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三》“予阗国”条引述有后晋天福三年高居诲使于阗时所作行记,今中华书局标点本以引号标出高居诲行记内容,止于“其南千三百里曰玉州,云汉张骞所穷河源出于阗,而山多玉者此山也”,其下尚有文曰:“其河源所出,至于阅分为三: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这段话都没有被看作是高居诲行记的内容,因而放在了引号的外面。这几句话虽然十分简短,但却是关于塔里木河河源较早而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宝于阗国的历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藏文资料、敦煌资料都有记载,但是记载都不详细。很多藏文资料、敦煌资料在本世纪初被盗往国外,这些被盗往国外的资料中有无新的发现尚未可知。我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对大宝于阗国的历史作些粗浅的探讨,对某些明显不妥的论断,作些简单的辩正,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正自西汉武帝经略西域以来,于阗国成为汉王朝的属国,称臣纳贡。但公元7世纪初,玄奘在游历中亚、印度后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则说贵霜伽腻色伽"威被邻国,化洽远方,治兵广地,至葱岭东,河西番维,畏威送质。"~①对此,有学者认为,在东汉时,塔里木盆地诸国有可能同时向东汉和贵霜称臣纳贡,派遣质子,即同时隶属于东汉与贵霜。~②而有学者更是将明显模仿贵霜钱币打制的汉佉二体钱及出土于和田的贵霜钱币视为贵霜国曾短暂占领过于阗国的一个实物例证。~③以下,笔者尝试从汉怯二体钱上怯卢文铭文考证于阗国与东汉、贵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夏鼐 《文物》1962,(Z2)
这一枚所谓"和阗马钱"系黄文弼先生于1929年和阗北的阿克斯比尔的旧城所得。黄先生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对于这枚铜币曾加描述和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古代于阗国的货币刘文锁古代于阗国的中心相当今天的和田河绿洲地区。于阗国的立国时间,不晚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2世纪)。于阙开始强盛是在东汉初期约公元60年前后。于阗国的考古文化表现了一种非常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走廊文化”特征。其国货币既包括东方汉文化体系的汉式货币,又包括西方文化体系的货币,然而又有着于阗本地的货币─—这种货币本身又是深受了东西文化的强烈影响。迄今为止发现于以今和田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于阗国货币,分属三种货币体系:1.中原汉市体系,Ⅱ.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Ⅲ.于阗国自制货币。中原汉币体系的货币,以两汉五铢钱和唐代钱币为主,此外尚有属于新莽时期(公元9-23年)发行的货泉,以及宋代的铁、铜钱等。于阗汉式货币(五铢钱等)可能直接来自中原地区,因为于阗汉式货币与于阗国的自制货币二者有根本的差别,而且,目前在于阗考古中尚未发现有汉币的钱范资料,这只能使人认为,它们直接来自中原地区;由于丝绸之路的商业来往和使节、军旅等活动,中原地区的货币进入了于阗,而且由于汉币的良好品质和金融信誉,加之汉帝国对于间等地的政治和文化领导等因素,使得这些中原货币在于阗国被使用。属于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的,目前考古  相似文献   

6.
<正>眾所周知,現在我們看到的《舊五代史》並非完璧,而是清朝四庫館臣邵晉涵等在編修《四庫全書》時利用《永樂大典》、《册府元龜》、《資治通鑑》、新舊《唐書》、《新五代史》等書輯佚而成的,爲保存史料做出了突出貢獻,使我們今天能大致看清《舊五代史》的面目。然限於當時的條件,輯本《舊五代史》也存在不少問題,諸如錄文錯誤、引用《永樂大典》卷數錯誤、對"夷狄"一類的清代避諱逕改原文、將不屬於《舊五代史》的内  相似文献   

7.
发表在匈牙利学者哈尔玛塔主编的《前伊斯兰教时期中亚史资料绪论》(Prolegomeno to the Sources on the History of Pre-Islamic Central Asia,Edited by J.Harmatta,Budapest,1979)一书中。作者埃默瑞克(R.E.Eminerick)是国际上研究古和阗历史和语言方面的权威学者,现任西德汉堡大学教授,其代表著为《关于和阗的藏文文献》(Tibetan Texts concerning Khotan,Oxford,1967)、《金光明经》(The Sutra of Golden Light,London,1970)、《和阗文献指南》(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 of Khotan,Tokyo,1979)等。本文为节译,删略部分正文和全部注释。记于1985年9月。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方舆胜览》卷70利州西路同庆府"建置沿革"载:"唐复为成州,又改为同谷郡……收复之后,复置成州。朱梁改为汝州。"(中华书局,2003年,第1221页)此"汝州"当为"汶州"之讹。考诸史志,陇右不曾设有汝州。《旧五代史》所记汝州属河南道,在今河南省境内。《新五代史·职方考》载:"叶、襄城,故属许州,唐割隶汝州。"(中华书局,1974年,第742页)此事见于《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此汝州亦即河南之汝州。  相似文献   

9.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了一则传丝公主的故事,大致讲瞿萨旦那国即于阗国本不知桑蚕之事,后东国公主将蚕子密藏于帽中而传至其国,并立下"蚕蛾飞尽,乃得治茧"的传统。这则传说与中原地区嫘祖传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另外关于东国公主的身份问题,学术界也众说纷纭,本文也将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中国人撰写的有关北欧地区的旅行记,主要有斌椿的《乘槎笔记》,德明的《航海述奇》,志刚的《初使泰西记》,洪勳的《游历瑞典那威闻见录》,徐宗培的《瑞典国记略》,以及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这些行记涉及的范围,有今丹麦、瑞典、挪威和芬兰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作者都是朝廷委派出国考察或执行外交使命的官员,而且其撰写行记的动机,都是要通过记述出行的见闻和感受,为清廷开展外交或国家政治变革提供参考。尤其是洪勳《游历瑞典那威闻见录》、徐宗培《瑞典国记略》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透过这两部书,中国民众得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北欧地区尤其是瑞典和挪威的情况。这些行记预示着国人知识结构转变的新时代的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1.
在张氏、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石窟中榜题为"守护于阗国"的八位神祇以一种固定的配置方式出现在前室的盝顶甬道两披,并且其样式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时间段中基本保持不变。八位守护神按照样式可以分为天王形、力士形、以及女性神三类。通过与长安、西域等地图像的比对可以发现:以毗沙门天王为代表的天王形守护神与开元、天宝年间的天王造像非常接近;力士形守护神、女性守护神的身上则杂糅了多地、多种的图像因素,显示出他们在形成过程中对于多种文化要素的借鉴。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汉化倾向,可能与初盛唐时期中原王朝在于阗的经营有关,这一时期汉地文化、佛教被于阗人了解、认知,从而以汉地的造像样式为蓝本创造属于自己的守护神。此类图像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于阗"俗喜鬼神而好佛"的习俗,另一方面则是《牛角山授记》、《于阗教法史》等经典中记载的佛法衰微,是一种护国、护法思想的产物。这或与吐蕃占领于阗前,于阗乃至西域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唐时期渤海国的创始者大祚荣,曾循武则天封其先世为震国公而自号震国王。关于震国的始建年代,有关著作皆考录为庸圣历元年(698年)即立国号。但此说所据史料单一,今再作小考以就教于师友。《旧唐书·渤海传》云:大祚荣于“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新唐书》仅记其“自号震国王”,却未记其自号于何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史学史研究》2023,(1):118-122
<正>李涛为唐朝皇族之后,一生仕宦历经五代宋初:后汉拜相、后周封莒国公、宋初拜兵部尚书。其子孙多入仕于宋,为当时显赫的仕宦家族。关于其祖先,《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1中均无载,《宋史·李涛传》2记为“唐敬宗子郇王玮十一世孙”。3由于唐朝皇族后裔的身份对李涛家族入仕发展增益颇多,故其后世子孙在墓志中也提及其为唐朝宗室之后的身份以显尊荣。4目前,学界在对李涛五世孙、六世孙的研究中5,  相似文献   

14.
张弛 《中国史研究》2022,(4):192-196
<正>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汉隐帝下密诏,欲铲除身在邺都、手握重兵的枢密使郭威。郭威截获密诏后,遂举兵犯阙。隐帝身死,郭威代汉建周。考诸史籍,此事说法有二:一以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以下简称《薛史》)为代表,《册府元龟》与之类似;((1))二以欧阳修《新五代史》(以下简称《欧史》)为代表,还有《隆平集》《东都事略》《宋史》诸书。((2))前者例如《旧五代史》所载:帝遣腹心赍密诏往澶州、邺都,令澶州节度使李洪义诛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  相似文献   

15.
《新五代史·职方考》补正一则李勃宋欧阳修《新五代史·职方考》云:“自岭南北四十七州为南汉。”在表中所列南汉四十七州名,位于海南岛的只有琼、崖、儋、万安四州,而无振州。《正德琼台志》卷2、卷3亦云:南汉时“省宁远郡”。所谓“宁远郡”,即振州。唐代振州曾...  相似文献   

16.
光绪《于阗县乡土志》与《于阗县志》实为同一部地方志,前者源于林出贤次郎携往日本的抄本.后者则是流传于国内的民国抄本,成书时间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编纂者为时任县令贺家栋。贺氏出生于同治九年(1870),由附生捐纳入仕,历任库尔喀拉乌苏直隶厅同知、洛浦县知县、于阗县知县、伊犁府知府等职。从目次的编排顺序和文字内容的清晰完整度来看,民国抄本《于阗县志》的文献和史料价值要优于《于阗县乡土志》。  相似文献   

17.
北宋薛居正领衔监修的《旧五代史》,在欧阳修《新五代史》颁行後逐渐湮没,原本至明代中叶最终失传。民国年间,有人声称存有金刻本《旧五代史》原书,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但世人一直未能见到其书。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学者期盼这一金刻古本能够现身於世。本文主要从同类正史通例的角度,审视这一所谓金刻本的相关特徵,指出实际上不可能存在这样一部金刻本《旧五代史》,研究五代史事和整理五代文献,都不必再对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8.
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中部北麓;东临民丰县,南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日土县相连,西与策勒县相邻,北与沙雅县接壤。 于田县是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扜弥国,后被于阗国所并,清朝末年(1884年)建立县治,保留于阗国名而称于阗县,后因简化汉字改为于田县。当地人则称克里雅,因克里雅河而得名。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魏晋以来域外交往的回顾 远在汉世,域外交通已相当发达,张骞的出使西域,甘英的行抵西海,久已为世人所艳称。倭国和中土的往来,也已见于史官的记载。而循海道南行的汉之译使,且远至黄支之南的已程不国。黄支国当即《大唐西域记》中所记的建志补罗国,其地在  相似文献   

20.
先秦半两钱始铸时间由于缺乏有关文献记载与实物资料,至今悬而未决,成为古代货币史研究中的著名难题。本文对此试作专考。一、“初行钱”考——先秦半两钱始铸于“初行钱”前《史记·秦始皇纪》记: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史记·六国年表》亦记:是年,天子“贺行钱”。《六国年表》又记:赢政死,胡亥“复行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