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都市人口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都市”,传统的解释即是指通都大邑,《汉书·食货志上》曾谓:“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反映出都市作为商业中心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效能的不断扩大,如果用现代的标准来划分,都市就是指具有一定的全国意义的大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民国时期,中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仍然在近代的基础上缓慢地进行,人口城市化,即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194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总数已达到5765万人,比1893年增加1.45倍,年平均递增率为16.1%,城镇人口比重由1893年的6.0%增加到10.6%,这一速度固然不能同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上升阶段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人  相似文献   

2.
陕北地区城市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敏  曹明明  缪光  陈海 《人文地理》2008,23(4):36-40
随着陕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陕北地区城市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本文基于对于城市化驱动力理论与实例的分析与总结,首先指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指出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密度小,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其次提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的驱动力主要分为动力机制与约束力机制两个方面。动力机制有经济发展、城乡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带动、大型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制度约束、生态环境约束及水资源约束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宋代太湖流域农村城市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国灿 《史学月刊》2001,3(3):132-137
在宋代太湖流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城镇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农村城市化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州县城市的空前兴盛以及由此引发的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郊都市化趋势;农村镇级中心地的大量涌现及其城市化特征的初步形成;乡村草市的广泛兴起和农村市场的快速成长。到南宋时期,太湖流域的农村城市化率已达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江苏省城市发展问题初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士谋  宋平 《人文地理》1998,13(4):15-20
江苏省是中国的发达省份之一,其城市发展迅速。本文在分析江苏省情、其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化水平和重点,并对未来江苏省城市空间分布及城市化道路选择和全省城镇体系结构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黑龙江沿岸一带出现了大量的中俄两国的移民,黑龙江沿岸城镇迅速出现并发展,这与两国的移民密切相关。然而这一时期两国所采取的移民政策不同,所取得的成果也不相同,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则是两国移民带来的客观影响。在此拟对这一时期黑龙江中俄边境移民与城市化问题作出探讨,并希望对国家的边疆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泉州市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礼智  汤建中 《人文地理》2002,17(2):23-26,81
面对新时期泉州市城市化发展环境的改变,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首先通过对泉州市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分析,初步判断泉州的城市化发展目前正处于迅速集聚阶段。进而提出,泉州应构筑以城市为中心,以中心城为核心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在具体建设模式上,把中心城建成富有竞争力的特大城市,从而培育地区增长极、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以及优化中心城功能结构;以"新城"模式建设各县城,使其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基地;按小城市模式建设中心镇,以构筑地区增长极和建设现代企业载体。  相似文献   

7.
城市进化论     
《山茶》2010,(10):36-36
联合国近日发布的《世界人口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订版)展示了全球正在经历的快速的城市化进程。2009年年中.世界城市总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如今,差距已经扩大到了近1个亿,并将继续扩大下去。其中,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尤为突出。1980年,中国只有21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30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89,增加了三倍多。而在此期间,美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增长率还不到50%。如今,中国的城市化率也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中小城市的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永洁 《人文地理》2002,17(5):33-35
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市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地位、发展特点、城市化形成机制以及珠江三角洲未来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①中小城市的发展完善了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体系;②中小城市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大城市;③未来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将更趋多样性,将会出现更加理想的城市化空间发展模式。另外,针对珠江三角洲未来中小城市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英国的城市正大幅度地向下衰落.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与就业率也加速下降.自1951年以来,最大的城市所拥有的人口已失去了三分之一.这种衰落是否仅仅是人口非中心化的一种形式,还是"反城市化"(Counfer-urbanisafion)的主要表现.城镇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增长,而反城市化则与此相反.历史告诉我们,人口的非中心化这一现象早已存在.十九世纪工业化期间,城市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一些城镇停滞不前,一些衰落了,其它城镇则迅速发展.但是在城镇地区基本上都是  相似文献   

10.
正右派戴帽过程的种种案例随着运动不断深入,"胜利"不断扩大,右派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如前文所说,就全国而言,1957年7月青岛会议前反右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时,揪出的右派分子应该不超过1万人。到10月八届三中全会反右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大约已有15万人。中小学在寒假期间的整风反右中,又增加了十几万人。这样,到1958年4月,毛泽东宣布的右派人数已达30万人[参见1958  相似文献   

11.
试论西海固贫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及反贫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米文宝 《人文地理》2000,15(3):43-47
西海固地区是我国西部贫困民族地区,文章认为该区城市化有着与我国东部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市总体水平低,城镇体系不健全,现有城镇职能简单,城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贡献不大,城镇发展层次低,缺乏长远规划和活力。文章通过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实践、西海固地区农业吊庄模式和工业(城镇)吊庄模式的分析以及加快城市化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整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后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海固地区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文章认为加快西海固地区城市化过程应采取如下对策:①积极开展西海固城镇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②要充分利用靠近铁路、河流的有利条件,以现有县镇为依托分层次搞好城市建设,③城市建设要引入新的机制,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⑤培育和搞活市场,充分调动回族经商的积极性,⑥建设宝中铁路工作走廊,推动城市化过程,⑦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私营和个体企业,⑧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2.
甄峰  席广亮 《人文地理》2012,27(3):131-135
本文回顾了南京大学城市地理研究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将其划分为探索研究时期、复苏发展时期、旺盛发展时期和多元化发展时期几个阶段,系统总结了在城市化、城镇体系、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管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城市化理论、城镇体系理论及城市与区域研究的机构,提出了"三结构一网络"的城镇体系结构、"城市-区域"观等经典理论。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南京大学城市地理高度融合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夯实了自己的学科发展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健康城市化、城市网络体系、城市空间重构及宜居城市与智慧城市等内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财政开支,相当一部分是国民政府颁发的军饷和华侨、国际友人的捐赠。1940年以后,由于外援断绝,边区政府已没有足够的财力购粮,只能全部依靠向当地农民征粮。这使农民的公粮负担迅速由1939年的5万担增至1940年的9万担,1941年更是增加到20万担。  相似文献   

14.
自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广南九次编修《广南府志》、《广南县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中共广南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曾计划组织人员编修县志,但因频于政治运动不断未能如愿。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1年11月,广南县第八届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南县志编写组,1982年9月改称广南县志办公室,隶属于县政府办公室,到1998年4月,县志办公室四易其名,机构格级由股所级升为副科级、正科级,人员编制由3人增至5人到9人;写作队伍和工作人员由3人增至7人到29人;1996~1999年共计划拔经费53万元,办公室由26平方米增加到96平方米(三间半);并配备有586微机、美能达复印机各一台,吉普车一辆,日产理光8照相机一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已形成过度膨胀。其特点为,行政建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市镇化",高速超过了经济结构和经济功能上的城市化。必须强化商品经济观念和现代城镇管理智能,才能把行政建制上的市镇真正规划建设成经济结构功能上的城镇。  相似文献   

16.
铁路通车关中以后,使多数地区的交通区位得以显著改变,城镇的可达性增强,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增多,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机械化工业大量出现;市政建设快速发展。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再现了民国时期陇海铁路在关中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对今天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铁路通车关中以后,使多数地区的交通区位得以显著改变,城镇的可达性增强,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增多,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机械化工业大量出现;市政建设快速发展。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再现了民国时期陇海铁路在关中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对今天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美丽城镇是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官亭镇是今年全省确定的优先打造的16个美丽城镇之一,根据《青海省民和县官亭—中川副中心总体规划(2013-2030)》,城镇规划面积67.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为2.7平方公里,至2020年城镇人口约1.2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城市化成为汤口镇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基于社会学视野考察黄山市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特征并探讨其机制。发现伴随旅游业发展,汤口镇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旅游业占主导的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旅游业,居民就业主要向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集中;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习惯和邻里关系呈现城市社区特点,居民的经营理念、教育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思想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显现出城市居民的特点;居民的社会角色向现代企业家转变;汤口镇城镇性质和职能也由农业社区向旅游社区演变。而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资源禀赋、政府的推动以及居民的积极参与等是汤口镇旅游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东北区域城市发展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起步晚,但发展快。东北各省从中国城市发展最藩后的地区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只用了半个多世纪。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外力和内力双重力量推动的结果。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东北地区的城市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1931年,是东北地区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体系租具雏形;1931年——1945年,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出现畸形的快速发展.城市体系初步形成;i945年——1949年。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