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佃仆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在某些地区流行的一种租佃形式。徽州曾是这个制度盛行的地区之一。由于不断发现有关的历史资料,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明清农村社会学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安徽省博物馆所藏《洪氏誊契簿》,保存了有关明代佃仆文约数十件。本文拟就这批佃仆文约,以及我所涉猎  相似文献   

2.
牛建强 《史学月刊》2002,(4):98-107
明代前期,政府采取了有限豢养奴仆的政策,限定了奴仆数量的增长和使用范围的扩大。由于地权的集中和赋役负担的不均,自中期后导致了基层社会体系的破坏,大量的自耕农沦为奴仆,从而使奴仆存养现象普遍化。同期由于市镇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乡绅及各社会阶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介入,使奴仆具有多种类型,而各类奴仆的活动多带有时代特征。奴仆可分为勋戚奴仆、缙绅奴仆、文人奴仆和庶民奴仆诸种类型;不同类型奴仆的实际地位和主仆关系表现出较大差异。虽然明代奴仆的最终法定地位未能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奴仆经济活动方式和范围的变化,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观念的变动,江浙地区一些地方的奴仆在就学、婚姻等方面已取得了和平民相同或趋近的社会权利,这是明代社会整体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明代徽州佃仆制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佃仆制是我国明清时期租佃制中的一种形式。徽州是佃仆制的盛行地区之一。这个问题,我在拙作《明代徽州佃仆制考察》一文中已作了初步的探讨。最近,我又看到了一些新资料,结合有关佃仆制的某些论著,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觉得有些问题仍有进一步阐述的必要,不同的看法也尚待进一步讨论。本文就是上篇拙作的补充论述。由于所见资料有限,理论水平不高,偏颇、谬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明代徽州祁门胡氏佃仆文约,辑于“洪氏誉契簿”,原件现藏安徽省博物馆。这批文件系胡氏佃仆数代人从明弘治十三年至万历三十二年间给洪姓地主所立的契约,共二十四件。其内容反映的时间更长,上达明成化年间,下迄清顺治年间。胡氏原为洪姓地主的佃户,明成化二十三年,由于胡富死后无地安葬,其子胡卯、胡成为了求得一块葬地,便承担了洪姓地主一定的劳役,从此沦为佃仆。后来胡氏子孙繁衍,洪姓地主又不断提供土地、住屋和葬地,扩大剥削。同时,胡氏也相应地屡屡重立文约,保证承担  相似文献   

5.
从吴葆和堂庄仆条规看清代徽州庄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有记载看,明清时代,有不少地方还存在一种具有严格人身隶属关系的古老的庄仆制。皖南徽州各县就是这种制度比较流行的地区之一。各地庄仆制度的具体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单就同一个徽州地区而言,也有各式各样的庄仆,他们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別。就名称说,有所谓"庄仆","屋仆"、"山仆"、"地仆"、"地火"、"火佃"、"佃  相似文献   

6.
庄仆是中世纪英国庄园自营地上的全职工资劳动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1世纪末的奴隶,并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经历了由服役庄仆向领薪庄仆的转变。庄仆长期从事一些专门工作,与惯例佃农和临时雇工一道满足了领主不同方面的需求。庄仆的报酬是其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形式多样,主要由谷物和货币组成,在经历黑死病之前的下降之后,其待遇在中世纪晚期不断改善。但由于此时高工资和低物价的影响,领主对于直接进行农业生产失去兴趣,自营地逐渐被出租,传统的庄仆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正《在澳大利亚之前,英国将犯人流放到哪里?》北美殖民地的黑奴贸易广为人知,然而,白奴贸易在某个阶段也相当盛行。在南方,白人奴隶曾是早期种植园的支柱,直到18世纪,他们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黑人奴隶取代,到19世纪,白人奴隶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白人奴隶分为很多类型。有些是贫穷的欧洲移民,因为无法支付漂洋过海的船票,因而签订了在北美殖民地当奴仆的卖身契;有些人  相似文献   

8.
明代徽州祠堂大规模地兴起,宗族精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代徽州祠堂制度的形成是祠堂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过程,它突破了古典宗法制以及朱子《家礼》的束缚,包容和反映明代中期前后的社会分化和亲属关系的演变,从而吸引宗族精英主导祠堂建设,推动了明代徽州祠堂及宗族组织的兴起。  相似文献   

9.
王裕明 《安徽史学》2007,(4):98-103
明代前期徽人,以歙、休两县为主,承继宋元商业传统,外出经商从不间断.其活动地域十分广泛.遍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主要经营盐、布、粮食、木、茶等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多能获利,有的成为一代富商,甚至数代相传而成商人家族.明代前期徽州商人的活动,奠定明中叶徽商勃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地方志 ,论述了明代徽州民间诉讼增多的原因、诉讼的基本内容、处理程序和依据标准等。在明代 ,包括徽州在内的全国许多地区诉讼案件的增多 ,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 ,越来越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力 ;另一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一点在徽州地区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1.
皇帝是整个封建统治集团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最高意忐。从知识结构、信仰崇尚以及行为特征诸方面来看,明代的皇帝,从开国君主朱元璋,到亡国之君朱由检,既有其共同点,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明太祖的勤政俭朴,武宗的淫佚好武,世宗的崇尚焚修,熹宗的荒诞不经。由于明代诸帝的性格各异,更由于他们所采取的文化政策的不一,使明代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本文试图将明代皇帝作为一个群体,就他们的文化成就以及与明代文化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海南古代历史人口变化的重要时期。明中叶后,海南人口呈下降趋势。通过对明代海南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揭示了海南明中叶人口下降的原因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台阁体文学是台阁文人内心世界的表现。明统治者将知识分子变成奴仆,台阁体便应运而生。台阁体昭示着明代皇权与知识分子的复杂关系。台阁体背离古典诗歌传统,屈从皇权,在"雍容典雅、迂徐和畅"的表象下是知识分子道统地位的丧失和对皇权的屈服。对其明中后期的思想文化变局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代永平府占据着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其境内明代长城的修筑,与明朝边防重镇"蓟镇"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统建办在扩建青龙街至花牌坊街时揭露出古代桥梁路面,表明此处是明代砖石结构的券拱桥梁遗址。明代桥梁实物资料不多见,对古代桥梁之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代徽州的宗族乡约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徽州是聚族而居宗族发达的地区,明代中叶徽州的个别宗族尝试制定族规、设立族长而组织化,嘉靖时期随着明朝大力推行乡约,徽州地方官要求宗族设立乡约,不少宗族的绅士与首领也在宗族内部贯彻乡的,设立约正,制定族规,宗族被组织化。宗族组织化的实质是宗族乡的化,对基层社会的影响重大,而且加强了宗族与官府的互动关系。明代的宗族乡约化,也是以宋儒重建乡里社会秩序、移风易俗的主张深入基层社会为历史背景的。  相似文献   

17.
田契为土地文书之一种,是研究土地关系的第一手资料。明代田契遗存至今甚少,这批田契辑自祁门“黄氏誊契簿”,时间起成化十二年至正德三年。原件现藏安徽省博物馆。现选刊若干件(全文),供大家研究参考。(一)十一都黄成宗承祖荒田一备,坐落本保土名塘坞,系经理汤字号。其田东、西至山,南至李家田,北至坞头,大小八丘,约计一亩有零。又有荒田一备,坐落土名七亩段后底坞,大小四丘。其二处荒田与本都  相似文献   

18.
以工代赈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救荒方法,明代继承了这种赈济手段。明代的工赈主要由地方政府来组织进行,地方富民(士绅)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国家缺乏相应统一的政策和制度。明代中后期,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多样化和人们认识的转变,工赈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运用。明代工赈虽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大批饥民得以生存,但并没有突破其"临时性"的特征,因此其局限性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20,(5)
正中国古代金银器有着近3000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商代小型的黄金饰品到明清时期造型多样、纹饰繁缛的金银饰品和器皿,每个时期的金银器制造工艺都有其突出特点。其中明代金银器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其艺术风格虽仍不失生动古朴,但类型与样式明显增多,逐渐向精致繁缛发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有数百件古代金银器,其中明代金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出版了一批古代铜镜的专著,对古代铜镜文化作了深入的发掘和整理,这是非常有益的,推动了铜镜的收藏与研究。但这些著述在论及明清铜镜时,均采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或一笔带过,或武断地判其“制作粗糙”。“型制单一”、“文字书法与图形精工者甚少”。在图版中,也缺乏明代铜镜应有的地位,仅登几幅作点缀。这是很不公允的。明代铜镜是中国四千年铜镜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多有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铜镜文化。在明代铜镜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民风民俗,社会风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远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