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孤身一人闯香港我做香港永久居民马上30年了。这30年来我们与香港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香港30年来的历史。80年代初,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我想到了去香港发展。1982年,我带着我5岁的女儿到过香港一次,当时就想留在香港。但想到一个人在外打拼,还要照顾女儿,在香港很难生存下去,就把女儿送回内地我母亲家。1984年,我又重新申请,再次来到香港,当时还是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2.
拂去华丽的外表,香港还有很多地方就像桃姐一样,不慌不忙地过活,当年华逝去,余下脉脉温情,散发着香港老味道.“这是不为人所熟悉的香港,我觉得这地方的居民与商户之间充满温情,很有人情味.有些人会觉得这里节奏懒散,但我偏爱它的人性化.”许鞍华这样说道. 东西合融的香港,有买买买聚集地铜锣湾,亦有中环砵甸乍街的150个年头.从过去街头巷尾结成市的粮油铺大排档,到曾经的新兴“茶餐厅”早变为如今的“怀旧场”,西餐到来了,火腿奄列煽猪排饭与一盅两件平起平坐,老士多店被新糖水店所取代.对大陆而言,香港味道是TVB电视剧里的都市与爱情,而香港人的肚子里,都满藏着几十年前的路边摊滋味和充满人情味的香港味道.  相似文献   

3.
有关台湾、香港史学界的辛亥革命研究状况,十年前尚鲜为大陆史学界同行所知,近几年通过购进若干书刊和初步接触,才使我们当中的少数人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这篇介绍系就个人有限的阅读和初步思考所得,并参照几位香港学者的介绍性文章,  相似文献   

4.
《世界》2007,(7):88-93
香港香港怎么那么香 因为那是美丽的购物天堂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给我盖上大红章 1997快些到吧!八佰伴究竟是什么样? 1997快些到吧!我们可以去Hong Kong 十年前的1997,沈阳姑娘艾敬唱歌都不忘惦记着香港的八佰伴。十年后的2007,八佰伴早就倒闭了。  相似文献   

5.
唐振常 《百年潮》2000,(2):30-33
此番在港,居留时间超过以往数十年间的每一次,也就多了一些时间遐想,感岁月之易逝,念旧友之凋谢,为此文以记五十一年前初到香港的往事。那是一九四八年十月,我在上海《大公报》做记者,香港《大公报》已经复刊数月,忽一日,费公彝民(时任香港《大公报》经理兼上海《大公报》副经理,经常往来港沪间)对我说:“你已被列入黑名单,赶快想法走。”费公并告,他是从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陶一珊那里知道的,消息确实。这自然引起我考  相似文献   

6.
香港掠影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看着电视上香港同胞与内地同胞共同欢庆的场面,看着亲人相隔百年之后的再次拥抱,我感到无比振奋,我近70岁的生命也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我的国家多做一些事。目睹香港今日的辉煌,过去几十年中3次赴港的所见所闻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我第一次到香港是1964年。那时我30多岁,还是全国青联中央委员。应日本社会青年同盟之邀,中国青联代表团一行5人  相似文献   

7.
小宁 《贵阳文史》2002,(3):46-49
搞画画的人,总是想有一些机会举办一下自己的个人画展,或者是出画册。去香港、澳门两地举办画展,全仰仗蓝真和萧滋二位先生的通力协调和悉心安排,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圆满结束。 去年4月在香港,蓝先生看了我的部分绘画照片,当即拍板说:“在香港展览,再去澳门展”。这使我喜出望外。11月上旬,萧滋先生与十几位画家离开贵阳时,带走了我的画十余幅,  相似文献   

8.
香港是一个可以赋予人巨大能量的地方,疲惫的人可以在这里恢复斗志,这是我无数次往来香港的原始动力。在过15年,香港还会发生怎样巨大的变化?那个时候,香港将投我以怎样的表情?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相似文献   

9.
香港十年     
我们相信十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我们也相信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是一个时代的开启,会是完全不同其历史上任何的十年,值得浓重渲染的十年。百年分别,十年相聚,无论是香港还是祖国大陆,需要适应的东西太多太多,值得庆贺的是,这十年,虽风雨不断,香港和大陆都走得坚定和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0.
香港随想     
梁可 《神州》2012,(34):3-4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有提笔的冲动,想写一些关于香港的文字了。除了再一次来到香港的缘由之外,还有那句让我感动不已的话:你写的话,我要做第一批读者,免你所有的暑假语文作业。呵呵,正是这些看似不成文的小点滴,促使我提笔,写下这篇香港随想。扳起手指数数,已经是第八次来了,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俗话,‘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不是匹好马,所以三次回头来香港‘吃草’。"6月23日,我们采访的这个高个老外,叫沃伦·罗素,说一口生硬的广东话,还时不时瞅瞅身旁的中国太太。两年前重返香港工作的沃伦·罗素,与香港的"渊源"已有20个年头。他戏称自己是个"准香港人",虽还没有香港籍,但早有一颗"香港心"。  相似文献   

12.
何鸿燊,香港信德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出生于香港,在澳门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又回到香港开创他的事业,挤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多年来,他积极投资内地,热心慈善事业。何鸿燊的名气如雷贯耳,其博彩霸业屹立东方数十年不倒,人称"澳门赌王"。但他实际上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出生于香港富甲一方的大家族;在家道中落之际凭着自己的拼搏"扭转乾坤";在澳门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又回到香港开创他的事业,几十年的打  相似文献   

13.
初恋香港     
我不知道为什么想到香港时,竟用上了这个题名? 既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感觉。对香港,对这个匆匆来去的地方,我真有一种似有许多话却又说不出什么来的感觉,迷迷茫茫欲说还休的情绪布满心头,就教人想到了初恋。  相似文献   

14.
刘心印 《环球人物》2013,(24):84-85
他对香港的描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解读香港的作品人物简介陈冠中,香港作家、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上海,4岁时移居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监制及策划过多部电影,著有《我这一代香港人》、《香港三部曲》、《城市九章》等。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公务之旅,我在香港逗留时间不长,匆忙中走访了不少的街区。香港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国际大都市的繁华,还有十分完善且极具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我曾经下榻的香港铜锣湾一带,论马路并不宽阔,但两边的高层大厦直插云霄,五颜六色的跨街招牌广告密密麻麻,给人“坐井观天”、高不可攀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陈冠中 《湖南文史》2013,(12):54-54
1841年英国人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占领港岛,1856年占领九龙半岛,1898年租借新界和离岛,十个月后占领。1941年日本人从英国人手中抢占香港,1945年英国人再次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占领香港。  相似文献   

17.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林光如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在印刷界可谓赫赫有名。他是香港星光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星光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印刷企业之一,林光如先生在香港享有“印刷大王”之美誉。多年来,因他事业成功,热爱祖国,热心公益,担任的社会职务和获得的荣誉举不胜举。他是首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届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梅州联会会长。他先后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香港创业家荣誉奖、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等。内地印刷业对林光如先生知之较少,不如他在香港业内出名,这与林先生为人谦虚平和…  相似文献   

18.
近来香港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国民教育科”。不少香港居民部是从大陆逃过去的移民,在潜移默化之下,下一代人多少会受到影响。但经过回归后十多年来的接触,  相似文献   

19.
恪守古老风俗的现代香港人——香港随笔之二○秦志军我的香港之行是从一块甜甜的糖开始的。当我乘坐的港龙航空公司的飞机在香港平稳降落时,美丽的空中小姐微笑着送给每位乘客一块糖。我含着糖踏上现代化的香港,不禁想起中国的一个古老民俗:新娘子下轿时,嘴里要含块糖...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本文是本刊为迎香港回归的特约稿。作者王德厚先生是贵州省政协的香港委员,长期在香港从事出版编辑工作。本文第一部分,纵述了香港五十年代以来出版事业的发展史,第二部分介绍了香港报刊杂志的特色。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分析得当,条理清晰。特此刊登,以飨读承上届贵州省政协会议期间,兼任贵州省文史馆副馆长的贵州大学中文系张启成教授和我同一组别,他知道我在香港长期从事编辑工作,遂约我写这篇东西介绍一下香港的出版业情况。文字出版物是人类社会中传播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的重要工具,凡发达的社会,其出版业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