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廷银 《文献》2004,(2):274-282
留存于族谱著作上的题记较为少见,有较高价值的更不易得.笔者辑得族谱藏书题记三则,皆出自名家之手,且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兹做简要介绍. 一、周作人:《越城周氏支谱》题记 越城周氏支谱六册,马隅卿先生从北平书肆购得,现存孔德学校图书馆中.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参加合肥包拯墓的发掘,从出土的包拯墓志、他的夫人董氏墓志、长媳崔氏墓志、次子包绶墓志、次媳文氏墓志、继孙包永年墓志,看出从包拯曾祖父到曾孙女七代,约一百五十年的重要情况。为了进一步研究包拯家族的发展与变迁,我曾多方搜集到三种包氏家谱:(合肥)《包氏支谱》、(只存卷首一本)、(舒城)《包氏支谱》、(桐城)《包氏支谱》。这三种谱,在各自分支以前的记载是统一的,都是从“包墩”(香花墩的别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6,(1)
被誉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广受欢迎,并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版本和研究文献。兰州大学图书馆收藏有一部罗纹纸印制的《琵琶记》,系民国时期依据属于元本系统的《新刊巾箱蔡伯喈琵琶记》影印,由于是俞平伯和周作人两位文化名人收藏、鉴赏的题跋本,并钤拓两人各自印鉴,从而为本书增加了不小的价值。该本初为周作人所收藏,嗣后出借于俞平伯,俞氏在书末题写了跋语,并另纸撰写了校记。原书归还后,周氏也在书中作了题跋,并决意将本书赠予俞氏供其研究;相关情况具见题跋之中。本文在对两篇题跋进行录文的基础上,对两跋内容及各相关背景进行了必要的阐释,旨在为学界提供新的学术资料。  相似文献   

4.
肩水金关遗址第23号探方出土汉简中有27枚历日简,其中9枚整简和13枚残简可缀合为由大致完整的15支简组成的《汉居摄元年历谱》。该谱虽不完整,但可窥知全貌。与以往整理公布的汉简历谱相比,该谱有其显著的体例特点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同一探方出土的另5支历日简,其中2支分属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和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历谱,1支"反支"简应属于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或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历谱。  相似文献   

5.
日前,笔者有幸于乡下看到一本《郑氏家记》(以下简称《家记》)。《家记》系咸丰十年(1860年)郑小谷于羊城(今广州)越华书院教学期间写成,寄回象州白石村老家。同治八年(1869年),由其门生石建渠冠以序,自作跋,于同年夏送姚东甫筹划出版,次年成刊。全书由《自序》、《跋》及《家业》、《家藏》、《家学》、《家法》诸部份组成。《自序》大致叙述了作《家记》的目的。《跋》记录了《家记》的成书过程。《家法》所记,含家庭、妇女、师友、礼俗等内容。大体沿袭封建礼教,强调妇女操守、父子孝悌及日常生活礼节,缺乏新意,价值不大。有价值者,在《…  相似文献   

6.
汲古阁毛氏为明末清初大出版家,所刻《说文解字》,后人评论较多.明末清初,《说文》难得,即如顾炎武之大学问家亦唯见《说文五音韵谱》,而有不见原本次第之叹,毛本一出,顿受欢迎,朴学家从此本发源者,为数甚多.今所存汲古阁刻本有名人校跋者(包括清人过录)即有纪昀跋本、孙星衍、顾广圻校跋本(二种)、汪灏跋本、桂馥签注本,徐松跋本、吴骞跋本、丁晏跋本、陈奂跋本等40余本.  相似文献   

7.
封龙山位于河北石家庄市的元氏县,为历史文化名山本文从探讨古封龙山的名称由来及演变入手,援引史籍文献的记栽,考证了古五岳的方位、北岳祭祀、封龙山文化积淀及古代交通状况等历史内涵与背景,认为封龙山是中国最早的古恒山,亦即上古的五岳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玲博士的《弥勒会见记异本对勘研究——回鹘文(哈密本)与吐火罗A(焉耆)文本之比较》一书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弥勒会见记》是一部长达二十八幕的佛教说唱剧本,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维吾尔族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且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剧本,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存世  相似文献   

9.
佳木斯市中医院原副院长、86岁的赫哲族老人赵汝昌,手中保存着一部史料价值颇高的赫哲谱书,即《依尔根觉罗氏家谱》.这部谱书从乾隆五十二年(1787)开始创修.至民国十八年(1929)已5易其槁.谱书详述其家族之来源、迁徙和发展,是一部了解清初赫哲人南迁易地驻防后,生息繁衍,“文化日进、武功愈强”、“一耕一读”、“流芳万古”的难得的好资料.谱书由该家族九世祖承璋、钟勋、钟歧,十世祖赓寅、赓始等5人,主修于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翌年石版印刷200册.谱书在自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溯吾依尔根觉罗氏,汉译为赵姓.先祖先宗隶于赫今,世居三姓及乌苏里江迤东,向以渔猎为生”.确知其长支三世祖玛扬阿请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旌表,六世祖乌尔恭阿和八世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0,(3)
<正>元人胡衹通所撰《紫山大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有《平阳府临汾县新廨记》一文,而元人王恽所撰《秋涧先生大全集》(以下简称《秋涧集》)(《四部丛刊》本)卷三十七亦有《平阳府临汾县新廨记》。两文除个别地方用字不一,或偶有脱文处外,几乎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人物传记.《史记》可说是一个光辉的开端,不但写人物外在的言行事物,而且写内在的心理活动.但自《汉书》以后,便渐渐形成另一种模式,几乎一直沿袭至今.其特点大致有二:(一)方法单一.除记述外,一般只有历史学的考证等;(二)多写人物的言行及思想观念,而避免写人物的性格、气质,心理活动等内在世界.本文试以最近看到的一本美国人撰写的历史人物传记——《颠狂的爱》(以下简你《颠》)为例.比较中国传统传记的特点,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同样,历史地理学也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建国以后将近三十年,人文地理遭受冷落,大致和社会学、法律学等学科一样,长期废而不讲。我们历史地理学也受其影响,只注重历史自然地  相似文献   

13.
农桑经,残,二册,蒲松龄手稿本,东北图书馆存。上册多记载谷物、蔬菜、树木及花卉栽植培养等方法,下册记染纸、造墨,书画、装璜、珍玩、石谱等事,是蒲氏著作中的一种。书内多有增删和涂改,笔迹纸色均与"志异"手抄本同,其来源为蒲氏裔孙所存,确是蒲氏原稿。此害残缺甚大,几无一页完整者,其体制尚可分辨,大致如下: (一)按十二个月,分记各月宜栽培之果木农作物等,如:  相似文献   

14.
《〈搜神后记〉校注》,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汪绍楹先生校注.汪绍楹先生博考类书校定,并将类书不会出自《搜神后记》的标出,又发现本书与唐类书不合,反与宋人著述所引相合的,证明本书已非古本原貌.注中除校文外,间亦注义.本书又附录《稗海》本《搜神记》及敦煌勾道兴本《搜神记》,在整理古籍方面,作出了贡献.这书校注不能不说是一部精审的著作,但仍有些地方,还可商榷,今将读后所得,写此小文,请方家(讠是)正.  相似文献   

15.
旅行记资料是文献资料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笔者自1984年起查阅地方史志资料的实践,深切感到,在新疆,应该充分地利用各种有关新疆的旅行记或考察记(以下简称为旅行记)。因为由古及今,行记资料不仅异常丰富,无所不包,而且比较系统、真实性强。这是修志工作中所不可忽视的。 一、旅行记的重要性 1、历史的传统。清代学者都十分注意收集行记。清代王锡祺在光绪十七至二十三年(1891—1897)所编《小方壶舆地丛钞》(包括补编、再补编)曾收集了洪亮吉《伊犁日记》,方士淦《东归日记》等十余种。光绪二十年(1894),同康主人编《中外舆地图说集成》一百三十卷,其中卷二十一收录了方观承《从军杂记》,卷二十六有林则徐《荷戈纪程》倭仁《莎车行记》,卷二十七有洪亮吉《天山客话》等。 民国九年(1920),吴兴王文濡编成《新游记汇刊》,卷三十三收录了《新疆风土记》、《伊犁旅行记》,卷四十五单骑《西征日记》,并在序言中称此书“继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而作,力避重复所选为民国及清季之文。”其《新游记汇刊续编》卷二十六收有耐道人《阿尔泰山附近情形》,卷三十七有刘雨沛《西戍途中日记》等篇。  相似文献   

16.
口述史学:理论与方法——介绍几本英文口述史学读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Columbia University Oral History Research Office)的建立,正式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取得了不少成就,而且成为历史学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分支学科^①近年来,口述史学在中国也有所发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三联书店翻译出版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文版已经公开发行。这是我国翻译出版的第一本大型历史地图集。在中文版之前,除英文原版外,已有意大利文、德文、法文、荷兰文、日文和希伯来文等版本。据悉,瑞典文、土耳其文、斯洛文尼亚文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本也将问世。各种文本已发行约40万册。 伦敦泰晤士图书公司1978年出版(1979年再版)的这本历史地图集,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学术领域持续扩展,教学与研究单位数量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就。一、学科体系(一)学科理论探索20世纪80年代,有关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任务和属性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已经取得基本共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新说,既发生过地理学与历史学之  相似文献   

19.
冯宝麟 《收藏家》2009,(2):67-72
寿山石是篆刻家们最熟悉、最常用的印材之一。它的发现和利用,是明清以降篆刻艺术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这样说,寿山石与篆刻的结合,是自然与人文最高妙、最完美的结合。宋代学者黄干的《寿山》是目前可考的最早关于寿山石的文字记述,就是在这首诗里,有“石为多文招斧凿,寺因野火转荧煌”的句子。黄干认为,寿山石“招斧凿”的原因是其“多文”,  相似文献   

20.
《桂林风土记》唐莫休符撰。有瞿氏铁琴铜剑楼藏钞本、丁氏八千卷楼藏钱南白钞校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钞本、德化李氏木犀轩藏小草斋钞本及吴枚庵手钞本、汉唐地理书钞本。《四库全书》本、《学海类编》本、《淡生堂余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莫休符,开建(今广东封开县)人。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任融州(广西融县)刺史、春州(广东阳春)刺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