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北宋前期谏官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谏官制度是我国中古史上一项重要制度 ,但因史籍缺略及记载之误 ,我们对北宋前期谏官制度的许多问题尚缺乏清楚认识。本文提出宋初即有谏院机构及其办事处所 ,对传统的谏院始于宋仁宗明道元年之说予以否定 ,在近年学者有所突破的基础上 ,补充了更有力的论据。进而 ,推断出北宋前期谏院实为正官二人、吏员二人的基本组织形式 ,并非所有的谏官全部进入谏院。因此 ,谏官应有两省谏官与谏院谏官之别 ,至今学术界公认的非入谏院之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便为寄禄官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正北宋前期,言论相对宽松,政治相对自由,士大夫敢说、敢做、敢当。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蔡襄、赵抃等人,都是在谏官职位上,以直言谠论、不避权势而留名青史。北宋后期,党争不断,士风凋零,蔡京、童贯之徒皆以见风使舵、吹牛拍马走上权力巅峰,能说直话的空间越来越逼仄,敢说直话的人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杨光 《史学月刊》2023,(5):46-64
台谏作为宋代重要的中央监察机构,以向君主进言为重要的工作方式,能够从多种正式渠道中获得言论所需要的信息。正式信息渠道的整体结构,在台、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神宗朝以前,主要以言论监督为职责的台谏官,没有太多特别渠道来获取政务信息;自神宗朝起,政令关报、文书报备等台谏机构特有的正式信息渠道逐渐发展成熟,台谏官更深地介入行政事务之中。北宋对台谏官正式信息渠道的建设,是在决策层与台谏官的互动中展开的,由此形成的制度设计,不仅要考虑台谏官更迅速地获得更多、更准确信息的需求,更要明确传递出不同的统治者对台谏言论的整体态度与需求,与台谏制度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宋仁宗在历史上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治天下、御外侮,比不上他的先辈太祖、太宗。他行新政、搞改革比不上他的后人神宗。但是,无论是正史、野史,说他坏话的不多,至少没有把他描绘成一个昏庸之辈,这与他怕谏官有很大的关系。 自古文武百官怕皇帝,也有皇帝怕谏官。那些一心要当活尧舜的开明皇帝就怕谏官。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得到一只特别俊异的鸟,把它放在手臂上玩。他兴趣正浓时,被魏征撞见了。李世民见到这位以直谏著称的老臣,就象顽皮的学生见到老师一样,马上把鸟藏在怀里。这位谏官不给皇帝下台阶,唠唠叨叨地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老…  相似文献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兴起有两个标志,一是韩文的发现,二是杜诗的流行.宋人对韩愈的推尊一直很明确,但对杜甫的揄扬则屡经曲折.虽然在北宋时期真正将杜甫推上圣坛的乃王安石、苏东坡与黄庭坚,但苏舜钦的开创之功也不容抹杀.他不仅是北宋辑杜第一人,宋代辑杜原则的发明者,也是杜诗豪迈真挚之美的宣示者,宋代学杜实践的垂范者.杜诗学虽然在苏舜钦那里还远未成型,但是我们已隐约可见它的影子.也正鉴此,所以我们认为以苏舜钦为北宋诗坛辑杜释杜、尊杜学杜的急先锋,他实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福建育婴事业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溺婴恶俗的形成 福建溺婴由来已久.早在北宋时期.即因“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而闻名,为杜绝此恶俗,在地方官员倡导下.闽各地普遍设立了“举子仓”.赈贷贫家举子者,开罪不举者.同时还设立慈幼局收养被遗弃的婴儿.初步建立了育婴体系.并在元明二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随着清初农耕经济的繁荣和摊丁入亩政策的施行.福建人口数量激增.人多地少矛盾日益突出.“溺婴”之风再炽.所溺者以女性为主。据《八闽通志》记载:“凡贫民生子弗能养者.多溺不举而女优先。”福建溺婴呈现出普遍性、大众性、严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理学,作为一种思潮,滥觞于北宋初年.由范仲淹、欧阳修以及胡瑗、孙复、石介、陈襄等人开其端,逐渐形成一股批判魏晋隋唐以来佛道思想、复兴儒家学说的思想洪流。至北宋中期.这种思潮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其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北宋末南宋初,理学在福建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八闽大地上理学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具有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知名理学家.莆田人林光朝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友张柯系沪上画家.尤擅篆刻,嗜古泉非极精不收。一日同好数人在多伦路新雨楼品茗.张兄出一生坑小平钱,以钱背先试,众口一致断为一开门见山的北宋小平钱,翻转过来一看,钱文为“天下和平”(图1),乃稀见之品。余记得《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有一品(图2),今见张兄所藏为第二品。一般钱文中称“太平”者如北宋的“太平通宝”、清咸丰年上海小刀会铸“太平通宝”等: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两会上不断有"雷人"提案出现,体现了这些委员思维的"独特性"。其实,雷人提案自古就有,并非今日始创。古代有一种"言官",即谏官,如御史等。今天的两会代表委员和古代的言官在职能上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要就国家治理提出建议。尽管古代有很多优秀言官,但欠缺参政议政能力的言官也有不少"雷人提案"而"留名青史"。比如说,北宋庆历年间,鉴于蜀中有一种罗江狗忠勇无比,有言官建议以此狗替代宫中卫士。南宋时,因为天旱,有言官奏请皇帝禁止天下宰杀鸭鹅,理由是鸭和鹅都需  相似文献   

10.
许然 《福建史志》2008,(3):47-50
许将(1037—1111),字冲元,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廷试为进士第一,是福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官至尚书左丞、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处丞辅之位近十年.在北宋后期政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曾孝宽(1025~1090年),字公绰(一字令绰、一字孟绰),晋江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左右丞相曾公亮次子。曾孝宽以公亮恩荫踏上仕途,务实求真,积极进取,累迁至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右丞相,积极参与改革时弊,是北宋改革派的重要成员,也是宋代第一位以文臣人枢密院者。被誉称为“相门高才”。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北宋一代的经济史料,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有众多史料证明北宋的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超过了以往的几个朝代;另一方面,北宋又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反映在财政方面,约在仁宗皇祐元年前后积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现就这方面作些探讨,以就教于经济史学者。一北宋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超过前代的王朝历阅北宋一代的经济,有二个特点比较显著。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甚至超过了所谓大唐“开元盛世”,这可从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纳谏”周黎明1.朱元璋定天下,都南京,即下诏:“江南久经战乱,当年赋税全免。”于是万民称颂:新天子爱民如子,至圣至明。2.夏收已过,快到秋收时,朱无璋变了主意,准备收回成命。谏官周衡谏道:“陛下既已下诏全年免税,今又征税,岂不失信于天下?”朱...  相似文献   

14.
正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一段佳话,太宗把魏徵比作自己明得失的一面镜子,谏官之重要性对于皇帝、国家而言,重要性可见一端。宋朝也有能与魏徵比肩之谏官——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被宋仁宗誉为"真御史"的唐子方。一、生平仕宦唐子方,名唐介,子方是为其字。江陵(今属湖北)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其后历任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县尉、岳州沅江(今湖南益阳)县令。后因在沅江  相似文献   

15.
现存杨业祠以密云古北口者修建最早,始见于北宋记载,北宋以后沿革未详。现据国家图书馆所藏碑刻拓本,可推知该祠自元至清废兴之状况,并见证明代古北口系重兵要塞之所,可补正方志书中某些疏漏。  相似文献   

16.
赵平 《广西文史》2007,(4):78-80
清季,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与直声震内外的谏官王鹏运。 王鹏运是桂林人。可是,他在最后的日子里是怎样?尚鲜为人知;他最终安息在哪里?亦曾经是个谜。  相似文献   

17.
一代名臣宋礼部侍郎陈桷,原名纬,又名文通,字千一,自号无相居士,殿试第三名探花,柘荣湄洋陈氏四世祖。陈桷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金人南侵,中原板荡;北宋二帝北虏,南宋立基未稳,秦桧一味奉行割地求和之策.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的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陈桷历经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帝四朝,是南北宋政坛上一位军政要员。他力主抗金.首察金人南侵之谋;多次上疏为民请命,致力向宋皇建言图治。  相似文献   

18.
浙江衢县发现北宋太平通宝金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衢县发现北宋太平通宝金钱周迪1988年元月,衢县安仁乡农民董贤富在开荒种桔时挖到一枚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铸的金钱,由县文管会征集。金钱重4.3克,含金量72%(掺有少量白银),外圆内方,钱径1.7、穿宽0.5、厚0.12厘米,有内外两轮廓。正面铸有“...  相似文献   

19.
开封作为北宋的京都,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多达百万以上,由此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其一就是许多贫民生活无着或流落街头,为此,北宋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收容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北宋开封的收容机构大致分三类。第一类叫福田院,以收养乞丐为主。“福田”是佛教用语,佛教徒相信“轮回报应”,认为积德行善会使自己得到好的回报,而行善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救济穷人,这种施贫救苦当然会使“行者得福”,就如种田会有收获一样。因此,凡有施贫救苦等善举者皆称“福田”。这一佛教用语后来就成为北宋收容机构的名称。开封的福田院建于北宋…  相似文献   

20.
北宋前期最高级别的赠官是同时赠爵与赠职事官,宗室近亲一般会赠爵。太祖、太宗以及真宗咸平时期,有庶姓赠爵者。现任宰相、枢密使赠两官,仁宗中期后,曾任宰相、枢密使者赠一官或赠两官。使相、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尚书以上、三司使、节度使、留后、观察使、统军、上将军以及内臣任都知和副都知者,通常赠一官。北宋前期赠官的主体是高级品官。除此之外,潜邸旧僚和经筵官也可以赠官。赠官与政治挂钩,皇帝会给特殊人员赠官以示奖劝,也会惩罚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而剥夺其赠官。北宋前期的赠官制度,体现了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强化,赠官与皇权紧密相关是赠官制度的一贯特点,地方官无制度性赠官所体现的中央集权强化倾向在宋元丰改制后以及元明清时期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