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其中"采艾"这一生产方式,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而现在的端午节"采艾"习俗,现已在全国普及开来,甚至在国外也有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采艾"习俗的流变使其文化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在古今"采艾"习俗对比中探讨其文化意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在佛教中国化与世俗化的进程中,"替僧"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它首先出现于明代皇室的信仰习俗中。从现存资料看,清代帝室也存在同样的"替僧"现象,只是由于传世的可靠材料少,兼之皇室中的这种佛事活动也"并非雅制",因此,想要完整勾勒清代帝室这一信仰习俗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在十年动乱的"文革"初期,江青通过叶群指使江腾蛟(时任南京军区空军政委)等人,利用当时在动乱中随意抄家的混乱局面,蒙骗一些部队的指战员和中学的学生红卫兵,在上海进行了一次针对一些文艺界人士的"特殊"抄家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在于从这些人家中搜寻江青在上世纪30年代在沪活动的资料,以供江青对它们进  相似文献   

4.
查阅了一些姓名学和民俗学方面的著作,却始终未见到关于河北人"鸿号"习俗的论述,心中有所不甘。"鸿号"活动曾是河北省许多地方影响甚大的民间风俗,其内容又涉及到姓名文化的许多重要方面,对于姓名学和民俗学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这项活动演变到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5.
<正>《太公家教》是我國古代訓誡類蒙書之代表作,唐五代時期曾在我國西北的敦煌、吐魯番地區廣爲流傳。因此,在敦煌吐魯番文獻中有爲數不少的《太公家教》抄本留存。關於這些抄本,中外學者多有關注,發表了不少的成果。筆者也曾就敦煌本《太公家教》撰寫了《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1、《〈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補》2二文。近日筆者在研閲《太公家教》過程中,陸續接觸到之前未曾見過的日本寧樂美術館、日本杏雨書屋和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一些殘本,發現此前的成果對於敦煌所  相似文献   

6.
"佛事"习俗是一项在我国普遍存在的民间丧葬与祭祀习俗,通过对各种史料的收集整理,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习俗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7.
林磊  朱静辉 《民俗研究》2017,(5):140-148
在城市化语境下,节日习俗活动对村庄发展依然发挥着重要功能。通过以李庄元宵节为个案的考察,从日常生活和集体记忆两个维度对节庆习俗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村庄日常生活和集体记忆在习俗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再生产,同时两者再生产的过程也折射出村民感性与理性交织的行动逻辑和对村庄本体性价值的诉求。所以,在城市化语境下,村庄变迁的形式和路径并不单纯受社会转型影响,也取决于作为文化主体的村民对村庄功能和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麦娟娟 《神州民俗》2007,(10):31-34
梅州是世界最大的客家聚居地,客家人除却建祖祠、敬祖宗的祭祀活动,最普遍、最广泛的民间信仰和宗教习俗当属建“公王”坛、宫、庙和祭祀“公王”的习俗,其古老神奇与现代文明交汇的“扛公王”习俗,历史悠久,寓意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保护和传承这一客家习俗,是客家侨乡联系亲情、友情、乡情、祖国之情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学的角度上讲,自毁容颜的剺面习俗与早期先民所普遍存在的人体彩绘、黥面的做法相类似,同时具有辟邪驱魔的巫术功能、氏族认同的图腾意义和标新立异的审美内涵。从考古学和文献学的角度上讲,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很早就有剺面的习俗,其最初的涵义应该与表达悲痛、寄托哀思、祭祀祖先的丧葬行为有关。从民族学的角度上讲,唐人之所以部分接受了"剺面"习俗,恐怕与李氏皇族的鲜卑血统有关。但由于这种近似毁容的情感表达方式不符合温柔敦厚的儒教传统,因而在宋代以后未能成为汉族习俗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说“接■”     
《文献》2010,(2)
<正>一笔者在阅读《全宋诗》时,发现"接籬"、"接離"、"接■"几种词例:(1)去年河上送君时,我醉看君倒接籬。(苏辙《次韵王巩代书》)(2)酒酣登车接離倒,马上梁州霜月白。(陈造《从王守猎》)(3)景物会招山简醉,时时倒著接■还。(彭汝砺《和蜀公家居》)遍查《全宋诗》,上述词例的出现次数是:接籬22次,接離1次,接■126次。  相似文献   

11.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其中对文学风格,曹丕开创性地提出了“文气说”,并将气分“清浊”。对“气”与“清浊”的解读是理解曹丕“文气说”的关键。通过对“气”和“清浊”用法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清”“浊”的正确解释并非“阳刚”与“阴柔”,曹丕是尊“清”而贬“浊”的。  相似文献   

12.
从《新历史教科书》到《最新日本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年4月9日,日本有关当局通过了“日本会议”编写的高中教科书——《最新日本史》。本就“日本会议”与去年编写《新历史教科书》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的关系,80年代“国民会议”(“日本会议”的前身)教科书事件的原委,《最新日本史》出台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关联,以及《最新日本史》与《新历史教科书》的共同之处进行了剖析,并就《最新日本史》中歪曲和篡改历史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批判。指出日本教科书问题远远没有完结,国内外学术界应该密切注视日本教科书问题的动向。  相似文献   

13.
招怀政策在北魏王朝政治与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批来自周边政权与民族的人士进入北魏王朝后受到优待与重用,从而成为北魏政权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从文献记载中“上客”与“第一客”的事迹分析入手,试图对北魏招怀政策总体特征与核心原则进行简要的总结与归纳,力求从一个侧面阐发北魏招怀政策的重要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14.
“辽人”是明代东北地区的汉族区域群体,因长期的边塞生活而具有边疆特点的社会性格。后金进入辽东后,“辽人”有抗、殉、降、逃等不同的表现,反映出他们的复杂心态。清太祖晚年民族矛盾激化,“辽人”奋起抵抗,组成“岛兵”与“关宁辽军”两大军事集团,“辽军”遂成为抗金(清)主力。清太宗即位后,明、清双方展开了对“辽人”与“辽军”的争夺。清太宗调整民族政策,改善汉族待遇,并以军事胜利为后盾,重用、“思养”汉宫为政治号召,积极争取“辽军”,效果显,终于化顽敌为羽翼,大批“辽人”加入清军,为清朝开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晖 《民俗研究》2001,(3):140-151
<全唐诗>里,收有不少有关婚姻风俗的篇章,其中有元和进士、皇太子僚属陆畅以<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为题的两首.诗云: 云安公主贵,出嫁王侯家; 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理论的产生都有它特殊的社会背景 ,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和局限性。所以 ,把产生于特殊社会背景之下的理论运用于其他社会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研究“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和“后殖民主义”等概念运用于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功能 ,强调运用理论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张国宏 《攀登》2002,21(2):19-21
本通过阐述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致性,进而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把甲骨卜辞的结构分为"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几个部分,这对于卜辞的早期研究意义重大,但随着对甲骨卜辞研究的深入,这种分法逐渐显露出一些弱点,它不能真正揭示甲骨占卜祭祀的全过程,一些卜辞的性质被隐藏了起来.虽然学界提出了署辞、兆辞、果辞等术语,以期更细致的揭示卜辞的结构,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通过对卜辞...  相似文献   

19.
欧洲匈人的匈奴起源说在国内学术界早已几成定论。但该学说的史料、考古等诸多层面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马塞里努斯对匈人的记载是最早,也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关于匈人的历史文献。对该文献进行核对和翻译,并加以必要的分析,有助于古代史研究者对匈人与匈奴这两个民族的巨大差异有所认识。同时,在古典史料中还存在其他可能与匈奴人有关的线索,藉此可以勾画出匈奴人西迁后的历史活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