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兴     
《旅游》2005,(12)
嘉兴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紧邻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是当今中国经济最为活跃、也是最具发展潜质的地区之一。嘉兴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湖荡密布,阡陌交错,属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地区。全市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南湖、秀洲两区,平湖、海宁、桐乡三市和嘉善、海盐两县,现有人口360万。嘉兴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为吴越交战之地,称槜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这里设由拳县。三国吴时,改称嘉兴,得名已有1760多年。隋代凿江南运河,穿嘉兴城而过,至今丰姿犹在。至唐代,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穅;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之说。南宋时,嘉兴是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外围重镇,“人烟稠密,灯火万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明清时,嘉兴为“江东一大都会”,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诞生,中国革命的航船从此扬帆起航。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东方的天然良港与海防重镇乍浦,是浙江省嘉兴府平湖县之属镇,地处杭州湾北岸江浙两省接壤处(北纬30o30’,东经121”05),是中国人口密集、手工业发达、物产丰富、财赋集中的杭嘉湖平原的出海口。它东濒大海,具有“肩挑沪杭,背负太湖”的地理优势。乍浦,历来为两浙重镇,是中国东南海疆要地,它与东北角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港(相距140海涅)、东南角角江出海口的定海港(包括宁波港,相距69至74海沉)构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护卫江浙两省门户的海防重镇,形势非常险要。清代志书载道“乍浦地虽一隅,与明沪读,岖然鼎峙,为东…  相似文献   

3.
一 生于嘉兴的蒲华(1832~1911年),是晚清海派具有创造性精神的代表画家之一,与虚谷、任颐和吴昌硕并称“海派四杰”(图1)。今年适逢蒲华逝世一百周年,为纪念这位传奇人物,7月,由嘉兴博物馆牵头,联合浙江省博物馆、温州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舟山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龙江县志》首章“历史演变”之“历史沿革”中记载:“民国2年(1913),龙江府改为龙江县,隶属龙江道。”《齐齐哈尔辞典》“龙江县”条目沿袭了这一说法,即:“光绪34年(1908),裁黑水厅,置龙江府,次年8月正式建立,直接辖理境内事务,隶属黑龙江行省公署。民国2年1月改为龙江县,隶属龙江道。”  相似文献   

5.
“张掖”之名,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早就闪射着熠熠光辉。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酒泉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名义,置张掖郡。从此,张掖虽有西凉州、甘州的变更,但张掖一名历久弥显。这里,曾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国都;北魏拓跋焘徙治此地,改称西凉州;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又改西凉州为甘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继改为张掖郡。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生员修学进爵途径之必经之地,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唐玄宗开元六年(728年)设“丽正修书院”,乃我国书院之起点。到十三年改为“集贤殿书院”。宋代有庐山“白鹿洞”、尤盛(嵩阳)“石鼓”、湖南“岳麓”等四大书院。元代各路、州、府皆设有书院,明、清书院盛行。  相似文献   

7.
地处“粤之西鄙,三代以前俱属蛮国”的宜州,建县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名定周,辖域为今河池市范围。唐初,定周域置龙水郡,别立龙水县(辖区为今宜州市域),后郡改为粤州,旋改宜州。龙水县为郡、州治。宋宣和元年(1119)龙水县改为宜山县,咸淳元年(1265)宜州升为庆远府,宜山县为府治地。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宜山县设宜州市。  相似文献   

8.
乔崖 《贵阳文史》2009,(4):11-15
特殊的战斗 天亮了,解放了,盼望已久的贵阳各族各界人民涌上街头.以极大的热情欢迎人民解放军,鞭炮声、欢呼声响彻云霄。凑巧的是.此时虽已进入初冬时节,而南明堂(贵州省委驻地)的一株牡丹却绽开了鲜艳的花朵,被群众视为祥瑞之兆,人们奔走相告,纷纷前往观赏。公园的一位老工人喜悦地说:“花虽草木.但也知人心所向.共产党当兴啊!”  相似文献   

9.
年),历代屡毁屡建,世称“天下第一楼”。岳阳楼 是湖南岳阳西门城楼,高三层,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称。始建于唐开元四年(716年);北宋岳阳郡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曾多次兴废,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解放后整修一新。烟雨楼 在嘉兴南湖湖心岛上,五代吴越钱元潦所建。明代嘉靖十八年(1549年),从湖滨移至湖中小岛,四面临水,晨烟幕雨,堪称胜景。  镇海楼 共有三个。一在杭州吴山东麓(吴越旧城之南门)。原名为朝天门,元改称拱北楼,明始唤为镇海楼。楼上眺望钱塘江,历历在目。二为福建越王…  相似文献   

10.
一、河东道代州“贞观四年,又督灵州”,又“今督代、忻、蔚、朔、灵五州”。代州都督府所管代、蔚、忻、朔周州皆在河东道北部,按同书及《元和郡县图志》,自武德二年于关内道西北置灵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又置朔方节度使,终唐之世为关内道西北之重镇。河东道之代州总都督府管下不应有此飞地。此二处“灵()”当为“云()”之误。二、江南东道台州“(武德)八年,废始丰、乐安二县人临海”。殿本原作“八年废始丰、乐安三县人临海”。按《新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县条注云:“武德四年析置章安县,八年省。”引日…  相似文献   

11.
南展 《湖南文史》2014,(4):5-12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1894.7—1895.4)是一场国运之战。拥有当时世界领先水平铁甲舰队的“天朝上国”,自认“倭不度德量力”“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却不想,反被对方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打败。正如学者郝瑞庭所说:“中国,输掉的不仅是一场战争,也输掉了国运,输掉了希望,输掉了本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世纪。”时光流逝120年,今天我们来反思战败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落后就要挨打”可以概括的。归根结底,专制体制的痼疾,洋务改革的失败以及清政府的昏聩腐败,才是导致战败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2.
四、灵州河堤 今在何处 据《灵武市志》载:“张九德倡捐俸银以筑堤。……于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兴灵州黄河石堤工程。……在灵州城南10余里之实处,垒石筑河堤40余丈为堤首以挡猛水。再向北依次延伸,于天启五年(1625年)历时三年工程告竣。共筑河堤六干余丈。”据此,似乎张九德所筑河堤在今宁夏的灵武。  相似文献   

13.
李颖 《百年潮》2007,(8):33-38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机关曾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大搬家”。时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厅(1948年5月改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正是这三次“大搬家”的具体组织实施者。  相似文献   

14.
更正     
《河南文史资料》2007,(3):126-126
本刊2007年第2辑(总第102辑)第93页第7行之“1956年毕业于……”应改为“1965年毕业于……”。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和读者致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后汉书·安帝纪》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九真微外夜郎蛮夷举止内属”一条。说者遂以此“夜郎蛮夷”为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至前25年),夜郎平兴被汉作可太守陈立诛杀,兴岳父翁指拥兴子邪务胁旁22邑反,兵败被杀后,“邪务率少数族人移至九真”,至此方举全内属者(见(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3期《夜郎在贵州黔西南望溪县桑郎蛮王城}))。经查对史料,此所谓九真激外之“夜郎蛮夷”,其地望不但不在当时的九真.且其族属成份,亦非夜郎报人。因事涉贵州古史,有关夜郎族人下落,兹考辩如次。按九真,两汉郡名,西汉武帝…  相似文献   

16.
《文物世界》1999,(3):46-47
法兴寺系国家重点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原址坐落于长子县慈林山坳,因山得名慈林寺,亦称古慈寺。唐上元元年,高宗李治改赐寺额为“广德寺”,宋治平年间,更名为“法兴寺”沿用至今。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法兴寺也几经兴废。然寺内所存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圆觉像,堪称“法兴三绝”,闻名遐迩,研究及观赏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7.
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廖伯源先生所著《使者与官职演变——秦汉皇帝使者考论))2006年8月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印行,这是作者前后历时29年才得以完成的专著。全书由导论、上编“使命考论”及下编“使者考论”三部分共十二卷组成。作者指出使者的性质如下:“皇帝之使者是皇帝之代表,为皇帝之耳目爪牙,统治帝国之工具”;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北临广州,毗邻港澳,是广东著名的侨乡。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设县,1992年撤县建市,2003年改为佛山市辖区。顺德境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著名淡水养殖基地,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乡”之美誉。“一田绿蔗一桑基,一片青蕉一口塘”是顺德乡村特色产业的缩影和写照。  相似文献   

19.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为清末最早设立的最大轮船运输企业。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正式成立,总局设于上海。光绪三年(1877年)以高价购进美商旗昌轮船公司一批旧船和设备,扩大经营,但始终受西方列强在华航运势力的排挤。1885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东观汉记》(已久佚·有辑本)为基础撰成的东汉史书凡14种,其中纪传体10,编年体4。然经过漫长历史的选择淘汰,所存者编年体惟东晋袁宏(328—376)后汉纪)30卷(下简称“袁纪”),纪传体惟刘宋范晔(398—445)《后汉书》90卷(下简称“范书”。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30卷合人范《书》而得传)。刘知几已有“世言汉中兴史者,唯袁、范二家而已”①之评论.二书可谓东汉史籍之双璧。但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范书因采用纪传体而被列为正史,遂备受统治者的提倡,更为世人所重视而屡屡为之注释,尤其是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