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卫刘华 《攀登》2003,22(1):22-24
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由人治到法治的重大转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基本治国思路是政策治国,倾向于人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治国方略的民主与法制化,摈弃人治,确立了走法治之路的基本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么是法治     
魏耀荣 《炎黄春秋》2013,(12):47-49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经修改的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之郑重确立,“法治”一词之首度载入党的正式文件和宪法之中,在法律界引发热烈的讨论,学者们纷纷从法理的角度进行阐释和论证,包括就法治及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的探究,各抒己见,笔者未能深度置身其中,这里仅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这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青海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依法治省进程。”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方略的提出,标志着治国、治省方式的重大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省级行政区域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和坚持依法治省,就是使全省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  相似文献   

4.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我国法治建设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陆续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提上了党和国家工作的议事日程,党的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写入了党章。那么,我国的法制建设从产生到  相似文献   

6.
徐格明 《攀登》2009,28(1):107-110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中国治国方略上的重大战略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形态发生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转型。依法治国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民主政治的重要成果。然而,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模式,仅仅是走向法治的起点,真正迈入法治的轨道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玮 《攀登》2000,(2):87-89
由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性转变,是人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8.
措科 《攀登》2011,30(5):119-1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为根本目的,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内在要求,这是我们党长期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对于我国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切实保障法律的实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着重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这三条核心内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足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决定着多民族国家的兴衰安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也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建立起以法律调节为核心的民族关系调节体系,为进一步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促进新时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标志着我们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应当认识到,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相本原则。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是统一的、技辅相成的。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实行依法治区方略党的领导是通过方针政策、思想工作、组级工作等渠道实现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形成了主要依靠政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决策科学化民主…  相似文献   

11.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这种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作为治理国家的方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来说,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这对于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主题,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这充分体现了以习主席,这位中共史上第一位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总书记以及新一届党中央,治国思路中,法治印记清晰可见。本文通过对“依法治国”最基本的问题,即概念和原则部分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加深对“依法治国”这一理论热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新年贺词     
《巴蜀史志》2014,(6):1-1
数声爆竹入新年,万紫千红信为传。 我们挥别2014年转瞬即逝的光景,翘首企盼着充满希望与梦想的2015年。 2014年有着非凡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新中国喜迎65周年华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随即大刀阔斧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深入改革,开创了中国发展的新局面;这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说:“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郭照  吴娜  夏雪 《攀登》2023,(5):9-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作的报告,首次把法治建设以专章论述,提出来一系列重大法治创新理论,法治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地位更加凸显,也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  相似文献   

16.
周志雄  刘员  杨容 《神州》2013,(16):185-18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论断,这对新时期的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重任,应积极参与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确保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新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贯穿全会精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省,是落实党中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的重大举措,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活动,是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一项跨世纪的系统社会工程。实行依法治省,是青海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和实施党中央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是促进青海省改革、发展、稳定,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大举措。拓展对依法治省的理性思考,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深入展开,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全n。所谓依法治省,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各…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工作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依法管理文化事业”。事实上,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就已经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按照十六大精神,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要“形成制度、制定法规”的指示,结合我国地方志工作的实际,地方志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屈晓伟 《攀登》2006,25(6):75-8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执政理论。这一执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执政方式不仅会引起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而且将对我国依法行政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