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长期的历史研究过程中,也为中国近代的文献学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学遗产。他的《中西回史日历》、《二十史朔闰表》、《史讳举例》、《〈元典章〉校补释例》(即《校勘学释例)、《〈旧五代史〉辑本发覆》、《释氏疑年录》、《〈艺风年谱〉与〈书目答问〉》、《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以及《通鉴胡注表微》等著作,都是珍贵的遗产。这许多著作确是我们读书治学的工具,但仅仅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他的文献学的遗产,那是很不够的。白寿彝先生说:“从  相似文献   

2.
清初以杨光先为代表的部分正统士大夫,遂奋起攻击汤若望和西洋历法,掀起了清初最大一宗反西教案件——"康熙历狱"。"康熙历狱"的实质就是中西历法之争,对清初士人的影响例如徐光启盛赞欧几里德之《几何原本》,以极其忠实的态度翻译出其6卷。他认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徐光启、李之藻等人是倾向于科学起源的多元论的,而且只有通过"会通以求超胜"的努力,才有希望走上近代科学大道。  相似文献   

3.
正编写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货币通史》,这件事情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钱币学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但真要做这件事情,当时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还在50到60年代,上海曾出版过彭信威先生所著的《中国货币史》(1954年初版,1965年三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到80年代前期,我们在钱币学和货币史的学术方面,比之彭信威先生,几乎没有任何进步。若要重新编写一部货币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空白。譬如历  相似文献   

4.
元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研究古代东埔寨历史文化的重要著作,记载当地社会风情四十则。其中第十三则名为“正朔时序”,记其时东人行用的历法等内容。20世纪初,法人伯希和力图从印度梵文给予解释;20世纪中叶,另一法人戈岱司认为它们是“真腊历”法,而非中国历法;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也力图给予解释,但均未获正解。本文认为,《真腊风土记》所记以十月为年首,称作“嘉德”,闰九月,乃中国秦朝历法;其余建除十二客、往亡、归忌、十二生肖均源自中国,仅“七曜日”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1849—1862年间,王韬供职于上海墨海书馆,在英国汉学家艾约瑟、伟烈亚力等人的影响下,接触并学习西方历学知识,又时常与数学家李善兰讨论中西历学,学术大进。1867—1870年旅欧期间,王韬与英国传教士湛约翰颇有往来讲论,指出了湛氏许多错误,为湛氏所服佩。王韬的春秋历学研究,不仅仅在于采用西方先进的天文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发覆了中国古代复杂的春秋历法,在历法的解释中加入了微言大义。王韬对春秋时期的历法及微言大义的论述,显著影响到理雅各《中国经典·春秋》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钱大昕(1728—1804年),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少詹士。四十七岁归里,先后主钟山、娄东、紫阳诸书院,课学著述不辍。著有《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潜研堂金石文跋尾》、《补元史氏族表》、《补元史艺文志》、《竹汀先生日记钞》等。钱氏治学,淹贯经史。段玉裁称其“于经文之舛误,经义之聚讼而难决者,皆能剖析源流”。凡小学、地理、职官、氏族谱牒、金石等“可订六书故实,可裨史传者,及九章算术,自汉迄今中西历法,无不了如指掌”。由于钱氏博涉不拘,兼通数家之长。因此他在校勘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今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法国汉学家葛兰言在其代表作《古代中国的节日与歌谣》中,将《诗经》与节日关联起来,看到农业节日与农民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他理解《诗经》的突破口,也成为他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的基础。在不断比对诗歌与《夏小正》《月令》等官方历法过程中,葛兰言发现了中国最古老文学中所隐含的古代物候历法,进而尝试解释这种农事历后来如何转变为官方历法,并且思考这种转变背后的政治历史原因。葛兰言之所以能够从古代文献中得此崭新的发现,应当得益于他的西方近代学术背景,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兴的古典人类学、宗教学理论以及涂尔干的社会学时空说。  相似文献   

8.
《通鑑胡注表微》是陳垣先生的名著,是他自稱的"學識的記里碑",涉事廣泛,體例獨特,問世七十年來一直受人推崇。但如認真檢閲,不難發現書中錯誤不少,有的"表微"實爲虚構,故作此文辨之。  相似文献   

9.
民间历史年代学家刘坦,针对唐兰、陈梦家二位先生运用所谓殷历论证夏商周断代年限,撰文以理清殷历的来龙去脉,指出殷历缺乏完整的历史纪年,且与《竹书纪年》并非同一体系,不能拼合使用。纬书中的殷历资料,更无利用价值。刘坦独特的年代学思想,一是审查相关资料的来源,决不能采用无稽之说;二是强调不同体系的历法之间,不可穿凿拼凑;三是对历法等知识体系,首先应正本清源,辨明实质,不急于直奔具体历史年代的考索。这对于当下改进治史方法和学术风气,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谢乾龙  杜阳 《神州》2012,(9):56-57
杜维运先生在《变动世界中的史学》中倡导的史学思想,多指的是与交动的世界相关的史学。代表着当前史学界主流的思想。他认为历史应如实直书,力求真实。不仅如此,他还对中国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注重历史著述的优美笔法,对后现代主义持批判态度,却仍客观的说其开创了写史的新方法。同时,杜维运先生具有开阔的视野,从整个世界来看待历史,注重在中西对比中研究历史。该书所论是其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全集》中所载(阳明)《年谱》、黄绾《阳明先生行状》、钱德洪《讣告同门》诸篇中所记阳明卒故的时日,都是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查陈垣《中西回日历》,可知其对应的公历为1529年1月9日。上海古籍书店1992年版《王阳明全集》的《代序》沈善谋、王凤贤写的《王阳明和他的心学》一文中即是记为1529年1月9日。将阳明卒年记为1529年的,我所见到的还有:陈来《宋明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三联书店1997年版);但有的书却把阳明卒年记为1528…  相似文献   

12.
刘宗迪  宋亚 《民俗研究》2024,(2):80-89+159
历法的发展历程,最早是物候历,其次是观象授时的星象历,最后才有基于天文观测而推算确立的成熟历法。物候历时期,根据特定物候现象确定新年的日期;星象历时期,则根据特定星象的出现确定新年的日期。《夏小正》反映了中国古代历法从物候历到星象历的过渡,它记载一月星象“初昏参中”,表明当时是以参宿昏中为岁首星象,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甲骨学研究证明,商代历法是以大火星黄昏南中天的夏历五月作为正月,夏主参星、商主大火的传说即反映了夏人以参星昏中为岁首星象、商人以大火昏中为岁首星象的纪时传统。  相似文献   

13.
历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结晶,它在天文与数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推算年、月、日的时间系统,对于历史纪年、农事活动乃至年龄计算,都有密切关系。中国历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既不同于以《儒略历》为代表的“太阳历”,也不同于以《回历》为代表的“太阳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这种历法起源很早,夏、商、周三代即有所谓“三正”,汉代的《太初历》已确立了中国历法的基本体系,南北朝时期的《大明历》又有进一步发展。在此之后,  相似文献   

14.
《史记》《汉书》史表研究是欧美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国内学界加深了解欧美中国史学研究发展历程、辨析中西史学交流互鉴具有典型意义。自19世纪末发轫以来,欧美《史记》《汉书》史表研究呈现出深度不断拓展、领域逐渐丰富的发展趋势,表现出充分重视中国传统考据成果、讨论范围相对全面、部分借鉴西方史学研究思路等特点。部分欧美学者通过《史记》《汉书》史表反思西方史学对非叙事性历史书写的偏见,促成了中西史学的深度互鉴。但是,欧美学者并未深入分析中西古代史表书写的异同。通过比较以优西比乌《编年史》为代表的西方史表书写与《史记》《汉书》史表可以发现,中西古代史学在探索通史写法的实践中,不仅有经验认识的相似性,也有历史观念的差异性。西方中世纪史表书写因秉持基督教神意史观,未发展出类似《史记》《汉书》史表般追求理解历史的丰富类型。  相似文献   

15.
论殷历纪年     
殷历是中国战国时期形成的古代历法之一,假托以商汤十三年为纪元之首,并不等同于殷代之历,而且原本早已失传,在西汉末年刘歆的《世经》中存有部分内容的叙述。在东汉,殷历又被更改和添加内容,因此更不能作为考订夏商周历史纪年的依据。然而历史学家唐兰、陈梦家皆曾将殷历结合纬书、《竹书纪年》来考证夏商周三代纪年,故此申述所谓殷历的起源、演变及其在历法上的内容实质,辨析所有相关问题之自古以来的谬误说法,揭示了殷历一向缺乏正确体系,指出殷历与《易纬》《竹书纪年》等不能混为一体运用,而《易纬》则毫无历史年代考证上的价值。这是很重要的历史年代学原则,如若违背,其研究古代纪年之结果,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滋生歧误,以致于离学术目标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6.
方中通字位伯(位白),号陪翁,安徽桐城人。方以智(1611——1671)的第二个儿子。生子明崇祯7年(1634),卒于清康熙37年(1698)。他的历史,据他自己说:“通五岁就傅,九岁入都,旋遭丧乱,困顿流离,变名姓为他氏子,十四岁而后归桐。”(《数度衍》,《与梅定九书》)“少嗜象数。初讯授时于汤子(圣弘),旣与薛子(仪甫)遊泰西穆(尼阁)先生所,适刊其《天步真原》成,语通,喜而交焉。”(《陪古》卷1,《中西算学通》  相似文献   

17.
《左传》在历史文学上的两大特色汪受宽历史文学是史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1981年,白寿彝先生的《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就以专门的一篇,阐述历史文学,亦即历史家对历史的文字表述问题,号召我们总结我国的历史文学的优良传统。回顾十几年来的中国史学史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在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前辈学者进行了中国占代兵器史研究的开拓工作。他们在困难的条件下,多方搜集资料,著文论述。例如马衡先生的《中国金石学概要》中有《占兵》一节,王献唐先生有《甲饰》一文,等等。特别是周纬先生,他收集了当时已发掘出土的资料,以及中外博物馆的藏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力图写成中国兵器  相似文献   

19.
由吴泽先生主编,袁英光、桂遵义先生合著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前不久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史学史研究取得的一项开创性成果。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何炳松等人倡导对中国史学史展开专门研究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这门学科日具规模和体系化。近十年来,国内的史学史研究更趋活跃,成绩斐然,出版的专著已不下十余种,如白寿彝先生的多卷本《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仓修良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刘节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稿》和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等。不过,这些著作,除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对近代史学有较扼要的叙述外,其余的均为古代史学史。这就使中  相似文献   

20.
日本加藤繁先生所著,《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一书,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货币的一部著作,这部书今天看来在历史金银币的研究中,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中国货币史研究中也应占有它的应有的位置。作者加藤繁先生(1880-1946)毕生致力于中国经济史、货币史的研究,一生发表了大量论著,其用功之勤,功力之深,涉及之广,使用中国史料之娴熟,相信每一个读过他作品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于大正十五年(1926)作为东洋文库论丛之六,由东洋文库出版发行,昭和二年该著作获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