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畅 《文献》2023,(4):158-177
在明清以来的辑本古籍中存在失落原书体式的现象,失落的原书体式有标准式与非标准式两种。失落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客观方面受辑佚材料信息不足的限制及主观方面辑佚者的删改。《朝野佥载》条首国号体式的恢复过程为原书体式恢复工作提供实践示例。原书体式恢复工作在依据研究对象特点全面辨析各来源文献所见体式可靠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有条件的研究对象优先进行辑本与其来源文献体式的重点对比分析和对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体式条例的发掘,而且,对非标准式体式恢复时切忌类推。恢复失落的原书体式是文献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原书编纂体例及作者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辉煌文化载体──浩如烟海的古籍,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损失,遭致多次劫难,散佚极为严重。今存十余万种古籍中有相当部分属于辑佚本。例如五代以前的集部文献大多是后人的辑本,清代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都是从许多散佚文献中搜辑唐以前作家三千四百多人的作品,为古代文学和史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重要资料。因此,辑佚古书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学问,又是整理研究古籍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是多年来,古籍研究多侧重校勘训诂、目录版本方面…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古籍所编《全宋诗》为目前收录宋人诗歌最多、最全的诗歌总集,有功学界至伟,为海内外学人所称道。近年因参编《全粤诗》,从明清文献特别是明清广东方志及古今广东许多地方文献中发现《全宋诗》未收诗,辑成《全宋诗辑佚73首》。本文所辑佚诗,先依序列《全宋诗》已收诗人之作,后列未收诗人之作,凡作者事迹可考者,则先作小传,后录佚诗,并注明出处。  相似文献   

4.
先秦佚籍是成书于先秦时期且已经亡佚的、至今只有吉光片羽或残篇断简传世的文献。它涵盖面广且数量庞大,主要有三方面来源:其一,传世古书中征引;其二,《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其三,地下出土的简帛(牍)。深入挖掘先秦佚籍对研究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之学的学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推进文献学研究,而且对正确、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7,(6)
吴梅村诗文辑佚成果可观,但还有未开拓的盲区。现有辑佚成果来源文献类型很广,包括诗文选集、诗话、地方志、尺牍书札集、族谱、文人笔记、文人私撰史书、道观志、存世书画墨迹等,然而佛教文献却一直未进入研究者视野。从目前习见的佛教丛书中即可辑得吴梅村佚作五则,包括佚诗一首、扁联一副、佚文三篇。可以借之扩大对吴梅村交游范围的考察,补充其年谱编撰的材料,了解他对诗禅关系的看法。明清文人涉佛者极多,佛教文献对文学研究意义重大:不仅是文献辑佚的资源库,可补传记、文集记事之阙,帮助研究者观察文人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多种面向;也是理解文人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其文学思想意蕴的重要资源。明清佛教文献的编撰与刊行数量可观,存世者不少,如能有效利用,对明清文学研究的多维开展必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于济、蔡正孙编集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是一部研究宋元之际诗学发展的重要文献,然此书在中国本土久佚,但在韩国和日本有多种翻刻本,流传非常广,影响亦甚大。《联珠诗格》对于研究宋代文学有重要的校勘、辑佚及史料价值,特别是此书保存近四百首《全宋诗》未收的佚作,其中有大量的宋代诗人不见于《全宋诗》。本文选取其中13位《全宋诗》失收的宋代诗人,对其生平进行考证,并辑录其佚诗。  相似文献   

7.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文化最直接最真实的文字资料,它对于钩稽补苴古籍的缺佚和不足,有着无可代替的价值。西汉以来,西周青铜器就不断被发现,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泾渭流域的关中地区,作为周族的发祥地和西周王畿所任,出土青铜器数量尤多,其品位之高、内涵之丰富,久负盛名。如著称于世的朕簋(又称天亡簋或  相似文献   

8.
古籍文献的散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据史料记载远在夏桀亡时就已存在,而辑佚活动,学者一般认为到了宋代才正式出现.至于辑佚学,到目前尚未形成.笔者去岁撰成《辑佚学概说》一书稿,此文为第一章,经删削后借此发表,不确之处请专家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共72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给宋代文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确实是一项嘉惠士林、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但该书也还有很多缺误,需要学者们不断补充与研究,方能逐渐臻于完善。笔者多年来查考众籍,从事补遗,所得渐多。今将披览方志及《永乐大典》残卷所得,辑成《全宋诗辑佚作120首》。本文所辑佚诗,均为《全宋诗》未收诗人之作,凡作者事迹可考者,则先作小传,后录佚诗。文后附引用书目,以便查检。  相似文献   

10.
《全宋诗》共72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给宋代文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确实是一项嘉惠士林、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但该书也还有很多缺误,需要学者们不断补充与研究,方能逐渐臻于完善。笔者多年来查考众籍,从事补遗,所得渐多。今将披览方志及《永乐大典》残卷所得,辑成《全宋诗辑佚作120首》。本文所辑佚诗,均为《全宋诗》未收诗人之作,凡作者事迹可考者,则先作小传,后录佚诗。文后附引用书目,以便查检。  相似文献   

11.
四库馆签《永乐大典》辑佚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升 《文献》2004,(1):17-30
清乾隆中四库开馆期间对<永乐大典>所作的辑佚工作,主要包括下面几项程序:签佚书单--抄出佚文(散片或散篇)--粘连成册(即辑佚底本)--校勘--誊录成正本.  相似文献   

12.
一、广州旧方志沿革情况 广州地区修志始于东汉,其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与全国大体一致。从东汉至南北朝为初创时期。东汉番禺人杨孚修《南裔异物志》(又称《异物志》、《交州异物志》、《交趾异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物产志,也是南海郡人第一部学术著作。此志中有四言押韵赞语,被后人看成广东诗歌创作之始。此志已佚,清人曾钊从《水经注》等古籍类书中辑佚,成两卷本。  相似文献   

13.
初唐《王子安集》传至明代,其篇目已十不存一。明清二朝递有辑佚,皆未能复其全璧。民国罗振玉辑得《王子安集佚》廿篇为单行本,后收入《永丰乡人杂续编》,又增补六篇重为考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何林天注《重订新校王子安集》,附《补遗》,收何氏所辑佚廿四篇;汪贤度编《王子安集注》收入罗氏单行本《王子安集佚》;二本皆不及罗本考校精审。本试以何本、汪本佚与罗氏《永丰乡人杂续编》本佚相校,凸显罗本之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士莪 《文博》2004,(5):21-27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文化最直接最真实的文字资料,它对于钩稽补苴古籍的缺佚和不足,有着无可代替的价值。西汉以来,西周青铜器就不断被发现,早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泾渭流域的关中地区,作为周族的发祥地和西周王畿所在,出土青铜器数量尤多,其品位之高、内涵之丰富,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15.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对保存一代词学文献意义重大,嘉惠学林,功在千秋。由于清代文献资料浩若烟海,遗漏之词无法避免,是故亦有相当数量的佚词需要努力辑补,今辑得14家53首为其失收佚词,以供其再出定本采择。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4,(3)
<正>1993年,笔者主编的413万字的《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颇受读者青睐,并曾荣获中国图书奖等多项大奖。但遗憾的是当时未及搜集袁枚的佚诗佚文,使"全集"有缺,难说圆满。近年应浙江古籍出版社之约编纂、校点《袁枚全集新编》,笔者开始广泛搜集袁枚的佚诗佚文,不仅搜集到大量零散单篇,更先后从袁枚八世孙袁建扬处搜集到袁枚抄稿、手稿《纪游册(日记)》、《袁枚庚午、辛未、壬申诗集手稿》这样的"批量作品"~①。所以当看到王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综合考辨前辈学者整理古籍的基础上,从事古籍整理实践,认为整理古籍是旧学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整理古籍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求真是其终极目的,又归纳了四种校勘方法,提出检验辑佚优劣的四个标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为史广超博士新著<<永乐大典>辑佚述稿>所作序,主要介绍该选题的考虑过程、写作追求和创新见解,并藉此评述前代古籍辑佚的成就得失,认为古籍数码化为现代学者从事古籍辑佚提供了新的难得的机遇,我们可以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现代学术的规范,取得超过前代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9,(6)
朝鲜时期孙肇瑞的《格斋赓韵唐贤诗》《格斋赓韵宋贤诗》,以高丽时期流传至朝鲜半岛的《唐贤诗范》和宋贤七言绝句选集为基础,增入孙氏的逐一次韵之作而成。此二书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合编《格斋赓韵唐贤诗宋贤诗》一册,为海内孤本,价值珍贵。本文着重考察了《格斋赓韵宋贤诗》的版本、体例、内容、影响等,指出它所依据的宋贤七言绝句选集或编成于南宋初年,且很早就流传到了朝鲜半岛,成为域外佚存文献;书中较多保留了北宋诗人诗作的早期文字面貌,并有49首宋佚诗,在校勘、辑佚方面皆可重视;同时,还揭示了孙肇瑞次韵原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旨趣,以期呈现其作为域外佚籍的文学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国十四年(1925)十一月十三日,梁启超曾撰《李诫〈营造法式〉跋》一文,附录于陶湘同年刻印之《营造法式》中,惠赠其儿梁思成、媳林徽因。该文未被收入《饮冰室合集》,固《合集》之佚文也。该文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五月出版之《嘉德二十年(1993-2013)精品录·古籍善本卷》图录,本文乃谨就梁跋详作考证,并附图录与释文,以备读者参考。又提倡开创以"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辑佚一途,幸读者步趋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