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劳动,追根溯源,是从动物的本能活动发展而来。研究劳动的产生,实际就是研究从古猿的本能活动到人类劳动之间的转变过程。人类劳动的产生过程在地球上早已消失了,根据什么来划分古猿的本能活动与人类劳动之间的界限,人类劳动产生的标志是什么,这只能通过分析现今人类的劳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首先认识二者的性质及其区别,然后再结合历史资料研究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认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人比动物高明,能支配自然界,“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光辉文献,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辟地阐明了劳动在从猿转变到人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正确地揭示了人类起源的根本规律。一百年来,随着古生物学和考古研究的进展,在全世界陆续发掘出许多从猿到人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化石和原始人类使用过的劳动工具;这些新资料的发现,为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证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原始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物质生产有农业和手工业两个主要部门。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可以说是从手工业领域里首先发生的。人类最初是从古猿演变而来的,人和猿的区别之一是能不能从事劳动;而劳动又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人类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而猿只会使用工具,决不会制造工具,这个问题,恩格斯已经说过。他说:“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因此,创造工具,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的起点,而工具的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六年,恩格斯撰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系统地阐明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这在人类起源研究史上,是继“人猿同祖论”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大突破。人类起源问题与自然科学有联系,也与社会科学有联系,属于跨行科学。达尔文学派从研究生物进化深入到人类起源领域,其主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读到一本旷世奇书——王小平的《第二次宣言》。为什么叫第二次宣言?王小平说人类有两次宣言。第一次宣言是宣告人类从何而来。古猿在大自然的灾害和凶禽猛兽的威逼下,为求生存和发展,冲破樊篱,在劳动中实现生命的飞跃,进化为人类。劳动创造人类。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  相似文献   

6.
伟大导师恩格斯的光辉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人类起源的客观规律,阐明了劳动的伟大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指引下,解放以来,我国关于从猿到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在不少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进一步开展讨论之必要。本文试就若干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研究讨论。一、有关劳动的诸问题首先,人类劳动的特点是什么呢?伟大  相似文献   

7.
(五)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器具及其制作方法 "人是使用工具的动物"这句話,曾得到了馬克思的称贊。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別,就是人能劳动,也是因为劳动的緣故,才使人从动物——古猿的范畴中,发展出来。人类劳动是要使用工具的,不同时期的人类,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不同的工具决定他們的生产力,决定他們的生产关系,也因之有不同的社会組織。  相似文献   

8.
“劳动创造人”是我国理论界的一个基本命题,解放后对此命题进行过多次讨论。这个命题的主要内容是:古猿下到地面后,为了生存,手越来越多地使用天然工具以获取食物和抵御敌害,而脚则经常用于走路,最后直立行走。这样,“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手脚分工和直立行走,又使其它器官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劳动中,社会成员必须经常地交流思想以加强合作,这种需要使猿的喉头及口部器官发生变化,导致语言的产生。在语言和劳动的推动下,猿的脑髓又发展为人的脑髓。因此,劳动是古猿转变到人的决定因素。 我们认为,根据现代科学成果,在古猿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劳动创造人”的命题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相似文献   

9.
(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生活概况 "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第一个阶段是"猿人阶段"。就是说,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古猿首先发展成为猿和人的过渡类型,他是已经具有一定的人的性质,但还残存着一些猿的性质的半人半动物的最原始的人类。 "猿人"是旧石器时代初期的人类化石,也就是五、六十万年以前,最初使用工具的人类。这种猿人,在世界上已经发现了三种: 第一种是"爪哇猿人",就是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相似文献   

10.
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这已是人人皆知,但是究竟由哪种古猿进化而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演变成人类,却仍是未解之谜,成为科学家乃至所有人关注的问题。1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末期,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新构造运动强烈,云贵高原的气候和环境发生变化,从热带、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研究了德意志农民的历史以后,发现早在十三世纪、十四世纪已经解体的农奴制度,从十五世纪末,特别是十六世纪又重新“复活”了,而且到十七世纪末叶成了德意志境内的普遍现象,他在《马尔克》一文中写道:“农奴制度现在成了普遍的制度。自由农民正如白色的乌鸦那样少见,”①恩格斯就首先在这里提出了“第二次农奴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杜平 《黑龙江史志》2011,(19):43-44
从猿到人是在多因素动力作用下完成的。恩格斯充分论证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动力作用,即人们熟知的"劳动创造人"的命题。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恩格斯对原始群的动力作用的论述。原始群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其群的力量则是介于自然选择和劳动之间的一种力量,是正在形成中的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已经问世一百年了,这是一部伟大的社会主义文献。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总结了摩尔根对原始社会的研究成果,并且结合自己多年的科学实践,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描绘了人类从无阶级社会经过阶级社会最后走向共产主义的蓝图。在纪念《起源》发表一百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家长奴隶制的科学论述,结合我国新发现的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资料,对中国阶级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民族考古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明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①,因之对环境与生态方面的研究极为重视。本文从民族考古学的角度,谈谈史前人类的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按照吴汝康先生的观点,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人类起源的阶段,或称之为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这是人类系统发育的早期阶段,主要是生物机体出现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代表化石是南方古猿。二是人类发展阶段,包括从人类出现到现代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除了人的生物机体继续进化并达到更高发展水平外,人科这一支又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特征,如制造工具…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为追求美好的未来,与社会主义有着不解的情结。远的不说,从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倡导科学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至今,已经有一个半多世纪。在这以后,从19世纪到20世纪,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为之奋斗的政党和人民,不知有多少。中国从1903年《浙江潮》杂志最早提出要把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建立新社会之理论,“以增人间的福祉而消除厄难”,也有一百多年时间。从那以来,中国人民几经挫折,几经奋斗,二直在艰难地探索到达社会主义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曾说过,人类在蒙昧时代中级阶段,“由于食物来源经常没有保证,在这个阶段上大概产生了食人之风,这种风气,后来保持颇久。”由于社会历史的演进,这种野蛮的风俗已经被人类淘汰,但作为历史的遗迹,却保留在传说故事之中,这里发表的五则故事,可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以来,新方志在记述居民群体方面,已经经历了从设置人口篇(卷)到设置居民篇(卷),再到设置居民部类(或称人口部类、记人部类)的演化过程.这种新态势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究其主要思想原因,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理论走进方志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自然、人类和社会历史三者关系问题时曾明确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任何人类历史的第  相似文献   

18.
每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总会想到如何联系实际,回答我国国家起源的问题。不言而喻,这种联系实际,不是按照现成的结论去找根据,不是停留在一般概念上,而应该从我国的历史实际出发,细心地剔梳史料,运用唯物史观,作出实事求是、令人信服的论断。这当然不是一两篇文章可以解决的问题,它需要集思广益。值此纪念《起源》发表一百周年之际,初步整理汇集了一些材料,以《起源》和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为指  相似文献   

19.
稍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远古祖先——南方古猿就能变成人,而人类的其他近亲——黑猩猩和大猩猩等类人猿就没有变成人呢?这是因为,人不仅仅是生物进化的产物,而且是其自身的类本质或社会本质力量进化的产物。有的学者把人类这一特有的进化过程称之为文化进化或人文进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重要争论问题之一。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各种报刊上先后发表的有关文章,已有六、七十篇之多。在这些文章里,虽然大家一致认为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其他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现在我仅就在讨论中所涉及到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分别的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