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阴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嘉禾俗称“七月半”,又称“鬼节”。节日的由来,渊源于道教和佛教。道教《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宫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夜诵经……佛教每年七月十五起举行盂兰法会,依《盂兰盆经》所示,乃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报父母生养之恩云云。” 新中国成立以前,嘉禾城乡居民都兴过此节,有的是过七月十四,有的是过七月十五。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七月半,是嘉禾民间的五大节日,七月半比前四节内容丰  相似文献   

2.
明代徽州祠堂大规模地兴起,宗族精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代徽州祠堂制度的形成是祠堂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过程,它突破了古典宗法制以及朱子《家礼》的束缚,包容和反映明代中期前后的社会分化和亲属关系的演变,从而吸引宗族精英主导祠堂建设,推动了明代徽州祠堂及宗族组织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赵书 《满族研究》2004,(4):88-89
七月十五是满族孝亲节,在进关前是满族的重大节日,进关后仍是北京满族重大节日,主要民俗事项有赛威呼、放河灯、赏月等。  相似文献   

4.
南北方不同的节日习俗表征出南北方不同的宗族文化。文章以南北方春节团圆饭习俗、祭祖习俗以及清明节扫墓习俗为例,来说明南北方宗族文化的差异,并对南北方节日习俗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宗族文化进行历史、生态环境、现实三方面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广东闻人屈大均在其不朽巨著《广东新语》中指出:“岭南之著姓右族,于广州为盛。广之世,于乡为盛,其土沃而人繁,或一乡一姓,或一乡二三姓。自唐宋以来,蝉连而居,安其土,乐其谣俗,鲜有迁徙他邦者。其大小宗,祖祢皆有祠,代为堂构,以壮丽相高。每千人之族,词数十所,小姓单家,族人不满百者,亦有祠数所”。屈氏之言,至少说明了自宋代开始,广州的农村地区,其宗族势力已颇为强盛。然而,就现存的历史文献来看,广东地区的宗族组织在宋元时期仅仅处于草创阶段。只是到了明代,随着广东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宗族人口的蕃衍扩大,广东宗族组织的发展才逐渐规范化、制度化。而明代广东宗族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对清代乃至民国时期广东宗族组织发展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宗族仪式团体的形成依赖于亲属关系的网络化机制及其运作过程。礼簿是宗族仪式团体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一种基于"五服"原则的"簿上宗族"。这种仪式兼经济团体与宗族谱系和墓祭仪式既相通,又有别,它既超越个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和道德观念,又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构成了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行动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瑶 《安徽史学》2016,(1):144-149
湖南湘潭阳塘的龙王信仰,作为周氏宗族的家神信仰,与宗族建构密切相关,其发展变化的背后具有深刻的地域社会文化脉络。龙王信仰在周氏族人记忆中是明初周氏始迁祖从江西带来的,由周氏族人轮流奉祀,是周氏宗族早期建构的重要文化符号。雍正初年,周氏宗族编修族谱、修建宗祠、举行祭祖仪式,宗族制度自此成为占有经济资源、展示历史渊源和社会地位的主要方式。晚清以降,周氏宗族通过经管老龙神庙愈益体现其在地域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龙王信仰对于地域宗族和社会结构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8.
宗祠祭礼是传统宗族深化血缘认同、维护生活秩序的重要仪式。从先秦《仪礼》的士人祭礼模式初创,到宋明宗族对《家礼》祭礼的继承、变革实践,女性在宗祠祭礼中的角色由居于核心地位的主妇逐步被边缘化为专司祭品的厨娘。女性祭祀角色的历史变迁表明岁时祠祭的举行是对宗族生活中性别秩序与伦常关系的维护与强化。  相似文献   

9.
月望节日序列,是指由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四个满月之日构成的节目序列。这是中国古代节日内部结构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节日序列。本文立足岁时文化整体性研究的学术立场,通过与重数节日序列的比较,探讨了月望节日序列存在的结构性意义。本文在岁时研究领域第一次对于月望节日序列的排列规则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均衡”与“重阴”为其排列的基本原则,并进一步对月望节日系列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特殊意义做了相应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外交问题发生以来,学商工各界均有救国团体之组织。昨省垣青楼界以国势日濒险恶,彼等亦负有责任,乃由清香堂发起组织青楼爱国团,一特于昨日下午三时许在樊西巷周礼义堂开成立大会,并请学商各界到场演说。计各花户到者如方松荣堂、王鸿福堂、周长发堂、金大屠琴庐等,计二十七家,共到妓女八十余名。首由主席某君报告开会宗旨,略谓今日青楼爱国团成立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周钢 《世界历史》2004,9(4):46-56
内战后至19世纪末,美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个被称为“镀金时代”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加大了对西部开发的力度。内战前尚被称为“美国荒漠”的大平原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开拓为辽阔的“牧畜王国”。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的流入,对促成美国西部牧牛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西部牧区在引资中也有一些负面教训。探究美国西部牧区资本流入的得失,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旅游及旅游文化是近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产业和文化。旅游文化由旅游和文化两个层次的文化现象构成,两者之间既具有融合性.也具有冲突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城市旅游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来源。城市旅游文化对于城市的现代化非常重要,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它对于城市发展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战后至 1 9世纪末 ,美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个被称为“镀金时代”的过渡时期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美国加大了对西部开发的力度。内战前尚被称为“美国荒漠”的大平原地区 ,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开拓为辽阔的“牧畜王国”。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的流入 ,对促成美国西部牧牛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西部牧区在引资中也有一些负面教训。探究美国西部牧区资本流入的得失 ,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20世纪前后两个时间段来探讨历代文人学者对《左传》行人辞令研究概况,分析前人时贤研究《左传》行人辞令的重点,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结合野外调研,研究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的行政变化和交通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下游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研究认为,从细石器时期到汉晋时期,塔里木河下游气候湿润,生态环境比较稳定,人类活动从原始经济向汉晋城邦文明稳步演进,对外交通便利,形成塔里木盆地东部重要的鄯善(楼兰)独立王国:东晋以后,气候逐渐变干,下游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线路被废弃,鄯善国消亡,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成为封闭的游牧区:18世纪中期以后,下游绿洲归属吐鲁番政区管辖,对外联系再次畅通,是因为这一时期气候湿润:19世纪末期,气候变化剧烈,再次变干,塔里木河下游与吐鲁番之间的政治、交通联系中断,开始属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上一级行政区管辖。  相似文献   

20.
藏、汉两地佛教经典及佛学之传播,直承印度晚出之大乘佛学,但罗汉信仰却在两地佛教中均占一席之地,尤其是于汉藏两地家喻户晓的十六罗汉(后演绎成十八罗汉),不仅与佛和菩萨一样成为信徒崇拜的对象,而且以之为题材的绘塑作品更是广泛流传,及至帝廷内苑亦多有供奉收藏。清乾隆时期为安抚蒙藏势力而极力推崇藏传佛教,此信仰尤以宫中为盛,帝室庋藏、绘制及供奉有大量藏风浓郁的十六或十八罗汉唐卡组画,其名称、图像特征、排列顺序乃至绘画风格等与清官旧藏的内地各派罗汉图相比,同中存异。乾隆帝及藏传佛教大师们在对藏密佛像进行大规模系统化与规范化的同时,也涉及了汉藏两地十分流行的十六、十八罗汉,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乾隆时期清宫特色的十八罗汉图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