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资料,是农村集体最主要的资产,也是广大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土地政策的演变,就是要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朝着更贴近现实、更好的提升土地利用率和更有利于国家对土地进行管理的方向演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应的政策越来越增多和详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下半叶 ,大陆及港台学者围绕中国土地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的土地政策发表了许多不同见解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此阶段的研究概况及主要成果作了简要介绍 ,对土地政策一般理论的研究、农村土地政策和城市土地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中 ,存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概述 ,反映了近 5 0年来中国土地政策发展变迁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3.
姚顺东 《民国档案》2012,(2):100-108
农村土地问题是近代中国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维护农村基本秩序的前提下,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国民政府试图对土地政策进行适度调整。文章以湖北省为中心对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从缘起、内容、实施及绩效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国民政府一直重视土地问题,并且有贯穿始终的土地政策。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始终是民国土地政策的纲领和核心。国民政府兴办利用合作社,试图利用和平手段解决土地分配问题;创办集体农场,鼓励大农经营,试图地尽其用,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国民政府推动土地改革更大程度上是基于维护政权稳定和获得民众认可的政治目标,这与地方政府着眼于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以解决其财政拮据的经济目标相冲突,结果导致土地政策绩效极不理想,土地分配不均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土地利用状况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马珣 《神州》2014,(9):253-253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用土地整理地域特征指标、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整理目标指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指标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依此对我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我国现阶段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土地改革措施。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合理化利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我国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经验总结基础上,探索挂钩试点多种实现模式,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统筹规划,明晰土地产权,调整土地权益分配关系,拓宽挂钩资金筹措渠道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庆礼 《沧桑》2014,(6):54-58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在贯彻实施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过程中,立足于当地实际,采取了科学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旨在对晋察冀边区土地政策贯彻实施的现实背景、具体过程、社会效果和历史经验进行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各种农业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推行清丈土地、丈放官地的政策,加速土地私有化进程,为征税提供保障。同时鼓励垦荒,设立垦荒机构、颁布垦荒法令、实行屯垦政策,对东北的土地开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变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的制定并非偶然,主要矛盾的变化,调动地主和农民的抗日积极性等原因使得中共制定出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事实证明,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国最广大的人民,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帮助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9.
朱万红 《百年潮》2023,(4):42-47
<正>中央苏区土地政策是党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工农群众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土地没收、分配政策和土地税收政策等内容。中央苏区经历了开创、形成、发展巩固的历史阶段,与之相应,中央苏区土地政策也经历了初步制定、适时调整、偏离正轨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深受共产国际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土地政策的影响极其复杂,或积极或消极。一方面起着促进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地登记管理主要是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抵押权等方面进行管理,在我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下,对土地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给予莫大的支持。另外,土地登记管理对维护土地交易安全、土地权力变动等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文利用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相关档案等文献,对1950—1953年反禁运斗争、土地改革和"五反"运动期间的广东侨批业管理政策调整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旨在探讨社会运动对侨务政策的内在影响以及国有化方针在侨批业中的深化过程。随着全国反禁运斗争、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和"五反"运动的先后进行,国家在打击华南外汇黑市、划分兼营土地的侨批业经营者阶级成分和改善侨批业劳资不公基础上,逐步强化了对广东侨批业的管制,初步达到侨汇归公、严禁黑市的管理目的。尽管在各类运动中一些过激举措和工作偏差对侨批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在国有化方针和争取侨汇政策影响下,侨批业管理政策在不断调整,改进、补救和纠正运动中的各类问题并维护了侨汇稳定。在此过程中,广东侨批业的国有化力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尤其是随着公共利益问题的日益突出而得以产生并逐步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始于清朝末期,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土地征收制度在政策、法律制度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章在叙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土地征收立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征收的目的范围、用途及补偿、程序、审批管理和特点等。  相似文献   

13.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突出表现在土地政策的转变上,这种政策的转变又反映到历次的分田实践中。以大陇分田和金砂分田为例,分析其所涉及的分田方法、地权问题等,来把握1927——1928年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特点。而且,随着中共在各地区分田活动的开展,各项土地政策逐步得到调整完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促使中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14.
柳春清 《沧桑》2011,(1):59-60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农民的战争动员,这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革命作用的正确认识,对农民进行战争动员的直接路径的考察。透视土地政策在中国革命中的独特意义,告诫我们新时期应该从国家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民的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15.
移民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的惯用手段,亦是统治和掠夺殖民地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日本帝国主义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取的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所有权为契机,对中国东北推行了移民侵略政策,"移民政策"在诸多方面给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以农业移民为主体,因而其移民所必备的条件是土地。为了实现"移民"的目的,日本以"移民用地"为名,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东北农民进行大肆掠夺,造成了东北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变化,而且对农民生活造成了灾害性的影响。从"移民政策"对土地的占有,进而引发的土地产权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将城市扩展数量管控、土地差别化管控及土地利用分区管控等多个政策方案,嵌入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中,进行耦合管控效应的城市空间多情景模拟与政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扩展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用地面积锐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风险,政策管控有利于缓解上述问题;②土地政策不能扭转景观破碎化及复杂化加剧的现象,但可以抑制其趋势;③多政策同时使用可以在保护优势斑块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三种政策,但在遏制景观破碎化和复杂化方面不能发挥单一政策所具有的最大生态效应;④土地政策的优先级为:数量管控-> 分区管控-> 差别化管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对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失败原因的研究,史料收集和整理取得进展,在深化阶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中的理论工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立体透视。概括起来,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失败原因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在土地改革方面的"不愿"、"无暇"和"无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受到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在测绘技术水平逐渐提升的影响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也开始对其广泛运用,从而实现有关部门能够对土地进行高效管理和规划。文章主要对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青海省循化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循化县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采用Probit回归对循化县五个村共101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循化县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土地依赖性、距离县城的距离和家庭农业人口数密切相关。分析研究结论并就解决循化县土地抛荒问题和农户增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葛起武 《神州》2014,(18):211-211
土地可持续管理是土地部门和土地工作的发展方向,应该通过可持续的目标达成确保土地工作的发展、安全和经济目标的达成,形成社会更好接纳和支持的土地管理工作,打造出土地管理工作未来的形态和具象。要通过对科学观念的更新,重新认识土地可持续管理的价值,要建立适于土地可持续管理的体系,在结合我国土地工作实际和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对土地管理工作发展的创新,真正打造土地可持续管理的新措施,实现土地工作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