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计划生育,谁都知道这里有马寅初的功劳,正是因为他的刚直不阿,坚持真理,才使控制人口最终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许多人都不知道,是邵力子“催产”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邵力子是新中国之初少有的几个最早提出并倡导计划生育的有识之士,而且早在20年代,他就  相似文献   

2.
薛毅,原地质部离休干部。1923年出生于河北完县(今顺平县)城区一个贫民家庭。他曾任职北岳三分区和五分区新华支社副社长,专事解放战争和土改的通讯报道工作。共和国成立前后任华北局宣传部干事、华北文化局文化处副处长等职。  相似文献   

3.
说起计划生育,谁都知道这里有马寅初的功劳,正是因为他的刚直不阿,坚持真理,才使控制人口最终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许多人都不知道,是邵力子“催产”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邵力子是新中国之初少有的几个最早提出并倡导计划生育的有识之士,而且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  相似文献   

4.
说起计划生育,谁都知道这里有马寅初的功劳,正是因为他的刚直不阿,坚持真理,才使控制人口最终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许多人都不知道,是名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常委邵力子“催产”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邵力子是新中国之初少有的几个最早提出并倡导计划生育的有识之士,他提出中国要控制人口的思想,是名副其实的公开呼吁计划生育的第一人。而在马寅初遭受不公正的批判时,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没有见风转舵,销声匿迹,更没有怯弱到对志同道合落井下石。  相似文献   

5.
张闻天:中共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第一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感到,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高层人物中,强调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第一人。下面扼要地谈谈此事。(按:本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加以严格区别的。前者仅指一切历史存在的总和;后者则指对这个总和的根本理解和概括。对后者,我同意一些学者的看法,它的主要特征是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6.
姜涛  沈厚铎 《中华遗产》2009,(9):114-123
中国古代刑律中酷刑充斥,且以封建礼教为立法思想,轻视法理。清末,列强就以“中国法律野蛮、落后”为借口,无视中国主权实行“领事裁判权”。那么,是谁将中国法律推向近代化?我们来掀开清末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刘敦仁 《纵横》2012,(11):37-39
2012年3月29日上午10时30分,在广州市繁华的东风东路和先烈中路三岔路口,举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基督教安葬仪式,这是在家属的要求下,为1913年被袁世凯暗杀的第一届国会议员伍汉持所作出的特别安排。  相似文献   

8.
正颜思齐对台湾开发的历史,为确认台湾作为中华民族神圣领土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颜思齐在台湾开发,在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台湾人民把颜思齐当作民族英雄来崇敬、颂扬。正是他,最早从闽南地区组织移民开垦台湾,奠定了漳、泉、粤移民大规模迁台垦拓的基础,其伟绩丰功,举世公认。  相似文献   

9.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蒲蛰龙教授,他不仅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蒲蛰龙教授在昆虫病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尊敬……他致力于各国之间的合作,他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是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菲德里西(Brian A.Federici)先生的唁电电文,道出了人们的心声。蒲蛰龙先生于1997年的最后一天,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之路。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培育人才,并在生命科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蒲蛰龙院士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成就以及崇高的人格力量为我国生物学界树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0.
余玮 《文史精华》2007,(7):36-41
30年前,是他的一席发言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一锤定音:“今年就恢复高考!”于是,受尽摧残的中国教育最早送走了寒冬,迎来了明媚的春天,高考制度得以恢复。30年来,人们不该忘记这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武汉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查全性,正是他当年第一个当面向邓小平同志建议恢复高考制度的。请看《首倡恢复高考第一人——查全性》一文。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质的文化交流是一个渐进过程。先是文化在事象器物层面(如宗教仪轨制度、经济产品及其制作技艺)的接触与传播,然后是文化在思想内涵层面(如神学、哲学、自然科学原理)的碰撞与沟通,最后才是外来文化本土化新成果的诞生。利玛窦是中西文化在思想内涵层面化解碰撞,实现沟通的开创者,故称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一、利玛窦以前,中国与南亚及中东文化的交流,以及中西文化各自的发展与传播,为利玛窦沟通中西文化准备了历史条件。《山海经·海内经》云:“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可见先秦时南亚的天毒(天竺,今印度)与中土已有了事象器物层…  相似文献   

12.
李希光——走遍丝路第一人1995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杜邦广场旁的一座18世纪的欧式老楼灯火辉煌,这里是美国亚洲学会的总部。200多位美国学术界、政界、新闻界、文化界和外交界的名流把一楼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许多来晚的听众只...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986年、1995年和201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四次对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进行了修改,对选举制度作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和规定,包括实行差额选举,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适当减少代表人数,规范代表名额,改革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不平等的制度等。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王汉斌同志主持了前三次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修改。本刊特约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介绍了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一些修改情况。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它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回答和澄清了一系列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当前迫切的任务,是要学好讲话,统一思想,使全党掌握这一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用以指导党的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讲话的精神,本期刊发了对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的访谈录《以改革的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在访谈中,李君如围绕江泽民同志讲话中突出提到的执政党建设问题,从政治理念、奋斗纲领、工作任务、领导方式以及社会基础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他着重分析了党执政后所处的环境、地位及不同于在夺取政权时期进行活动的若干特点,具体阐发了讲话中有关论述的精神,深入思考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一时代课题。这是一年前他向本刊谈《“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后,在“七一”讲话基础上就同一问题所作的又一次访谈,相信也会受到读者朋友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1997,(6)
在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后,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就十五大所着重解决的、也是广大读者十分关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从历史进程、现实状况和改革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回顾和展望。下面是这次访谈的记录。内容深入浅出,不懂经济的人也很易读,相信会有助于读者对十五大文件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施雷钧 《世界》2006,(5):44-47
没有一本书不是一个作者的灵魂。他创作了数以百首声乐以及大量的器乐、合唱、舞剧等音乐作品,但他仅仅只出版了一本《飞天——徐景新艺术歌曲选》,况且还“诞生”得很艰难。在众多的作品中,他最倾心于其中12首艺术歌曲,因为,那里有他灵魂深处的东西……——题记  相似文献   

17.
彼得·彼德罗维奇·谢苗诺夫,俄国著名地理学家、植物学家、旅行家,是俄国中央亚细亚考察活动的先驱。他于1856-1857年组织开展了俄国首次天山考察,是欧洲进入天山中心地带的第一人。他是俄国第一个提出广义地理考察理论的学者,主张对未知地区进行地理考察的同时,对当地居民和以及历史遗迹进行调查和研究,这不仅创新了俄国地理考察的思路,更为俄国独具特色的内亚研究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作为帝俄时期领导地理学会时间最长的副主席,谢苗诺夫将人文地理考察理念传输给普尔热瓦尔斯基、波塔宁、佩夫佐夫、科兹洛夫等俄国著名考察探险家,促进俄国史地紧密结合的内亚研究风格的形成,对俄国跻身世界重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行列做出了贡献。同时,尽管谢苗诺夫的天山考察填补了当时俄国,乃至欧洲天山研究的多项空白,但是不能否认,其考察与研究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沙俄政府的侵略政策提供各种珍贵信息。  相似文献   

18.
美光 《福建旅游》2005,(2):17-17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州市澳门路,馆前是一道枣红的屏墙。屏墙左右拱门上有石刻文字:南侧为“左海伟人”,北侧为“中兴宗衮”,屏墙正上方青石题刻”林则徐纪念馆”六个颜体大字,为林则徐外玄孙、已故的书法家沈觐寿先生题写。  相似文献   

19.
汪原放(1897.6——1980.4)学名家谨,乳名麟书,安徽绩溪城内人。父亲汪希颜1902年病逝时,汪原放只有5岁,随大叔汪孟邹生活。在仁里思诚丙等学堂初小毕业后,13岁的汪原放到大叔汪孟邹在芜湖开设的科学图书馆当学徒。1913年,汪孟邹到上海新办亚东图书馆,汪原放也随之到上海当大叔汪孟邹的助手。  相似文献   

20.
1918年,考狄(Henri Cordier)在为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撰写的讣告中这样评价他——"西方汉学第一人"。才华横溢的沙畹于当年1月早逝,终年52岁,身后留下了斐然可观的研究成果。在人们为悼念沙畹所作的文章中,考狄的那篇讣告无疑分量最重。这其中固然有作者文笔出众的缘故,两人相互熟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考狄于1890年创办《通报》(T’oung Pao),1904至1918年期间与沙畹共同担任期刊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