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乡镇企业作为一支独特力量,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实际的阐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和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倪志福我熟悉吴仁宝同志。在我任全国总工会主席期间,曾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过全国乡镇企业工会工作会议。与会的所有工会干部到华西参观学习,吴仁宝同志的一番讲话使我们很受启发,华西经验对我们搞好工会工作很有帮助。刚才发言的好...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展示了今后15年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前景,也为乡镇企业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为今后乡镇企业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贯彻十五大精神,进一步理清乡镇企业发展思路,促进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振兴青海经济,是摆在找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加快青海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青海乡镇企业经历…  相似文献   

4.
写好乡镇企业体现国情王岳辰,王绍清一、从乡镇企业历史发展和地位看,应该单独入志。乡镇企业是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的经济概念:它泛指设在乡镇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乡镇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几起几落的曲折发展过程。在1958年大办人民...  相似文献   

5.
“离土不离乡”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提出的一项总战略,其实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没有空间迁移的情况下进行产业转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空间迁移与产业转换之间的关系,指出在乡镇企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的今天,应适时调整这项战略,变“离土不离乡”为“先离土后离乡”,即引导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向中小城镇集聚,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与集聚经济效益,并由此而完成乡镇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黄南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抓住机遇,推动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现状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黄南地区乡镇企业确有长足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兴起的过程,为繁荣农村牧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总量持续增长。1993年,黄南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909万元,较1990年增长近一倍;共有各类乡镇企业904户,较1990年增加625户;从业人员2617人,较1990年增加1400余人。二是产业结…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叶至90年代初,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珠江三角洲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占据半壁江山。珠江两岸“村村点火,镇镇冒烟”,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呈现万马奔腾的景象。珠江三角洲逐步形成了以“三来一补”、“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主的发展模式——“珠江模式”。  相似文献   

8.
乌兰察布农业企业发展迟缓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孟祥林 《人文地理》1999,14(4):63-67
初级农产品经过二次转化后,可以使其价值倍增,很多的农民企业家和当地的政府机关都看重了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建起了乡镇企业,对本地的农产品进行消化,以求增值、创税。但是,在乡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流动资金短缺、原材料不足、重复建设等原因,使得众多的乡镇企业发展迟缓,甚至不得不被其他企业兼并或者宣布破产。本文的重点就是要对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挖掘,并力求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管理学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崛起祁振仓“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要扶持和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这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教育的落后和人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界对模糊产权的形成原因的分析,集中于乡镇企业的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变对制度形成的影响。文章从乡镇企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对“模糊产权”的成因进行了另一角度的分析:认为乡镇企业“模糊产权”的成因主要是在政府经济改革背景下,人的经济价值的提高导致的一种产权要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理论与当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媛 《人文地理》1998,13(3):30-34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发展理论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及其对当代经济地理学的影响。指出,区域发展理论在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学科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旅游活动,以游览观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主,80年代以来,重视社会景观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本文较详尽地论述了构成社会景观的社会资源在发展现代旅游业中的重要意义,社会资源的含义,对社会资源的初步分类与评价,结合我国情况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员智凯 《人文地理》2009,24(2):63-66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新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发展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最显著的特色应当是大力发展高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成强大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加强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集成发展,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打造寻根祭祖和周秦汉唐特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4.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国家新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发展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最显著的特色应当是大力发展高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成强大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加强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集成发展,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交,打造寻根祭祖和周秦汉唐特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PRED系统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民  陈文成 《人文地理》2008,23(2):119-123
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区域PRED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结合福建省的具体情况建立福建省PRED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分析福建省1995-2004年PRED各子系统及总系统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对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进行协调性分析,提出协调福建省PRED系统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福建省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夏朝至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城的形成与发展,说明中国古代城的形态规模与分布位置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城的形态受地理环境影响较明显,城的规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城的行政等级有关,而城的分布位置主要是与国家的统治与稳固、城的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文章最后还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探测古代城的形态规模与分布位置方面的应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文化发展有重要的助推作用;而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对江苏省经济与文化现状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江苏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过程和格局进行研究,以促进江苏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哈大产业带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重点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大产业带是东北区的人口和产业密集带,是东北区的核心地带。文章分析了该产业带的产业发展优势,指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原则与重点产业选择原则,结合定量分析,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选出了重点产业。哈大产业带重点产业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工业、石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本文探讨了各重点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9.
汪丽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08,23(2):43-48
基于学术界共识的后工业化大城市社会空间中产阶层化的理念,本文首次提出社会阶层化的概念并指出社会阶层化主要研究在社会阶层的生活行为扩散和变化规律下,所构建的城市日常居住社区体系和日常生活行为场所体系的时空模式,以此探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认为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其对应有不同主导阶层的社会阶层化空间结构。进一步从解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动态角度,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下,社会阶层化与城市娱乐产业的对偶空间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清代科尔沁农耕的发展及其支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尔沁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文章通过复原清代科尔沁垦殖的出现及其扩展过程,总结出该时期科尔沁农耕发展的时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耕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诸影响因子。研究还表明:通过清代近200年的农耕,科尔沁从纯游牧地区演变成农牧并存区,但清代的垦殖并未造成大规模的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