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首发之地——上海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埠后租界城市空间扩展的微观过程为视角,系统探讨其河浜资源利用与相关环境变迁的内在机制与驱动力,并对深层的制度背景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从城市建立的初期开始,租界工部局就仅出于实用目的对自然河浜的排水功能加以利用,以私人化的地产分布、地产开发需求以及马路的拓建规划为基本导向,对河浜进行无序填没和管道化改造,而忽略了方格状感潮河网的环境脆弱性以及河浜除排水以外的其他生态功能。这种受城市空间扩展自然驱动的河浜利用方式,导致了严重的河浜形态破碎与功能紊乱,成为近代以来上海地区黑臭河道不断产生的主要原因。其制度根源主要在于:租界直接承袭了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改造理念,并受到自治市制度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法租界公董局档案、上海道契等文献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复原了上海法租界越界筑路区洋人地产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以1900年新扩展区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化的具体过程。研究证明,在越界筑路之前,洋人便开始了越界购地,但洋人租地并不等同于土地开发,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土地开发的最重要因素,因为筑路不仅重新划分了土地,而且导致地块被不断分割出售,最终使土地利用方式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居住和商业用地。  相似文献   

3.
道路是城市生态空间的一部分,兼具自然和人文空间的生态功能。近代上海开埠后,新型道路的修筑引发了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环境的转变。本文通过选取近代上海道路交通发展的一个阶段,力图展现在上海近现代城市道路的出现与发展过程中,与城市道路相关的人文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因这种变化导致的近代市民城市文明的形成,进而达到揭示城市道路与城市社会生态之间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青生  黎夏 《人文地理》2007,22(2):87-91
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定量地研究中心镇的城市化对揭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莞市为例,运用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市域内1988-2004年的城市扩张过程,分析中心镇城市化对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1988-1993年,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城市主要沿道路扩张,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相对松散;1993-1997年,中心镇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增强,城市以中心镇为中心的扩张非常明显,城市空间沿道路的扩张,基本形成了渐进扩散式的"点-轴"空间发展模式,形成沿道路和中心镇扩展的格局;1997年以后,中心镇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点-轴-集聚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城市空间扩展区在空间上更集中于中心镇。  相似文献   

5.
近代芜湖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至民国初年,随着开埠通商和米市的兴起,芜湖的城区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同时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新拓展的城区主要分布在城西沿江地带,城市空间形态由传统的沿河带状分布演变为以河口中江塔为中心的"L"型新格局,并逐渐向沿江拓展,发展至今,芜湖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江城。分析演变过程背后的原因及其关系,发现在近代芜湖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城"、"港"和"市"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保持着依存共生的复杂关系,共同推动着近代芜湖的发展,对三者复杂关系的深入探讨,对于近代整个长江沿江开埠城市的研究也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桂林 《广西地方志》2007,(5):32-37,26
城市空间的演变与社会变革有着密切关系。清末以后,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了柳州城市空间重组,城墙被拆除,并修筑起许多新式道路,同时城市物质空间由城内向城外扩展,河南岸成为城市新的生长点。在经济空间上,因近代工业、交通的兴起,河南一带成为工商业的聚集地,旧城区则经历盛衰起伏,在抗战后期,柳州形成了柳江南北"双中心"的经济空间结构。在社会空间上,柳州以公园、影剧院、公共体育场等新式公共空间取代了庙宇、酒肆茶楼等传统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于传统中国城市空间近代转型相对缺乏关注。通过对上海县城的研究发现,在人口压力增加、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恶化及租界示范效应的多重作用下,明清治所城市空间结构不再适用于20世纪初的上海县城,城市空间亟待改造。上海县城市政机构的设立为解决这一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与财力支持,故县城得以开展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包括道路、排水、桥梁、码头、义冢迁移、公地改造、市容清理等,以不同以往的空间结构重塑了上海县城。这种因人地关系紧张带来的适应性改善不限于上海一地,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津作为近代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拥有专管租界数量最多的城市,于1860至1902年间先后设立了九个国家的租界。各国租界或历经多次扩张,或与相邻租界间重新协商划定边界,或发生租界兼并,边界几经变化,影响了近代天津的城市空间格局。在诸多历史地图和文献中,关于天津九国租界的边界缺乏统一的描绘,乃至错误颇多。本文对近代天津相关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图进行考证,以期得出较为准确的近代天津租界边界地图。  相似文献   

9.
铁路对城市发展一般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淞沪、沪宁、沪杭甬铁路的上海城市周边路线是在近代中西双方围绕租界扩张的抗衡中形成的,很少出于工商业和港口发展的内生需求,因此难以和分布在租界地区的港口、航道以及大型工业区取得充分联络。这是导致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铁路运输效能徘徊不前和上海城市空间拓展受阻的一项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甲  沈非  黄薇薇  付文凤 《人文地理》2015,30(3):72-78,117
以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 GIS平台,选取城市空间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坐标、扩展弹性系数等指标,运用空间形态分析、叠加分析、等扇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时空特征,结合统计数据探究了扩展驱动力。结果表明:1979-2012年间,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速度与强度具有较大波动性;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渐趋合理;城市空间形态由紧凑型向分散型转变;城市空间沿长江及主要交通线非均衡拓展;城市重心东偏北移;经济、人口、交通建设等是芜湖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Both gentrification and street art are concerned with the conquest of urban space. Although historically, graffiti and street art have functioned to challenge the status quo, a growing appreciation for urban art unveils a far more collaborative attitude between some street artists and the elite. A familiar esthetic of gentrified terrains involves repurposing spaces that capture the urban experience. In some cities, urban redevelopment preserves original materials that capture that “urban feel” by highlighting exposed brick structures, rustic furnishings, industrial lofts, and urban art. In other cities, these styles are recreated consciously. This paper draws from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treet artists from Austin, Texa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urban landscapes in the U.S., to discuss street artists’ attitudes towards gentrification. Its examination of stories and personal narratives about gentrification shows the complexities of rapid urban expansion as perceived by Austin street artists, and concludes that street artists remain ambivalent towards gentrification. While street artists experience some negative effects resulting from gentrification, urban redevelopment also has another clear benefit for them: an expansion of their urban canvas. The growth of city space extends street artists’ creative playground, which advances the artists’ opportunities for paid work and exposure.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城市扩展与其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城市的空间扩展是城市化发展的直接体现,透过对城市扩展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化本质的理解,并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决策资讯。本文选取南京城市扩展作为分析的具体案例,在充分认识和剖析自然景观、区域经济及城市用地结构特征等条件基础上,揭示了南京城市扩展的空间动态过程及其诱导性因子。基于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性理解,论文概括了南京城市空间增长的基本管理措施:即,外围总体控制--框定主城区;主城内部空间的分片管理-结构优化;区域层面的都市发展区空间组织-外围空间引导。  相似文献   

13.
流动空间背景下,探讨城际交互对城市群城市空间联动增长的影响对有效调控城市空间增长,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部关中城市群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和城际交通出行大数据,系统分析了以城际出行表征的城际交互对关中城市群城市空间联动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关中城市群城际交通出行空间组织呈现出以西安为核心,咸阳、渭南、宝鸡为次级节点的组织格局。(2)2010年以来,关中城市群城市空间规模迅速增加,八年间共增长1398.80 km2,年均增长174.85 km2,空间上主要集中于西安、咸阳和运城等地;西安是城市群城市空间增长的首要贡献者,在2010—2015年、2015—2018年间占比分别高达36.04%和34.70%。(3)与沿海发达地区类似,以城际交通出行表征的城际交互同样对西部关中城市群的城市空间增长呈现出逐步增强的正向驱动作用,第二阶段(2015—2018)解释贡献率显著高于第一时段(2010—2015),分别为7.54%和5.50%。  相似文献   

14.
借助ENVI和GIS技术对大连市1990年以来遥感影像资料及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建成区扩张的时空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大连市区建设用地扩张1.34倍,以东北为主要拓展方向。1990-1995年扩张速度和扩张贡献率最大,城市空间不规则扩张;1995-2005年城市以填充式发展为主,边界逐渐规则;2005年以来进入了新一轮的建设用地扩张时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作用趋于弱化,政府决策行为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金州区与新城区(开发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大连市区建设用地扩张有明显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以来兰州市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GIS技术支持下,根据兰州市1990年、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4年的卫星影像图,提取了1990年以来兰州市的城市空间扩展信息,并利用年均扩展指数(AGI),分析了兰州市1990-1995年、1995-2000年和2000-2004年三个研究时段城市空间扩展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990-1995年处于快速扩展期,1995-2000年处于缓慢扩展期,2000-2004年处于高速扩展期。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发生在城关区和安宁区,主要表现为圈层式扩展与内部填充式两种过程。最后,探讨了兰州市空间扩展机制,重点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兰州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冯健  沈昕 《人文地理》2021,36(5):34-43,91
信息通讯技术(ICT)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城市居民空间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活动空间、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智慧城市等方面对ICT与城市地理领域的关联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ICT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协同城镇化发展,通过改变流动性、邻近性改变城镇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基于虚拟空间—实体空间,构建信息通讯技术背景下城市空间与居民空间行为作用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微观尺度聚焦居民个人空间行为的研究亟待开展,空间正义、社会公平、区域发展均衡等议题亟待关注,融合信息通讯技术的城市空间理论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00-1949年间上海水乡景观蜕变的复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物理空间的构建,大幅度地改变了该区传统的水乡景观;尤其是城市道路网络的扩张,造成原有河浜体系的快速退化并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问题。这种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环境的嬗变,在1900年后逐步达到白热化,但至今未有成果对这一显著过程进行科学的复原与解析。本文运用GIS手段与历史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法,力图微观地复原1900-1949年间上海水乡景观蜕变的具体过程,并对其内在驱动机制及社会回应作出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小晔  孙斌栋 《人文地理》2017,32(4):95-101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采用上海1996年、2004年、2008年制造业企业分街道就业数据,分析上海都市区制造业的空间格局演化,采用计量模型探究了制造业就业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区制造业就业空间格局已经基本实现了郊区化,并涌现出了稳定的制造业次中心;区位、交通、地价和政策因素对制造业就业格局的形成有着显著作用,而且这些因素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行业间差异性。为实现制造业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政府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和不同产业的特点,为不同产业选址布局提供相应的空间供给和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