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贺兰山岩画以磨制、凿刻和划刻制作的岩画为主,学术上称之为中国北方系岩画,而用赭石颜料绘制的岩画仅白芨沟一处。该岩画点位于大武口乡杏花村西北15公里、贺兰山东麓的白芨沟内,东距石嘴山市约45公里。岩画绘制于坐西朝东岩棚的后壁上,调查报告已于1994年发表,并认为早期岩画在旧石器晚期,距今1-2万年,中期岩画距今2000-4000年,晚期岩画距今1000年左右①。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对该岩画做了调查,但对时代和民族归属等未做探讨②。  相似文献   

2.
张訸 《文博》2008,(4):58-62
本文从<元和郡县图志>说起,将"梓榆、树木青白、駮马"等关键词逐个考论实证,认为贺兰山的得名与隋唐时在西伯利亚建立的遥远的驳马国有着直接的关系.曾经的丁零人与中古的匈奴人所产生的双重认识,在记忆与存在中完成了贺兰山的命名.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作为西北内陆为数不多的森林分布区之一,是明代宁夏军民采用林木的主要区域。通过对明代贺兰山森林采伐情况的详细考察,判断明代贺兰山森林整体保存状况良好。受军事、政策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明代对贺兰山森林的采伐范围仅限于东坡低山地区。受"禁山"措施影响,官兵"私伐"行为成为贺兰山森林采伐的主要方式。贺兰山东坡地区作为主要采伐区域,其森林主体因分布海拔较高,采伐活动仅限于边缘地带,故而仍能保持一定的森林风貌。  相似文献   

4.
以文物遗址为依托的博物馆建设,一直是考古、历史、建筑、规划等专业人事关心和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以贺兰山岩画博物馆选址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贺兰口岩画和聚落遗址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岩画、聚落遗址、生态环境与博物馆选址的关系,并着重从地段环境、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和视觉景观4个方面对拟选的3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确定贺兰山岩画博物馆选址的最终方案,最后还为其他文物遗址博物馆选址提出了5条建设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奇观     
晓音  欢悦 《丝绸之路》2014,(16):37-43
边陲名山 贺兰山自古是中国西部边陲的一座名山,雄踞于宁蒙之界,西南至东北走向,南起马夫峡子,北迄巴音敖包。贺兰山分水岭西边为内蒙古地界,与阿拉善高原紧紧连接在一起;东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塞上平原银川相连接。贺兰山,巍巍3500多米,绵延2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6.
7.
王雅洁 《丝绸之路》2013,(18):25-26
本文从前辈学者有关贺兰山岩画的研究成果出发,分别对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空间分布情况、内容分类以及贺兰山岩画的美学等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名诂     
贺兰山是宁夏北部的一座名山和周边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山.也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南北走向山脉。它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宛若一座偃月形的巨大天然屏障,阻挡着来自蒙古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风沙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侵袭,  相似文献   

9.
在岳飞看来,贺兰山是游牧民族所倚靠的天然屏障,踏破贺兰山,就等于扫平了游牧民族的威风。  相似文献   

10.
冒志文 《神州》2013,(10):13-14
东巴文和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人类形象思维的产物,两者创作皆以古代羌族文化为主体,是古代西羌文化同根现象的嬗变。借鉴东巴文的释读方法是研究贺兰山岩画最接近的方法之一,对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古代少数民族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也要求我们研究贺兰山岩画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六盘山与贺兰山,是宁夏境内的主要山脉。因编纂《宁夏水利志》的需要,笔者在查阅有关史志文献时,对两山之名的由来做过一些考究,现简要记述于下,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2011,(21):78-78
近日,第四届贺兰山岩画艺术节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贺兰山岩画景区开幕。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这一表述形式本身具有生存论和存在论上的价值。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贺兰山岩画里绝大多数是合体岩画形式。  相似文献   

14.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  相似文献   

15.
晓音  欢悦 《丝绸之路》2013,(21):14-20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雄伟壮观的军事工程,也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它犹如一条巨大的神龙,蜿蜒于高山峻岭之上,起伏于峡谷深沟之中。从战国到明代,有20多个王朝和诸侯国,动员各族人民修筑过伟大的长城,长度有13万里。秦、汉、隋、明几个朝代,为了防御外来的侵袭,在宁夏修筑的长城达3000多里。在这片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国土上不但有秦长城、隋长城、宋壕堑,  相似文献   

16.
宋涛 《世界》2012,(10):182-183
Malibu是美国加州位于洛杉矶西部的一个小城,以阳光沙滩和活力四射的比基尼女郎而闻名。在美国人眼中,Malibu海滩的印象被定位在自由地享受,尽情地释放。就在1964年,雪佛兰Malibu后驱轿跑车问世,从此Malibu这个名字有了一个更为生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米飞飞 《旅游》2012,(7):56-61,3
当旅行成为我们生命里不可缺少的绚彩部分,它就由此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在旅行中感悟生命的力量与脆弱,在旅行中感悟亲情的温馨与浓烈,在旅行中接触善与恶。热情与冷漠的人们,在旅行中经历平凡与骄傲,欢喜与痛苦……无论看到什么,遭遇什么,每一次旅行都会拓宽你的视野,丰盈你的生命。正因如此,身为摄影师和背包客的我,十年间一直在不停地行走,从辽阔的草原到孤冷的海岸,从小桥流水的江南到罕无人迹的大漠,再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东南亚的热带岛国……走过的地方越多,行走得越远,就越发迷恋在路上的感觉。旅行的精彩正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将发生什么,那些不期而遇的美丽风景、感人事物乃至曲折坎坷,都将成为一朵朵涟漪,激荡在我们平静的生命长河中。有闲暇就去远行吧,那样能让你更真实,也更为富有!  相似文献   

18.
岩羊,生活在宁夏贺兰山的特有野生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0年到2011年间,我们的撰稿人米飞飞曾随影视摄制团队,3次奔赴宁夏贺兰山拍摄科普纪录片《岩羊》。本期,她与我们分享了这些让她永生难忘的、影片拍摄背后那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精彩、艰辛和危险,以及贺兰山保护区自然和谐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虎是贺兰山和北山岩画的重要题材。其构图有单体、双体和群体、虎扑食和猎虎四类 ,形态有直立和曲足两类 ,时代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四类虎岩画 ,与图腾崇拜相关。在图腾文化中 ,图腾之名也是相对应的氏族、部落之名号 ,而以虎为图腾的民族 ,其族名是春秋战国时期活动于我国北方的林胡。  相似文献   

20.
汉初,今贺兰山一带就有驳马—贺兰部住牧,贺兰山因而得名,意为"贺兰人的山"。"贺兰"系突厥语hala at(ala at)的音写,汉译则为"驳马",是早已绝种的野马"驳"(突厥语ala,蒙古语alaγqulan)与家马杂交而形成的种群。突厥语hala at(ala at)又称hala-yundluγ(ala-yundluγ),简称yundluγ,汉语音写为"延陀"。"驳马"即汉文文献中的"汗血宝马"、"天马"、"骢马";突厥、蒙古人又称之为arγumaγ(阿鲁骨)或saγaral,某些方言作ala?a(阿剌筛—阿拉善)。畜养驳马的游牧人被称为贺兰部、延陀部,汉译则为"驳马部";蒙古人称之为alaγ-aduγutan。文章还探讨了驳马—贺兰部的起源、族属以及与月氏休屠部、匈奴、拓跋鲜卑、突厥、薛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