,历史的大潮却把我涌入了中南海。  相似文献   

15.
唐灏 《文史月刊》2010,(1):36-38
20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一份特殊的纪念品——中南海参观券。乍看上去,它的样子和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票差不多,长12公分、宽6公分,白底、绿条,红字。在“中南海参观券”6个长方形红色美术字的左上方,还绘有几条水纹波浪和一座亭台,在正下方一道草绿色的粗线条中间,印有“内部参观·不准转让”的白色字样。在这行字的前面,还专门标有该参观券的编号。  相似文献   

16.
冯都 《文史春秋》2007,(5):12-17
“文革”伊始,作为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因向首都高校派驻工作组,被造反派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软禁在中南海三年,经常遭到激烈批判。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初,山东人李维信进入中南海新六所,成为一名服务员。他亲眼见证了中南海一场有趣的戒炯运动。李维信的第一次会议准备是由老同志带着的,老同志一边朝会议桌上摆烟,嘴里一边介绍:“首长自己都带烟,不抽招待烟,可也有忘了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虽然保健工作有纪律,保健大夫之间不能互相串,不能互相谈论自己保健对象的情况。但在中南海里的保健大夫们,因为年龄相近, 总有工作上的接触,有时还有相互替班的情况,又属于同一个小单位, 开会讨论问题,言谈见解也很投契,所以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许多年后,他们还能追忆起一些互相关照的故事。有一次,王鹤滨陪同毛泽东,住到了城西万寿路的新六所。到那里的第二天,王鹤滨见毛泽东尚未起床,就抽空回中南海办点事。谁知人刚到中南海,就接到汪东兴的电话:“王医生,你马上回来, 李讷病了!”  相似文献   

19.
王洪伟 《旅游》2006,(4):44-47
甲寅,有着红河县的“香格里拉”之美誊,它不但是国内最大的哈尼族山寨,还是闻名省内外的歌舞之乡。当年,那首唱红大江南北的赞歌“阿波毛主席”就是从这里唱到中南海,唱红全国的。  相似文献   

20.
1950年3月10日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鲁登科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当时,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在中南海勤政殿典礼大厅的屏风后面观摩了递交国书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