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八日,汉川县民乐乡丁岗村农民蒋少雄等,在该村前面的创业渠畔取土填猪圈时,在距地表约80厘米的土层中,挖出一块重达五十公斤的银锭,此银锭现藏于汉川县文物管理所。该银锭面长底短,面宽底窄,(图一),通高15.5厘米,面长40厘米,面宽16.5厘米,两端为折边,上部厚3.6厘米,下部上长29厘米,底面长26厘米,宽13厘米,下部  相似文献   

2.
1985年6月,绵竹县教育局饮料厂在城西郊的诸葛双忠祠侧挖窖坑取土时,于地下2米深处发现有南齐纪年铭文的方砖一块。(图一) 纪年砖长31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色青灰,基本完整。砖的上、下、左、右四面皆素,无纹饰,唯在前楞面和后楞面有图纹,前楞面的纹饰为环带莲花纹。纹样正中部有竖行铭文“永明五年”四字。(图二)其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单个字大约1.5厘米至2厘米不等。砖的后楞面烧造有二方连续的  相似文献   

3.
1996年夏,晋城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寺大雄宝殿复原修缮。在清理房基时,发现一块北齐石刻,该石高30厘米,为立体方形,下边长47.5厘米,上边长40厘米,具有明显收分。  相似文献   

4.
明户部尚书张笔峰墓志1985年8月,在遵化市文物普查时,在西三里乡北峪村杨树马沟发现志盖一块,上书篆书:"明资政大夫户部尚书笔峰张公墓志"。经与老乡座谈,在一老乡家找到另一块墓志。志为边长68厘米的正方形,厚10.5厘米,青石料。张公名守直,字时举,...  相似文献   

5.
新野发现一块汉代戏车画像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野县文化馆于一九八四年文物普查时,在樊集乡樊集村征集汉代戏车画像砖一块。砖已折为节,但画像内容无缺。细泥质,灰色,长125厘米,宽35厘米,厚6厘米。砖的正面为画像,其它三面皆素(见图)。画像内容以车骑出行、戏车为主。画像中部是一大拱桥,桥下一人架一舟,一鱼一  相似文献   

6.
1983年5月,我们在内蒙伊盟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公社开展文物普查时,征集到一块字砖。这块字砖是社员在隋唐胜州榆林故城的东城挖土时,于距地表30厘米处发现的。字砖呈灰色,质硬。长31.5、宽30.1、  相似文献   

7.
河南内黄县发现一块清代刑戒碑刻张粉兰1992年夏天,内黄县城关南街农民在拆修房屋时发现一块清代刑戒碑刻(附拓片),现存县文管所。石碑为青石质,呈长方形,长63厘米,宽38厘米,厚3.5厘米。碑面打磨平滑镌刻楷书字体,其它几面没经过细加工。碑面阴刻文字...  相似文献   

8.
巴林右旗上石匠山辽代窖藏古钱清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羊场乡上石匠山村民办小学教师于贵山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八月三十日在自己家院内挖土垛墙时,发现了一瓮重三百六十市斤的窖藏古钱,由于报告及时,保护较好,又很快得到清理,故窖藏古钱保存完整。一窖藏古钱出土情况是,在离地表90厘米深处,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黄土、沙子、白灰三合一的夯土,紧接夯土层位的下面,是一块直径为45厘米,厚约6厘米的近似正方形的砂岩石片。石片下面,是一只装满古钱的素面灰陶瓮,此瓮在群众往外拿钱时已完全破碎。清理时陶瓮的壁坑尚很清晰,以瓮坑为圆心,在半径为一米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1985年1月,青岛市董耀会同志在徒步考查长城途中,于山西省朔县石湖岭村发现一块明万历三年(1575年)修长城《碑记》。《碑记》1972年春出土于村东北银盘山长城墩台附近(图一),出土时距地表仅10厘米。  相似文献   

10.
阆中双龙乡四村农民李华章平整屋基时,在表土下70厘米处发现一块40厘米见方的石板,石板下有一瓷罐,出土时罐内盛满积水和16个青花瓷碗,文物管理部门闻讯后前往察看,并将文物收回保存。 罐:直口、唇外卷、短颈、广肩、腹微鼓、腹下较直、下收、平底、底微外展、浅圈足。口径20厘米,腹径32厘米,高28厘米。罐颈上绘两道单弦纹中夹“万”字纹加  相似文献   

11.
1988年5月27日,夏镇大官口村一村民来文化馆报告,村后薛河埋有一块唐代碑刻。我馆即派员前往调查。薛河干涸多年,村民在河底挖沙时,五六年前常有石质器物出土。曾挖出石碑两块,其中一块碑头雕刻几尊佛像,两块碑上均有“开元×年”字样,后村民挖沙时将石碑埋入河底。经探访在薛河河底发现一块碑刻,此碑长98.5、宽45、厚18厘米(图一)。碑文后部分有其一、其二,其二内容为小字,推测撰文时,内容多,石面小,才将  相似文献   

12.
1979年8月上旬,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公社四家子大队第四生产队社员在平整场院时,于地表下深约1.5米处,发现一块石质墓碑。碑高30、宽40、厚10厘米,绿色砂岩刻制,碑石侵蚀较重。碑面阴刻"燕建兴十年昌黎太守清河武城崔通"三行十五字。每字方约5厘米左右(见图)。  相似文献   

13.
河北滦平县北李营乡发现石棺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河北省滦平县北李营乡大福沟村村民陈喜贵。在山坡挖果树坑时,距地表约50厘米处发现一石棺墓。县文物管理所得知后组织人员于1990年9月11日前去进行了抢救清理。 棺盖用一块经过加工的大石板,通长190、大头宽82、小头宽74、厚5厘米。看来下葬时已断成两块,中间(?)用三块小石板铺着。石棺用一块沙成岩条石雕凿而成、通长182、大头宽67、小头宽56、棺槽深30、棺帮均厚6、棺坐均厚16厘米。船形底。石棺两边分别雕出宽3厘米突线条,显然是为了区分棺槽与棺坐的界线。但又起到了装饰作用。在突线条的下边又阴刻两条线。通体凿刻成蓆纹。棺头正中刻成一个楼阁式的建筑。脊下刻七条瓦线、两边为亭式飞檐,脊檐间雕刻云纹图案。楼阁式建筑中间刻一半开门,站立一似长发髻的女人,身着旗袍、  相似文献   

14.
在西安市莲湖公园档案室里,有一块原镶于墓碑上的铜牌(上图)。牌长51.5厘米,宽34.5厘米,厚1厘米,正面用中德两种文字刻着“1896年10月13日出生于德国努连堡城 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博士之墓1936年8月14日殁于西安”。 面对这样一块堪称文物的铜牌,我的思维几乎凝结,恍若隔世。芬次尔何许人也?搜寻记忆中所有的遗存,脑子里一片茫然。直觉告诉我:这块铜牌在沉睡于档案室之前也曾熠熠生辉,它的主人一定非比寻常。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图书、民国报刊。几经周折,搜集起一段段尘封多年、令人感…  相似文献   

15.
正定巨碑主人及被毁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勇 《文物春秋》2000,(5):35-38
今年6月22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民生街一处建筑工地开挖地槽时,发现一尊巨大的石刻贔屃,坐北朝南,呈卧状,残长8.4、宽约3.2、高约2.5米,其首径达2.5米,鼻孔直径2l厘米,龟背纹饰呈六角形,驼峰凹槽宽70厘米,深41厘米。如此巨大的石刻碑座,在国内实属罕见,因此,市、县文物部门组成了发掘队,于25日进入现场。到7月底先后发掘出大小残碑断块10块,其中最大的一块高210、宽140、厚90厘米;发掘出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的碑首残部,长220、宽100、厚70厘米。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1月,驻马店地区文化局在驻马店市西郊建设综合办公楼时发现一块宋代买地石券(见图)。石券略呈长方形,长57厘米,宽39厘米,厚3.5厘米。一面打磨平整镌刻文字,其它几面经过粗略修整。正面阴刻字19行,共199字,字体大小不等,最大字2.5×4厘米,最小字0.8×1.2厘米,其字纵行排列基本整齐,最多的满行14字,最少的一行4字。  相似文献   

17.
在宁县博物馆保存着一个古井口。该井口由一块整石雕为四方形,其边长116厘米,高35厘米。有高7厘米的平台,平台四角雕刻四个动物头。群众称其为“龟”。四边“龟盖”覆在“龟”身上。中间是直径36厘米的圆洞,即井口。相传,它是周老王不密为“南义津”人打的“义津”井口,本在南义乡北庄村。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时搬回宁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西晋王氏砖志梁永照1979年河南省孟县南在镇河大队农民在南家洼地取土时发现一块墓志,为灰色砖,长48、宽24、厚10厘米,现藏于孟县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该墓志的出土情况已无从得知,出土地点也没留存任何迹象。砖表的正反两面共铭刻106字,为隶书。现录...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广州市在进行第四次文物普查中,于黄埔区长洲岛湾螺冈凌庚堂墓,发现了一块凌府墓志碑。墓志为碑状竖立,盖顶之石为庑殿顶状,两侧青石夹护,下为石基座支承。墓志碑高95厘米,宽59厘米。题名和正文均为楷书,志额为“凌府墓志碑”,正文29行,满行54字,字宽、高约1.5厘米,保存  相似文献   

20.
在我省边境线的最南端,有一块古老的界碑——叫“帕字牌”,立于光绪十二年六月.据东宁县志记载,“帕字牌”位于东经131度16分58秒、北纬43度28分28秒,于1886年由清朝勘界大臣吴大薇和沙俄副督统依克唐拉所立.碑身高112厘米、宽55厘米、厚23厘米,向我方倾斜45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