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靖 《史学月刊》2007,(11):46-52
封还词头这一封驳方式发端于唐代,形成于北宋仁宗朝,主要由中书舍人职掌。北宋的封驳制度发展为以中书舍人封还词头为主、给事中封驳为辅的模式,是三省制转变为一省制过程中封驳制度的必然转变。中书舍人封还词头,对于修正人事决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相较于单一的给事中封驳,无疑也是制度上的进步。但对于封还词头的作用仍不可高估,因为这一行政程序并不能从根本上左右决策。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后期官府校勘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北宋仁宗后纷繁的朝廷校勘状况进行了爬梳 ,首次勾勒出 30次校勘的概况 ,并对史籍中不少相舛的记载进行考证 ,解开了若干疑团。又从两千年校勘学史的角度对北宋全貌进行考察 ,首次提出校勘记独立成书是在北宋 ,并揭示出北宋校勘与“小学”互相促进的状况。第一次从学术风气与校勘的关系、军政大事与校勘的联系之角度考察北宋校勘 ,揭示出它们是如何对其产生影响 ,以及影响的程度。望本文对文献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武保华 《沧桑》2010,(3):165-166
在日新月异的政府体制改革中,要顺应时代潮流,要适应信息化浪潮,建立电子政府,使之担当创新大位。建立电子政府能提高政府工作及服务效率,推进政府办公电子化、网络化、现代化等,且目前这些已成为各国政府建立廉洁、高效、透明、务实的政府机构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4.
吕惠卿(1032-1111年),字吉甫,福建泉州晋江人。嘉祜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授真州推官,熙宁二年(1069年),参与王安石变法。变法失败后,长期就任地方官。政和元年(1111年)卒,年八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敏。吕惠卿为官50多年,历经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四朝,  相似文献   

5.
自唐朝末年经五代至北宋前期,方镇权盛自相雄长,镇将作为藩镇亲随分驻州县统兵领事自作威福,镇将势力在地方上呈现出隶属于藩镇统辖关系网络和权力结构以及依托藩镇权柄侵占州县官员职权的势态。因此北宋建立伊始深鉴镇将势态遂嬗变镇将势力,以诏令形式割裂镇将与藩镇之间的权力联结,在地理区域层面,将镇将势力缩控于县域城郭内以至逐渐从城郭区消泯。在统辖职权层面,解构镇将干政衍生的如巡警缉盗、狱讼司法、课征税赋等职权,收诸职权归于州县司。宋廷在嬗变镇将势力的过程中,重设县尉职掌缉盗恢复县域官员架构和权责,以文臣县尉代替武臣镇将重塑县域官员文武身份,收镇将权力归于县域重塑州县行政层级和税赋输贡事务。由此北宋前期宋廷在一定程度上革故鼎新重塑构筑起向心性集权于中央的地方政治秩序和国家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巩义市清中村南地发现一尊北宋时期的圆雕石虎,石虎附近同时发现有大量的砖、瓦、瓷器残片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物部门在清中村调查时又发现了两尊武士造像和两尊石虎石刻,这些石刻出土地点均属北宋皇陵的清易镇墓区范围,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北宋皇陵公布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夏微 《史学月刊》2008,(5):129-132
李觏是北宋杰出的平民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的思想立论者,也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熙宁新法的思想先驱者,其提倡改革、谋功用世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层面均设置了一些边政管理机构,有利于具体边政措施之贯彻。这些机构呈现以下特点:具有近代民主共和政体机构之性质;中央层面的管理机构设置较多且相对全面;地方层面的边政机构,隶属系统不一,虽按近代理念设置,但无统一的长期规划,也非决策或执行机构,属于研究性质;存在着传统政治习惯和近代民主共和理念共同作用于边疆治理实践的二元化特色。南京国民政府之边政机构,还有明显缺失:中央层面的边政机构与地方层面的边政机构联系脱节;边政机构之统合能力较弱,导致其权威及功效薄弱。南京国民政府政制本身与其边疆认识之缺失等因,是上述弊端产生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翟新礼 《沧桑》2010,(5):118-120
李承之是宋神宗朝变法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担任过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检正中书五房公事、权判司农寺等变法要职,而且参与了新法的制定,多次任察访使,监察督促新法的执行,为变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李承之与王安石等人的种种矛盾,其变法贡献长期隐而不彰。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东京宫城西北部的“禁中”,是君主私人空间。此禁中自宋初以来不断调整、发展,其在绍圣四年(1 097)的门户,东为迎阳门、会通门,南为垂拱殿后门、需云殿后门、龙图天章宝文阁后门与皇仪殿门,另有延春阁门为禁中的西北部出口,其范围小于以往学界所认为的“内朝”或“禁中”。内朝诸殿阁与龙图、天章、宝文等阁,实际上处于北宋的禁中之外。学界对北宋“禁中”概念的模糊认知,既受到当时文学语言的影响,也受到北宋晚期特定语境下的“禁中”与制度化的“真禁中”混淆影响,更受到南宋人对北宋制度错误认识的影响。与唐代相比,北宋禁中是较单纯的君主生活区,政治功能减弱,最显著的特点即内朝被排除在外,这是北宋皇权强化与士大夫政治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11.
高玉兰 《攀登》2002,21(3):87-89
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城市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笔谈所组织的一组文章,从社区建设的基本问题、社区建设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和西宁市的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建国到现在 ,已经过去了的机构改革有六次 ,加上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共七次。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从 1 998年开始 ,舆论称之为“第七次革命”。总起来看 ,以前的六次行政机构改革尽管力度各不相同 ,裁员、缩编和机构撤并情况不大一样 ,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那些改革不是旨在通过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来达到调整行政机构整体功能和职能的过程 ,而仅仅停留在对机构和人员数量的简单减少上 ,人们称之为“机械式”改革。因为没有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和职能 ,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和“越精简越膨胀”的逆向恶性循环现象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实现抗战建国的任务,进行社会行政机构的改革。社会部的成立是战时行政改革的创举。改革中存在诸多分歧与妥协,如厘清社会行政机构的事权冲突、关于省政府设置社会行政机构的分歧、社会部和行政院有关运行经费与机构设置分歧等。抗战结束时,社会行政机构在省县尚未完成普设。改革虽有行政现代化的趋势,但改革遭遇困境,未能奠定建国基础。究其原因,改革主要受抗战政治环境之明显制约,改革缺乏明确的负责中心,也与蒋介石个人对改革的认知有关。战后的国民政府面对更为局促的政治环境,推进社会行政机构改革,以加强社会建设,收拢人心,前景更为暗淡。  相似文献   

14.
中央机构改革是贯穿清末新政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改革有力地革除了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建构重叠的弊病。但其最终仍逃不掉失败的结局,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而对中央机构改革的评价在一段时间内是否定多于肯定,改革有弊也有利,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也要看到它的积极性,本文将对其做一客观而理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央机构改革是贯穿清末新政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改革有力地革除了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建构重叠的弊病。但其最终仍逃不掉失败的结局,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而对中央机构改革的评价在一段时间内是否定多于肯定,改革有弊也有利,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也要看到它的积极性,本文将对其做一客观而理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陈珂  张忠潮 《神州》2013,(4):210-211,213
洛阳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作为河南省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之一,农林科学研究院的发展对洛阳以及河南省农业以及林业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洛阳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出发,在分析洛阳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洛阳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机构改革的对策。该研究对科研单位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央机构改革是贯穿清末新政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改革有力地革除了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建构重叠的弊病.但其最终仍逃不掉失败的结局,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而对中央机构改革的评价在一段时间内是否定多于肯定,改革有弊也有利,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也要看到它的积极性,本文将对其做一客观而理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黄绍竑主政浙江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实施了"刷新政治"的开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在行政改革方面,调整各级行政机构、组建浙西行署、推行新县制、实施行政考核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民政府对基层政权和民众的控制,推动了浙江后方国统区的初步开发与乡村教育的进步,也有利于抗战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实施的成效也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对盐税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和改革,在维护中央权威、增加税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南京国民政府过度追求增加盐税收入,对社会民生及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深刻的负面影响.本文试从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实际效果及对社会民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盐税整理和改革及其利弊得失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一共设立了3个票据专营机构,它们均未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变革.蚌埠贴现公所明显不同于国外同类机构,上海银行票据承兑所的“中国特色”十分显著,重庆联合票据承兑所也具有亦中亦西的特征,这显然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国情和商情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变通和改造,因而会产生“基因突变”.这种结合实际进行制度变革的理念对今天的票据市场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