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政府行政效率再造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向东 《沧桑》2009,(6):100-101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是现代政府的重要价值取向,但是衡量政府行政效率却存在一定困难。传统政府管理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自利倾向以及政府行政成本软约束制约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政府行政再造需要重组政府行政流程、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建设积极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2.
政府行政成本的控制问题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马克思当年就提出构建"廉价政府"。然而发展至今,政府的效率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效、廉洁的政府是执政者所孜孜以求的,也是社会大众所翘首期盼的。许许多多的理论工作者为政府行政成本的控制冥思苦想,许许多多的实践工作者为政府行政成本的控制夙夜在公。然而,社会大众却一直难以承受其重。湖南省社科院潘小刚的新著《跨越不可承受之重———我国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以全新的视角试图破解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纵观全书有  相似文献   

3.
章立凡 《炎黄春秋》2005,(11):47-48
执政党和政府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策,主张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各新闻媒体忙不迭地征求节水节电节能源的各种节约点子,宣传声势之劲,颇极一时之盛。认真学习国策之后,  相似文献   

4.
构建廉价政府关涉到减轻人民负担、推进社会自治、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和巩固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透明行政能有效地控制政府规模、降低行政成本和规避腐败现象,透明行政是构建廉价政府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以节约治国为基本理念,以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为基础,以科技为根本手段,以节约法制化为保障的节约思想,有效的保护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广斌 《攀登》2008,27(5):117-119
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是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要降低行政成本,必须注重行政成本宣传,强化行政成本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控制政府机构规模;优化政府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公务人员膨胀,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机制;改革行政部门业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健全社会监管体系,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7.
谢周伟 《沧桑》2010,(3):77-78,84
行政成本问题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而由于政府行政成本过高,也一直为大家所诟病。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了浙江省J区行政成本支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浙江省J区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赵晶晶 《风景名胜》2021,(7):0082-0083
地方政府将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生活,同时满足节约型社会发展需求。在规划城市建设时,园林绿化能够为城市增加绿色景观,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甚至能够调控城市气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建设园林绿化工作,能够使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本文主要是阐述城市建设的环保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分析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创建节约型高校图书馆是降低办馆成本,提高办馆效益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现状,阐述了创建节约型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创建节约型高校图书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亚峰 《攀登》2006,25(4):47-48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方面,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转变执政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能力,转变行政职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大都市区行政区划体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上海正在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大都市战略目标迈进。但上海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直辖市,受政区空间与行政区划体制的制约,发展面临一系列的矛盾。解决行政区划矛盾的政策性思路一是内部改革,充分发挥现有政区空间的潜力;二是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联合政府,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内解决国际大都市的政区空间问题,以便形成上海创建国际大都市的区域互补优势。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行政院为应对危机,在内部动力与外在压力之下进行了机构调整与改革。主要内容是机构调整与人员裁并,目标是提高行政效能,树立政府威信。行政院的机构调整与改革具有延续性,以谋求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取向。在派系矛盾严重的政治环境中,这一时期的行政院机构调整与改革未能深入进行,但为抗战时期的机构改革建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来君 《攀登》2011,30(2):90-93
将行政体制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推进改革进程,破解行政体制改革中遇到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行政体制改革与法治的关联性入手,分析了现行行政体制法治建设中的问题,说明行政法治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保障,并提出构建保障行政体制改革的完整法律规范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廖敏  凌学武 《攀登》2008,27(5):110-112
我国的行政改革引发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热潮。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服务型政府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例如,中西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混淆、服务型政府经济发展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困境、服务型政府公共性与民众自利性的困境、政府的单向度服务模式困境以及服务型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困境。分析这些理论困境.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从改定官制入手。两个月后,中央官制的改革方案颁布实施,但地方官制的改革方案却一再难产,迟迟不能颁布。在筹备地方官制改革的过程中,清政府中的各种势力围绕着应该即改还是缓改,应该大改还是小改爆发了激烈的争论,这其中既有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也包含了对改革方案可行性的考虑。直到次年7月,正式改革方案《各省官制通则》终于在折衷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得以确定公布,然而正因为其在制订时有意规避了种种复杂的问题,故而在时人眼中只是一个过渡性的试办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陶维兵 《攀登》2005,24(2):7-9
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党政关系的多种模式。在现有制度资源基础上理顺党政关系,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节之点。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把握党政关系的历史性维度和时代性维度的基础上.改进党的执政方式,重构党的执政功能,从而使党政关系在具体性维度上得以合理展开。  相似文献   

17.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04,33(12):48-59
南京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的地方政府转型与制度改革。就专员的资格与任期、职权与辖区、组织与经费等方面考察,专员制的法制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然专员制度的法律设计与实际状况之间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偏离状态,但这种偏离没有影响到该制度的基本运作,因而专员制度的法制状态应是正常的或基本正常的。专员制度是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地方政府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过渡的重要一步。而且.专员制度的变革,也凸现了民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尺度重构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演变的历程,剖析了各阶段区划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认为,行政区划调整作为刚性的尺度调整工具,其发生周期、主要类型和动力来源嵌入在国家或区域为提升竞争力所采取的尺度战略及其相应的尺度重构方式之中。广东省的区划演变历程可归纳为"中央授权+中央调整地方权力尺度"、"中央放权+中央收权"和"广东省调整地方权力尺度"三个阶段性的尺度重构策略变动轨迹。此外,尺度重构可能体现在国家治理的诸多方面,由于各时期国家、区域宏观战略的不同,尺度重构的推动主体、内容指向会随之变化,空间生产策略也将进行调整,使得不同阶段对各地域空间赋予的尺度重要性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治理理论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管理方式下唯一权威中心的观念及行政调节的强制性手段,通过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使不同的利益相关主体联合行动共同推进事物的发展。日本在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中,形成了政府适当放权、大学法人适当集权、社会力量适当参与的格局,法人化改革也是一次治理结构改革。日本国立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一些举措,对我国的公立大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雍正皇帝为稳定商品市场的银钱比价,对铜钱制度深刻反思后进行了全面改革,至乾隆时期,改革后的铸钱成本长期保持在铜钱千文含银一两以下, 成本较低。而同一时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铜钱对纹银的兑换却低于一两,钱价高昂,钱价与钱值相悖。形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对铜斤实行垄断经营、压低价格。基于清政府对鼓铸用锎垄断价格而形成的铸钱成本,并不能真正体现钱文的价值含量。铸钱成本的高低应取决于商品市场铜铅价格的高低。乾隆时期钱价高昂,正是当时商品市场铜价昂贵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