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国蓉 《四川文物》2015,(2):87-90,96
传统民居具有地域特点鲜明、布局灵活、结构灵活、装修装饰生活气息浓厚等特点,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民居的保存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是堪忧。近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为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提供了新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3年始,受地方文物部门之托,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公司在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南方民居代表——安徽省黄田市徽州区呈坎村古建筑群、宣城市泾县黄田村古建筑群,持续开展保护规划、维修设计、修缮施工及展示利用等工作。基于保证民居村落的整体风貌,开展修缮保护和内部改造,丰富文物维修保护理念与模式,培养南方民居保护技师和工匠,推进优秀传统民居村落类文物的展示利用。规划设计阶段,修缮方案考量群众生活,兼顾民居的管理需求、使用功能;展示利用方案综合考量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性、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散落在岩画遗产区域左江沿岸的壮族传统村落,作为左江花山岩画遗产区域的构成部分,是左江流域壮族人经过漫长繁衍生息与文化变迁的重要见证,是乡土聚落与民俗文化的体现。左江沿岸村落受地缘与血缘影响,依环境、宗法、承续等因素在历史上自然延伸扩展形成,依水而筑、临江而居,蜿蜒型河道以及连接不断的河流阶地等地理特征,直接影响了沿岸村落的分布、选址、规模及其发展。遗产区域壮族村落现存传统的地居式民居,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由原单幢类本土干栏建筑,经过地面化演变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组合类地居式民居建筑,对左江流域气温高、雨水足、湿度大的气候具较强适应性。对遗产区域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与形态和传统民居的构成要素与特点的认识,为左江岩画遗产区域文化景观的保护利用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科学保护、有机更新与协调发展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4.
余书敏 《四川文物》2020,(2):106-113
九寨沟中查村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威胁远大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通过田野调查总结出其六大建筑特征,作为九寨沟片区安多藏族民居的基础研究成果。同时,在对中查传统村落濒危民居调研的基础上,揭示村落保护需要以"人"为本,从生存基础建设、社会关系建设、精神场所建设的三个维度来探索,这是从产业到社区,再到文化建设的一个动态过程,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图们江北岸的朝鲜族村落历经百余年发展,积淀了浓郁的村落风貌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这些传统村落选址布局和房屋建造等方面运用朝鲜半岛风水理论的痕迹十分明显,注重山体、水体、植被等自然环境的选择和组织,具有"山环水抱,以水定址"的村落外部生态格局,"聚井而居,有机生长"的村落内部空间格局,"形神兼备、和谐交融"的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迟滞缓慢,再加上政府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以龙井地区长财村为例,该村是典型的朝鲜族传统村落,存在着传统村落建筑风貌、村落传统格局、村落水口空间等受到严重破坏、村落"活力"明显不足等问题,为此,从保护村落传统空间格局、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特色、完善村落空间场所功能和打造村落民族特色景观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财村村落遗产保护的现实路径,以期能为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区传统村落遗产的原真性、特色性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历史与文化资源,是我国农耕文明所遗存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地处大别山北麓的信阳市散布着众多传统村落,具有"豫风楚韵"和类徽派建筑民居的多元特色。基于田野调查与相关文献资料,对信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问题构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晋东南地区包括长治市和晋城市,传统民居遗存非常丰富。以晋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99个村落,将每个村落60%以上的传统民居形态作为该村落传统民居类型的划分标准,运用聚类分析法做分类,得出窑洞、房窑混合、二层楼屋、一层土石木房屋4个类型区。并用GIS做核密度分析,得到各类型传统民居的主要分布区。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个层面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晋东南传统民居类型的形成机制,认为自然环境是基础因素,地形地貌及建筑资源的分布影响着传统民居的修建材料、建筑环境及类型分布。人文环境包括明清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文化和明清社会动乱,对传统民居的立面形态、细部装饰、院落布局的样式等有一定作用,是晋东南传统民居类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覃华 《文物天地》2021,(3):8-12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造就了一大批建筑特色鲜明、空间肌理多样、文化成分多元、价值底蕴巨大的传统村落,它们也是维系中华民族浓郁“乡愁”、呈现和践行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精粹的活态遗产,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民居建筑作为村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因历史风雨侵蚀多数已满目疮痍,加之居住者对居住功能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9.
张雪燕  赵媛媛  徐亚 《神州》2013,(13):37-37
现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对民居建筑造成一定的损害,在利益的驱使下,民居建筑已经被赤裸裸的带上了"被消费"的帽子。针对这一现象,以丽江古城为例,介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开发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总结建筑消费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并提出建筑消费与建筑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原则。有利于传统民居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马鸣 《攀登》2015,(3):134-137
撒拉族文化传承下的村落空间艺术包括了布局、街巷、院落和建筑艺术等多种因素。从村落的选址,到民居的建筑结构,以及内部布局等方面皆可看到独属于撒拉族的文化特色,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演变与发展中,撒拉族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本文主要探讨文化传承下的撒拉族村落空间艺术及其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之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冀南地区传统村落众多,且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文章以邯郸市涉县关防乡岭底村为例,基于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从区域环境、聚落形态、民居建造3个方面初步分析岭底古村落的选址布局及古民居的营造特点,旨在为冀南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的保护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陶琼 《旅游纵览》2013,(6):313-316
在挖掘民族文化旅游的今天,民居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版块成为民俗文化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以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民居中普遍存在的朴素的生态因子加以合理的分析和运用,对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发掘隐含于传统民居建筑技巧和美学理念中的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本研究旨在挖掘我省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同时,探讨纳西族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在当今旅游业发展大环境中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其现状和走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竹桥村是"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村落形态、古老的民居建筑和大量的文化遗存。古村中的古驿道、古井、门楼、街道、水塘、民居建筑无不彰显着竹桥村独有的布局特色,公共建筑及祠堂雄阔浑厚的建筑格局也透出传统宗族血缘文化的庄严。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相关文献,从竹桥村的区域生境、形态特征以及民居建造3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赣东地区竹桥村村落建构类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讨论和分析了闽西传统民居聚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以及面临的困境,提出闽西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的途径,以期为我国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朱村坐落在河南西北部,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山前平原区农耕聚落。村内现保存有较多的传统民居建筑、保存完整的祠堂和品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地反映了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演变方式和发展脉络。对北朱村村庄的选址、村落空间构成、地方建造技术和特征的调查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豫西北传统村落的价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徽州当地人在长达200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徽派民居村落布局严谨周密,建筑格局紧凑精细。其建筑风格统一鲜明,文化底蕴绵长深厚,建筑装饰丰富多彩,营造技艺精湛高超。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7.
碛口古镇民居建筑——窑洞的中国建筑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丝绸之路》2009,(14):51-53
碛口古镇的民居建筑继承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精神,是抢救古镇文化遗产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于黄河沿岸古镇碛口进行实地考察,从中国建筑艺术精神及艺术传承的角度阐述了保护碛口民居建筑的同时,应如何发现和继承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韩城古城民居依托古城为背景,成为关中地区民居最为集中的片区,同时也成为关中地区城镇传统民居的典范。本文通过对韩城古城及其民居的历史沿革的分析,重点对民居院落的形态、结构与构造、细部与装饰等特征分析,探索建筑本身所蕴含的建筑文化和哲学观念,为下一阶段韩城古城的整体复兴和民居的可持续性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有255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从保护实践和利用状况看,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乐观地讲,传统村落不但需要保护老建筑,还需保护整体格局和周边环境,这一整体保护的理念已基本上达成共识,但传统村落的全面复兴需要依靠整体性保护政策的推进才有可能逐步实现的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后沟村调查     
后沟村是一座位于山西榆次的偏僻古村落。2012年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对后沟村开展了全方位的调查。专家组与当地政府共同会商了对村落文化价值、文化个性、文化水平、文化特色等的定性和定位,研究确定了调查保护原则,全面深入调查了村落历史、民俗。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村中传统民居及古建庙宇作坊得到了修缮保护,村民的生活设施得到改造。全新的保护理念和运作模式,使后沟村声名鹊起,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变为全国闻名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