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凤海 《收藏家》2003,(8):42-45
书法对联亦称字对或对幅,它与条屏、横披、手卷等一样,都是书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北宋时,对联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庙宇、园林、书斋内的装饰之物,并且出现了春联、挽联等新的形式。到了明清之际,书法对联得到了更大的普及,无论是从题材上或艺术手法上来看,变得更成熟、灵活、多样,不但出现了各种趣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理念,在此背景下,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博物馆主要进行文物的收藏与展示工作,文物见证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参观文物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陶冶人们的情操,因此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并且利用先进的修复技术,以实现博物馆的良好发展。文章以甘肃省庆城县博物馆为例,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发展现状入手,讨论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文物保护修复的原则和影响因素,最后分析如何利用修复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希望对文物保护研究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经常产生气体或粉尘污染物,危害人员健康、影响文物安全。专业、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是控制和排除空气污染物最有效的手段。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风需求与普通民用系统大相径庭,普通工程设计单位由于缺乏经验,经常造成工程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本工作以文物保护修复相关项目经验为基础,借鉴科学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方面的先进技术与严格标准,探讨了文物保护修复场所通风系统设计的思路、技术和关键指标,可为相关博物馆工程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1999年7月,接到陕西省文物总店送来待修复的春秋晚期楚地青铜敦一个。器形圆,环耳蹄足,盖隆起,顶部作圆握,周围有四个环形钮,器口微敛,平折沿,折肩,收腹,圜底,下有蹄状矮足。  相似文献   

5.
作为器物类文物修复的代表,青铜器修复保护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得比较全面,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修复案例。但占青铜器比例最高的兵器项修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文章以一件素面青铜戈的修复为例,从了解目标文物背景、制定修复方案、准备修复器材和正式修复过程等几个方面梳理了青铜兵器的修复工作流程,供相关人员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几件青铜器的科学分析和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几件出土的青铜剑、青铜器和弯形器进行保护研究,用X射线探伤、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器物的形貌、成分及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剑0125的剑格和茎部锈层下有合范痕迹一些铸造小缺陷;弯形器腐蚀形态为均匀性腐蚀,枝晶间腐蚀和活性腐蚀;0108表面有合金层和褶皱,合范痕迹;0101、0102断面没有任何锈蚀及金属疲劳痕迹。器物经用不同方法清洗、铝箔局部还原处理、倍半碳酸钠浸泡和BTA缓蚀处理后,在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一周,没有发现新的锈蚀出现,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表明科学分析方法在物保护和修复中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关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很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8.
文物修复作为文物保护以及文物传承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的文物需要运用不同的修复理念来进行修复。文章以沂蒙革命纪念馆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馆为例,结合馆内文物修复工作的进展,探讨文物修复理念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时代下,数字图像修复技术顺势而生,在文物保护中应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有利于高度还原文物图像内容,这对文化遗产留存、文明传承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定义和特点,然后分析当前文物数字化保护现状,以及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应用意义,最后重点探究文物保护中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应用路径。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促进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与文物保护实践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04,(2):1-1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成立于1989年,前身是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位于古都西安的南郊,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毗邻,直属陕西省丈物局领导。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通过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政府和文物保护机构开展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合作项目,中心建成了以古建设计规划、文物保护修复、文物考古调查和文物影视情报资料为主的综合性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11.
屈峰 《文物天地》2020,(5):112-117
缘起2019年应美国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邀请,笔者有幸访问了洛杉矶盖蒂中,在访问期间,对该盖蒂文物保护各专业工作室进行了访问并与对方专业人士就文物保护与修复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参观盖蒂博物馆木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时,有一件椅子的保护修复使笔者惊奇,于是与该工作室的木器文物保护修复专家Arlen (中文名韩博松)进行了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联系到自己曾经修复过的一把椅子,使笔者感到盖蒂文物保护所在木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所要达到的目的、价值判断的角度、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隆兴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宋代佛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集古代建筑、彩塑、壁画等艺术于一身,寺内现存大量珍贵石质文物,包括碑刻40余通、经幢3座以及石牌坊、石造像等。露天的石质文物与寺院共同经历了1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受风吹、日晒、雨淋、冻融、干湿交替影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面污垢、动物侵害、缺失、风化裂隙等病害状况。为最大限度地将现存文物本体所赋存的形象资料及历史信息得以保留和延续,2020年5月20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项目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3.
李钢  王波 《成都文物》2005,(2):69-73
我们的祖先对于金属的认识和应用是相当早的。据传说,曾与黄帝大战过的蚩尤是第一个冶炼金属并且用来以制造兵器的人;黄帝也曾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对铜有了一定认识。古相传夏禹铸“九鼎”,虽未得到可靠的实物证据,但夏代已有铜器是没有问题时。  相似文献   

14.
韩英 《丝绸之路》2014,(12):68-69
陶器文物的修复保护是当前文物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对陶器保护的影响因素及对应措施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博物馆馆藏陶器的规范化修复保护流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理念与实践有着悠久的传统,现阶段由于借鉴西方修复理论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已逐步形成了"最小干预原则"、"最大信息保留原则"、"安全性原则"、"可再处理性原则"等原则,提升并完善了修复前期调查、修复技术路线与修复效果评估等工作。特别是在转变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作的再认识,总结了"保留原裱"、"还旧装裱"、"重新装裱"等三种修复技术路线。这些理念转变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了符合中国特色、适宜中国国情的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本体上的保护修复工作均需慎之又慎,需遵循国际上规定的“最小干预”及“可逆性”基本原则.为此,虚拟修复成为对文物动手修复时的重要辅助手段.然而,多数文物具有复杂立体结构和色彩,传统的虚拟修复技术难以实现逼真效果.三维激光扫描是近年来飞跃发展的一项高新测绘与信息技术,具有无损、空间精度高、速度快等突出优势,在文物数字留存及相关保护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高清摄影技术相结合,为文物的虚拟修复带来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文物虚拟修复基本需求分析,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文物虚拟修复关键技术与工作流程,并以国家一号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的保护修复为例,进行了应用实践,综合历史资料和现有数据的分析,实现了三维形态及色彩的虚拟修复.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扫描的虚拟修复能够提供更为逼真的三维虚拟修复模型,供修复专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铁东 《丝绸之路》2010,(22):90-91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以日本京都科学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了日本的文物复制、仿造、修复、保护技术,以期对我国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有所禆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遗产》2004,(3):33-33
1980年,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为了妥善保护,将其整体迁移至室内清理和修复。通过全面细致的考古学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一号铜车马的结构、主要部件的成分、各部件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综合利用粘结、焊接、机械连接及适当使用加强件补强的总体修复方案。在修复材料及工艺方面,经过大  相似文献   

19.
文物修复是对文物的再发掘、再认识,应体现文物的历史性、艺术性。保护修复的材料不应对文物带来损害,并尽可能延长文物寿命;文物修复应具备可逆性及材料的兼容性。文物保护修复是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门类。  相似文献   

20.
"月明沧海"琴为上海博物馆藏品,元至正壬辰(公元1352年)制造。琴额部有两处木质缺洞,木质纤维素腐烂,蛀眼19个,额部其它部位漆颜色暗淡,琴左侧面下方、琴额背面均有缺损。对这件古琴制定修复方案,并开展清洁、处理蛀洞、分析灰胎、加固、补配、批灰、涂漆、打磨、做旧等保护修复工艺流程。结果表明,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检测的结合,使此件文物的修复工作相当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