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南藏羌民族有修造碉楼建筑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四川阿坝、甘孜,少数位于西藏、云南和青海。碉楼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冉(贱)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皆依山而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  相似文献   

2.
川西地区,西北多山,东南平坦,是一个扇形三角盆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未兴建以前,夏秋山洪暴涨,泥沙俱下。水至则一片泽国,水退则泥石满布。在这种情况下,下游人民是不可能安居乐业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江、潜、绵、洛为池泽,汶山为畜牧”。正说明杜宇以前的川西,还是一片泥泽,人民还是依靠牲畜为生,不知道务农。川西的水利建设,应传自楚国。春秋战国时,楚地方  相似文献   

3.
朱蕴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革命的坚强战士和政治活动家。他为党的统战工作毕生奔走,鞠躬尽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位有功之臣。从他的名字、别号谈起朱蕴山先生德高望重,被人们尊称为朱蕴老。他的名字、别名,粗略地数一下,大约有八九个。如锡藩、汶山、朱贵、王进、神行太保、牛角胡子、仁丹胡子等,其数目之多,在爱国  相似文献   

4.
追溯互助人"浸沉曲蘖""溪水传殇""双柑斗酒""团聚交错,不醉无归""醉中袖衫常漓淋""半碗羊汤,二两老酒""早酒三盅,一天精神"的历史,从《西镇志》《西宁府新志》《西宁府续志》《青海》及民间谱牒等中可知,元代土族先民就以青稞、乌药作曲子,烧出酩馏酒,"以头(盖骨)、(牛)角、海贝壳为饮器"礼佛、祭山、  相似文献   

5.
林艳 《中国土族》2013,(4):69-70
酒香氤氲,物华天宝。互助土族自治县不仅有着绚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是美味的盛宴之地。从山林深处的炊烟人家,到县城街巷的云集小吃都有独具匠心的美味吃食触动着众人的味蕾。  相似文献   

6.
试论夜郎与巴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的巴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在今天四川东部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进入战国以后,由于楚国的不断压迫,巴人逐渐西迁,最后退至重庆一带。《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或治阆中(今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即足以为证。早期的蜀人,相传活动于今天四川西北岷江上游一带,后来,他们向东南地区迁徙,进入成都平原一带。大约在春秋中晚期,蜀人便以成都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这时的蜀国,“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夜郎见于史籍较巴蜀为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文化历史总是在与多民族的融合发展中进行的,尤其是氐、羌等民族。根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华古羌之种有姜氏戎、先零羌、烧当羌、钟羌(钟存羌)、勒姐羌、卑喃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虔人羌、牢姐羌、封养羌、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全无种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发羌、婼羌、西夜、蒲犁诸羌、阿钩羌、牦牛羌、参狼羌、青衣羌、白马羌、白兰羌、可兰羌、宕昌羌、邓至羌、汶山羌、党项羌、白狗羌、哥邻羌、悉董羌、  相似文献   

8.
谢春晖 《上海地方志》2023,(1):67-75+94
明代松江府青浦县的置废、复立过程,以及复县后的治理问题,都显示分县无法解决逋赋问题。即便如此,分县在此之后仍然是调节赋役问题的重要手段,如明末金山卫改县的议论,以及清初娄县的分立,均显示分县的这一用意。最终,分县反而加重了政区内部以及同级政区间赋役负担不均的情形,引发进一步的赋役改革。在梳理上述分县议论及其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察知分县的直接动力来自地方官完纳税粮的压力,而地方士人出于对分县导致赋役不均的了解,往往发出拒绝分县的声音。此中体现了国家收取财赋与地方赋役不均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县在我国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稳定类型的地方行政区域。今广东地区县的设置是从秦代开始的,历二千余年来,其数量呈现波浪形的变化。具体为:秦代设4县。两汉20余县。三国(吴)有29县。东晋54县。南朝(陈)达133县,形成第一次设县高潮。隋代对全国的政区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大批裁并县建制,今广东地区只剩下59个县。唐代增至71县。两宋又减为49县。元代因有录事司的建制,再减为46县。明代,广东单独设省,增至77县。清代79县。民国期间,由于将府直辖地及州、厅均改为县。广东出现第二次立县高潮。到民国36年,全省县总数已达98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维持这一数字。1965年为97县。1984年93县。1988年海南建省。90年代,广东省又掀起改县建市的热潮。到1996年5月止,全省只有47个县。县总数少于市总数。 县的命名是和其设置并行的。广东各县的命名除遵循全国各地共同的命名习惯外,还有强烈的岭南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历史、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方面的科学内涵,深入发掘、系统整理这方面的资料,能为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本资料汇集的是广东省47个县的设置和命名,其次序按设置的先后时间排列。宝安区是1993年才由县改为区的,亦一并收入。  相似文献   

10.
庞振宇 《沧桑》2013,(3):68-72
根据中央苏区县的两个确认标准,本文认为在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中央苏区县共有77个县(市、区)。按照类别分,有24个长期占有县城的中央苏区县,19个未长期占有或未占有县城的中央苏区县,31个曾归中央苏区管辖的苏区县,3个中央苏区粤赣边游击区核心县;按省别分,其中江西省有48个,福建省有22个,广东省7个。  相似文献   

11.
县典史的设置是元朝强化县级衙门中首领吏员职责的表现。县典史全面介入县级政务,是县级政权运作的重要环节。县典史员额南北异制,与诸县等第划分标准的南北异制密切相关。县典史的选任与迁转,横跨不同类别的衙署。县典史的选任呈现出日趋严格、规范的趋势。江南地区县典史的选任与迁转多是在行省范围内进行。县典史的出职入流有着制度上的明确规定。县典史贪腐加剧了县级政权的腐败。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湖南、湖北等省的许多县都成立了农民协会与商民协会。有些县的县务会议(有些县名之曰:“公法团联席会议”)出席的人,县长以外,为县农民协会、县总工会、县商民协会、县女界联合会、县教职员联合会、县学生联合会以及国民党部的代表们①。可见大革命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南夷夜郎”两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记载了汉武帝对西南夷措施的变化。“南夷夜郎两县”是指在南夷夜郎的地城中设置两个县。“南夷夜郎”不是县名。这两个县是汉阳县扣朱提县。  相似文献   

14.
民国以来我国单名县的置废状况及其当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民国以来单名县的沿革情况。单名县的产生来源有三种,即沿袭清末政区、"划一令"及其后新形成的单名县。部分单名县的裁撤形式包括废县、建制变更和变更县名三个方面。废县有并入或合并两种情况;建制变更具体指撤县改区、撤县设市及改设民族自治县三种类型;变更县名包括全国范围内更改重复县名、个别原因变更县名和变更单名县专名用字三种方式。最后,提出了应当保持政区和地名的稳定;城市化对政区影响愈演愈烈;地名更名工作要充分吸收历史经验;需要处理好城市化发展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二者关系的当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地处“粤之西鄙,三代以前俱属蛮国”的宜州,建县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名定周,辖域为今河池市范围。唐初,定周域置龙水郡,别立龙水县(辖区为今宜州市域),后郡改为粤州,旋改宜州。龙水县为郡、州治。宋宣和元年(1119)龙水县改为宜山县,咸淳元年(1265)宜州升为庆远府,宜山县为府治地。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宜山县设宜州市。  相似文献   

16.
美国县制演化及其对中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文  陈田 《人文地理》2006,21(2):109-114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比较系统地考察了美国县制的起源、模式及特征,重点总结了工业社会到来时美国县制发生的危机、原因、对策和结果,论述了美国县制在后工业社会崛起的机理,最后总结了美国县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我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古今沿革地理著述中,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涪陵郡的置废、州属、领县等情况的记述,多有不实之处。实际情况是,西晋后期涪陵郡已由梁州还属益州,至南齐时仍属益州。涪陵郡在成汉前期仍由晋朝控制,在成汉后期成为争战之地,建置难以持久,最后被少数民族首领控制。东晋平定成汉后,在巴郡枳县设涪陵郡,属于侨郡,但不久恢复了实郡,以后各朝仍置涪陵郡。晋、宋涪陵郡的领县数目难以确认,但涪陵县及其以北的汉葭、汉平县当为其辖县。梁朝时,当地少数民族又脱离朝廷控制,梁至北周涪陵郡仅领汉平一县。涪陵郡曾寄治于巴郡枳县,但枳县始终都属于巴郡,而不曾为涪陵郡属县。  相似文献   

18.
县制是很古老的制度,而县制的起源颇有争议,本文系统总结了历代关于县制起源时间的说法,认为县制当起源于西周时期,并且提出确定县制的起源不应当仅仅从县字的出现入手,而应当从性质上讨论.  相似文献   

19.
"县啬夫"不见于正史记载,以往人们对其所知有限。云梦秦简的发现,使我们对县啬夫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对简文和史料的分析可知,县啬夫是对县长官的称谓。  相似文献   

20.
<正>1995年的《如皋县志》记载:"如皋于东晋义熙置县,宋时为中下县,元至元年间升为上等县。民国时为一等县,与湖南邵阳同列为全国最大县。"正是这民国一等县,在民国时期确确实实也做出了与其身份相适应的事业,比如编辑出版《皋农》杂志。《皋农》简历《皋农》,16开本,初由如皋县县立农场编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