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墓碑是我国埋葬制度中的主要铭刻材料之一,也是一种宝贵的考古文字实物,其中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地理等实况,是历史研究中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碑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南朝刘勰的文论名著《文心雕龙》即有《诔碑》一篇。对这一文体专作评述。墓碑又是  相似文献   

2.
东汉延熹八年(165年)《鲜于璜碑》,是建国以来新出土的汉代碑刻珍品之一。此碑首拓本于1982年影印出版。读帖发现释文或印校有错误九处,列举如下: 碑阳第四行"经国帅下,政以礼威。""威"应为"成"字。第十三行"秩秩其威,娥娥厥额。""额"碑刻字体为"(容页)"字。据《说文》(容页)、籀文。颂字、皃也。第十一行"士罔宗兮微言丧。""士"碑文作"圭",  相似文献   

3.
刘秀梅 《文博》2012,(2):41-44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收录的黄君墓碑,因涉及东汉时期碑刻的特征及风貌,故颇为重要。今从碑例、碑文、书体三方面,并结合此碑的出土、流传情况,对其真伪详作考辨。  相似文献   

4.
刺君葬君君不朽,古祠有灵争叩首。墓草青青年复年,五月五日浇卮酒。这首阎兴邦题给汤阴扁鹊墓祠的诗,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名医扁鹊的崇敬、怀念之情,同时也是对秦太医令李醯妒贤害能的憎恶与仇恨。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发现元代鲜于枢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于枢,字伯机,渔阳(今天津蓟县)人,生于宋理宗宝祐五年(1257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曾任江浙行省都事,后官至太常寺典簿。晚年隐居杭州,自号困学民,有《困学斋集》、《困学斋杂录》传世。鲜于枢墓位于浙江杭州市西老东岳北部(图一)。1989年4月,杭州市苗圃工人平整土地时发现此墓,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接到报告后收集了墓内出土的文物,并对墓葬的残存部分进行了清理。墓葬方向320°,为长方形砖室墓,券顶部分已坍塌。墓室长2.6、宽0.92、残高0.9  相似文献   

6.
扬州发现元代基督教徒墓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年,扬州博物馆考古部于扬州市南郊荷花池西侧地下,发现元代延祐四年三月"也里世八"墓碑一通(见图)。碑通高29.3、宽24.5厘米,上圆下方,一面单刻,  相似文献   

7.
1992年底,徐州市西南约13公里的铜山县汉王乡东沿村农民在翻地时发现一批画像石,计6块,其中2块出土时已断裂,但可拼合,其中一块有“永平四年”纪年。这批画像石出土地点距1985年5月发现的东汉元和三年画像石墓东约1公里,现场已被扰乱,据调查也为汉代画像石墓的石材,依编号介绍于下。第一石:长77、宽73厘米,弧面浅浮雕。画面分上、下两栏。  相似文献   

8.
1991年11月,鹿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为配合基建工程,在鹿泉市区龙泉路清理了一座东汉砖室墓。此墓早年被盗,仅遗存少量随葬品。在所存随葬品中,一件石镇墓兽、五件石羊的文物价值最高。石镇墓兽(见图、封底照片),采用硬度极强的花岗岩雕刻而成,通高47、兽高...  相似文献   

9.
三台发现元赵垠祖墓碑方晓1992年8月23日,三台县副县长谭强毅在县文化局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离县城五里左右,涪江之滨石马湾村的一座元代墓碑(图一),我也随徐无闻教授参加了考察。墓碑在一家刘姓农民的屋后,修竹茂密,旁有山泉淙淙,是一清幽宜人处。由于年...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夏,我在安徽全椒黄栗树及滁州花山北麓先后发现吴敬梓的高祖吴沛及其从曾吴国龙.吴国缙的墓葬和墓碑,这一发现为研究吴敬梓的家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可订正或弥补前人史料的不足.吴沛的生平、业绩吴沛是吴敬梓的高祖.生于明万历四年,卒于崇祯四年(1576~1631),享年55岁,其字宗一,号海若,晚号樗园廪生.14岁入博士员天性超敏莫能比匹,又继承了孔孟儒学和程朱理学,目可十行,笔不加点,道德文学为东南学者称著.有《两墅草堂遗集》十二卷、《诗经心解》六卷行世.大学士李霨赞他“博士员才名”,“淮南学者多游其门”.吴敬梓在《移家赋》中云:“历阳百里,诸生游从.”“绍绝学于(门丝)闽,问心源于邹鲁.”来赞美他的高祖受到诸生的仰慕.  相似文献   

11.
元代著名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字伯庸,其先祖原为雍古部,是静州天山人(今托克逊),晚年辞官后即卜居河南光州西乡(今潢川付店乡)。后二年,即元惠宗至元四年、(1267年)病逝,终年60岁。潢川1985年3月在文物普查中,经当地老农指认  相似文献   

12.
淳化县文化馆征集到一件铜碟。该碟铜色紫红,浅腹侈口,圈足。器表光洁,无锈蚀。口径9、圈足径5,6、高1.2厘米。腹内饰阳纹双鱼,铸“宜侯王大吉羊(祥)”六字,隶书。外底铸隶书阳文三行: “建武十年三月丙申周仪造”“建武”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建武十年”即公元34年。自铭年代的铜器,在淳化县还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1980年冬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普查文物,在台儿庄区张山子公社官墓村发现残损的东汉纪年墓碑一块。碑残长86、宽32、厚13厘米。碑文残存五行,自上而下,除第二行十三字外,其余四行均十四字,共计六十九字。书体属于汉隶,字行间有界格(见图)。录文如下: 熹平三年五月癸酉朔廿四日丙□  相似文献   

14.
1985年5月,河南省固始县往流乡唐庄村司大庄农民取土时发现一件东汉画像镜(见图)。现由县文管会收藏。镜呈青灰色,中间有一道微裂痕迹。镜面微凸,光滑闪亮。直径16.1、边厚1厘米,圆纽,花叶纹纽座。座外饰六组浮雕人物画像,分别为东王父、西王母、男侍、女侍、二女侍、鸟首人身羽人。各组人物画像间饰乳钉纹,空隙处均饰云气纹。人物画像外有铭文一周,铭文为:"尚方作镜真大巧,上  相似文献   

15.
1983年6月上旬,绍兴市南效金刚庙浙江涤纶厂基建工地出土了一批铜器。绍兴市文物部门闻讯后派人到现场调查,因坑壁破坏过甚,未能清理,坑底距地表深约2米,未见棺椁痕迹,填土全为疏松的黄褐色淤泥,因此,断定是1处窖藏。这批铜器计10件。铜洗 9件,分3式。 1式2件。侈口宽沿,下腹微鼓,平底,底部有一圈宽约2厘米的凸棱。一件口径38.4、高6.8厘米(图一)。别一件腹部置两对称兽形铺首,内底铸双鱼图案,中有直行铭文"富贵昌宜侯王"6字。口径30.4、高7.6厘米(图二:1)。Ⅱ式3件。均为侈口宽沿,斜腹,平底。  相似文献   

16.
1982年12月,城关晨光供销社收购员马净将刚收到的有文字的汉代铜器一件转交我馆保存。我馆立即派员到这件铜器出土地点调查,了解到这件铜器是1973年在一座残汉墓内发现的。 这件铜器呈长方形,一端带把,另一端的右底角小有缺损。器物连把共长20厘米,器身口沿外径长13.6厘米,宽7.7厘米,外高3厘米。而其口径竖长13厘米,横径7厘米,深2.6厘米。底小于略口。  相似文献   

17.
潜山县发现东汉铜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初,潜山县余并镇马道村村民在该村一古墓中挖得一件青铜尺,交余井镇公安派出所后即转交县文物管理所。经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发现该墓为砖室墓,墓内同出铜环首刀1件,灰陶罐2件,从墓葬形制及随葬物推断,此铜尺为东汉实用尺。铜尺全长23.3厘米,宽1.8厘米,厚0.2厘米。一端顶部及一截边缘微残。一端有直径为0.4厘米的穿孔,正面  相似文献   

18.
安县公安局与县文管所相配合,在打击刑事犯罪中缴获了一批文物,其中一件东汉说唱俑经国家文物专家组鉴定,属珍贵的文物精品。说唱源为灰陶,立式。两腿呈前后分开,稍弯曲。高60,肩宽17,底宽28厘米。上身赤裸,下身作长统裤,裤腿长至小腿部,腰系于小腹部,头顶戴小圆帽。缩颈,耸肩,弯眉,歪嘴,蒜头鼻,两眼微凸,面带微笑,作丑态滑稽状。粗腰,大腹便便。左手弯于肋间,环抱一鼓于腋下。右手弯于胸前执一鼓褪。右腿向前倾,左腿向后曲,作击鼓说唱表演状,整个神态极富动感。据中国文物报1989年4月,季兵先生例。议说唱源》中谈…  相似文献   

19.
陕西旬邑发现东汉壁画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旬邑县原底乡百子村东汉壁画墓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南缘。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旬邑县博物馆对位于该村砖厂的东汉墓地进行发掘,其中1号墓为壁画墓。  相似文献   

20.
满城县发现东汉画象石保定市文物局文物科满城县文物管理所满城县文物管理所近年来陆续征集到一批出土画象石,皆为墓门,共11石。计有满城县城四道口街墓门一对,半月板半块;县水泥厂墓门一对;夜借村墓门一对;茂山村墓门一对。而贤台村墓门左扉:韩家佐村墓门左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