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清镇市情简介:清镇市是贵阳市下辖县级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海拔在1180-1450m之间,最高峰宝塔山,海拔1762m;最低点在猫跳河口,海拔766m。清镇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8.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7℃,平均最高气温2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1℃,平  相似文献   

2.
祝延峰 《丝绸之路》2012,(18):101-1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考古工作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被发掘出来,位于山东的春秋古墓遗址因相继出土大量文物而进入公众视野。面对文物资源的稀缺性及贵重性,加强出土文物保护便显得特别重要。本文试探究如何更为有效地保护古墓出土文物。  相似文献   

3.
汉晋广信县治的地理位置,初设时范围很大,包括今梧州和封开县,到隋代,在原广信县地分设苍梧、封川两县,原广信县治究竟在苍梧一方还是在封川一方,文献没有明确记载。唐初章怀太子李贤、中唐的杜佑认为汉晋广信县城在今广西梧州市区内,但宋代又有了新说,乐史《太平寰宇记》认为是在封川(今封开县),至于以后的地方志中,有的说广信在梧州,有的说在封开。本文根据梧州的考古发现,从汉晋墓葬的分布状况,认为汉晋广信县治在今梧州市区内,即桂江与浔江汇合的河口,白云山西南麓,应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周起渭(1664—1714),字渔璜,号桐野,贵阳青崖骑龙人。周起渭出生于康熙三年,正是清世祖1644年开始君临全中国实现清王朝统治的第20年,亦即清康熙大兴文字狱族灭庄廷鑨的第2年。庄廷鑨当时因续编《明书》,对明、清间的情况,多据实直录,表现一些思明反清的民族情操,而被清廷下令:庄氏家族、作序人、参校人——凡列名书中者、买书者、刻字印刷者以及地方官,连同其家属半成丁一律处死。民族牢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6,(9)
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心,有一座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清朝叫盛京宫殿(1644年后又称"留都宫殿"),现在叫沈阳故宫。清朝取代明朝,经历了统一东北,进而确立对全国统治的过程。盛京宫殿,就是清初(1625—1644)的政治统治中心。清初统治者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以这里为中心,统一了原属明朝的东北全部疆域,进一步加强了居住在这里的汉、满、蒙等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为在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对东北地区所产人参实行皇室专采专卖制度,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宫廷特供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和保障。本文拟通过翔实史料及清宫丰富档案材料,就清代人参的专采专卖情况作出详细介绍,并就人参收入在宫廷特供生活保障中的作用问题进行分析,不妥之处,望能得到宫廷史学界朋友的教正。  相似文献   

7.
韩江自古以来就是闽西、粤东、赣南的商贸大动脉,韩江航运带动了上下游之间的商贸交流.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航运贸易为客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是在行商途中也面临诸多的风险,如官吏勒索、艇户讹诈、牙商侵渔等.为了谋利保命,客商们赴官申控、建立会馆公所、设立船局来规避风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有清以来,贡赏活动绵绵不绝。在祖国辽阔的北方疆域,贡赏活动反映了清代统治者与汉、蒙及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政治内涵。这是一个比轸复杂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不揣谫陋,依据清代有关的满文档案及官方文献,对贡赏活动试作探索,以求对清代前期北方民族政策认识之深化。一、清朝贡赏活动的源起  相似文献   

9.
褚馨 《东南文化》2011,(5):82-90
上海博物馆的白玉龙纹鲜卑头的形制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青铜牌饰,工艺上仿制同时期的金银器,同时采用了中原汉民族喜爱的玉料和纹样。汉晋时期金玉带扣的外形经历了由长方形到前椭后方形的转变;同时,这一时期金玉带扣的材料、制作工艺及设计上也反映了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古重农,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就是一部农业发展的历史。为了满足农业生产上的需要,以提高劳动效率、增产丰收,先民们陆续创制和改进了种类繁多的农业生产工具。纵观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如果把先秦时代划为“手工操作工具生产时代”的话,那么自汉晋以后(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农业便进入了“半机械化工具生产时代”。  相似文献   

11.
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以汉晋考古材料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最早的佛像出现在长江上游地区,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佛像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大量的清代历史档案,其中内务府的奏销档、来文、呈稿以及内阁刑科题本等文种里,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清初的旗地庄田、土地债务以及旗地的主佃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这是研究清代旗地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本文以档案材料为依据,试对清初的圈地和民人投充旗下等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河西出土的汉晋绘画简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两汉和三国、西晋时期的绘画资料,无论是传世品、出土物和文献都是较少的,因此对深入研究汉晋期间绘画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自从解放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出土了大批两汉至西晋期间的绘画。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在这东西方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汉晋间各阶段的绘画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真可谓是难能可  相似文献   

14.
汉晋之际输入中国的香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香料比较贫乏,《诗》、《书》固不必论,即《楚辞》中所见,也不过江离、辟芷、申椒、菌桂、蕙茝、幽兰、留夷、揭车、薜荔之属,因为香药多为热带产物,不产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诗骚的作者,对之未曾寓目,故亦不能  相似文献   

15.
常越男 《满族研究》2007,(2):68-76,90
考课制度是国家定期考察官员的制度,是清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考课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不断选择、取舍的过程,到雍正初年,最终确立了以京察、大计、军政考察为主体的考课制度。本文探讨了清初考课制度的确立过程,揭示了满洲贵族在制度建设方面所遵循的诸多原则。  相似文献   

16.
由台湾满族协会主办的《满族文化》,自1981年8月创刊迄今已出版13期,该刊旨在“团结族人感情,增进其他民族人士对本族的了解”。由于满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其在中国史河中长达二百多年的执政地位,所以给《满族文化》这一刊物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载文覆盖面甚大,含量甚广。为对海峡彼岸的台湾《满族文化》有个了解,笔者对13期中共载的160篇文章,作一大概统计归类,其中历史研究60篇、地理3篇、宗教6篇、民族7篇、语文6篇、社会8篇、政治6篇、军事2篇、艺术3篇、民俗27篇、文化22篇、传记8篇、科技2篇,其中历史、传记两类占43%,显然清史研究方面的著述占有重要的比重,从《满族文化》这一侧面可窥视台湾清史研究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清初几代帝王一直采用"恩威并施"、"剿抚并用"的民族政策。其中,在处理土尔扈特蒙古的问题上,清政府主要采用了施恩和安抚的策略,不仅有效地笼络了少数民族首领和群众的心,而且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强烈的归属感。本文通过对几件与土尔扈特有关的档案的描述,分析了清初积极有效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8.
虎溪山"黄簿"原名并非黄簿,其性质亦非户籍,而是沅陵侯国的上计簿。目前所见走马楼黄簿同样不属于户籍,内容亦不如西晋黄籍复杂,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自殷商以后,崇黄逐渐成为古人观念中的一种历史沉淀,黄簿、黄籍之"黄"则是这种崇黄情结的反映,与汉晋间政权采用土德没有必然联系。西晋时期,一些重要的文书以黄纸为书写材料,面对此种压力,政府以简牍书写重要文书时,将非黄色简牍如白色木牍染成黄色,黄籍之"黄"因此也具有了具体颜色的含义。"黄"的二重含义表明,西晋黄籍指书写于黄色简牍之上的重要簿籍,户籍只是其组成部分之一。《晋令》中的黄籍甚至不包括户籍,而是指户籍以外的其他户口文书,学界将其与户籍等同,导致令文的解读存在诸多矛盾。面对户口存在的诸多问题,东晋初期对户籍制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此前一般户口文书的内容和功能为户籍文书所吸收,自此至南朝,黄籍与户籍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史论作为一种历史认识形式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最能体现史家的历史认识特色。汉晋之间的史论在史学与时代的双向互动中,从形式、内容、史论主题和评论风格都有重要发展,在中国古代史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也体现了此间史家对时代和现实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经常会出土一种镂空的两端为两叉或三叉的板样器物,多为铜质,银质亦有出土,一般称作叉形器、叉形饰、铜叉、板形器、铜饰品、三子钗、铜饰件等。叉形器多出土于男性墓,也有出土于男女合葬墓。通过考察叉形器的形制、出土位置及伴出器物,可知其应该是用于固定头发的功能性用具,初步推测用于固定假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