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说的巴蜀化是考古学化。任何考古学化在自身的发展当中,都是和其它化交流碰撞、相互影响的,巴蜀化也不例外。在考古发现中巴蜀化吸收了许多外来的化因素,同时也输出自身的化因素。这些方面已有许多例证。现就巴蜀化和周边化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请各方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从现有考古材料看,早期巴蜀化到晚期巴蜀化之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引起巴蜀化早、晚期之间发生剧烈变化的动因并非来自巴蜀化内部,而主要是来自外部。大量考古材料可以证明,引起晚期巴蜀化发生剧烈变化的外来因素主要是越化,而不是楚化。晚期巴蜀化受越化影响主要表现在:1.晚期巴蜀墓葬与湖南湘江流域的越墓均为狭长形竖穴土坑墓,巴蜀化的船棺葬也是由越化传人的;  相似文献   

3.
梁静 《巴蜀史志》2002,(4):58-60
“巴蜀天府 地杰人灵 劼人先生 一代哲”李劼人先生是近代成都坛的一枝奇葩,他“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成名于斯”,其作品采用地道的成都市井方言俚语展现了旧成都的风土民情。他从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巴蜀化的强烈归属感,蕴涵着深刻的化内蕴和川西特色,无怪乎有人盛赞其作品为“描绘四川一隅近代城市、乡镇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巴蜀青铜器(尤其是巴蜀青铜兵器)是巴蜀化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化与工艺的系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为巴蜀青铜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料。本就巴蜀青铜器尤其是兵器研究作了部分整理与归纳。  相似文献   

5.
僚人入蜀后势力扩张至巴蜀全境,出现诸多不受华夏政治支配的隙地,使东晋对巴蜀的统治极不稳定。刘宋建立后着手恢复华夏政权对巴蜀的有效控制,通过设置军府威慑僚人,而僚人的叛服无常表明华夏统治力仍十分有限。萧齐诉诸武力的军事高压政策造成了蜀地的动荡,僚人势力再度活跃,由此设置僚郡对僚人进行间接支配。萧梁对巴蜀高度重视,对僚人的军事征服异常激烈,通过大规模分州置郡,王朝行政权力向僚地的浸透较之宋齐时代大为明显,巴蜀僚人自东北向西南渐次纳入统治,加速了僚人的华夏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吴怡 《四川文物》2002,(5):37-41
巴蜀青铜器在巴蜀明的发展进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从青铜垂入手,对它在巴蜀明进程中的地位及其特点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分析了与中原青铜器的异同,对蜀化的研究有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巴蜀史志》上(2001年第5期),看到马国栋、周明煊、孙正吉等先生评介《乐山市志》(以下简称《乐志》)的章。评认为《乐志》观点正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资料系统,内容充实,富有特色,有诸多探索和创新。笔深有同感。在这里,仅补充谈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冯志 《巴蜀史志》2004,(6):39-41
“言蜀不可不知禅,言禅尤不可不知蜀。”这句名言说出一个道理:要认识古代四川须从巴蜀禅灯着眼;要了解禅宗须从四川地方献入手。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巴蜀禅宗在中国佛教中最具特色,尤其是智诜创建的净众保唐禅派,曾经是唐代中国一个十分重要且影响深远的禅宗流派。  相似文献   

9.
文摘长廊     
《巴蜀史志》2005,(6):60-61
中国古代女性出游行为特征新探;客家研究史略;从“化自卑”到“化自信”——对“五四”以来中国三次化宣言的诠释;人精神与高等教育;清前期台湾学宫建设;“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论战国末秦汉之际巴蜀化转型的机制;……[编按]  相似文献   

10.
文翁是西汉时期的庐江人,因“文翁化蜀”的典故而倍受后世尊崇,成为巴蜀之地的圣贤。当下学界对文翁入蜀后的事迹探讨颇多,而对其入蜀之前的生活情况几无涉及。通过挖掘和梳理文翁居皖时期的史料,从中窥见早年文翁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学风民情,进而探究早期“皖学”的儒学特质及班固所言“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1.
浅析水井街酒坊的生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四川文物》2001,(6):31-38
水井街位于老成都城区的东门,该处曾是成都历史上有名的游乐胜地,历来名胜众多、寺庙林立、风景秀丽。自唐宋以来,经常在此举行大型游乐活动,从而带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更兼此地是水陆交通的枢纽之地,车水马龙,人气旺盛,这是水井街酒坊生成的人地理背景和化经济动力。巴蜀传统酒化源远流长,成就斐然,巴蜀大地可能是中国最早出现蒸馏酒技术的地区之一。成都的酒化则带有浓郁的都市酒化风格,历代酒业兴盛,水井街酒坊便是其中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12.
近年考古工作中,出土不少巴蜀铜印,除部分是汉字印外,大多数是未经释读的巴蜀文字。有些学者对于巴蜀文字的图象化、符号化的表现,认为不应视之为文字;孙华先生称之为“巴蜀符号”,四川学者则称“巴蜀图语”。李学勤先生对此有很好的论述,刻在印章上的如不视为文字,就难以解释了。高文先生等大力搜罗,汇编成《巴蜀铜印》一书问世(高文、高成刚《巴蜀铜印》,上海书店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从考古学上确认巴蜀化,是建国以来区域考古研究的一大收获。所谓先蜀化,是指蜀化的来源,其时代应早于早期蜀化的商周时期而处于夏乃至龙山时代这个年代范围内。它具有独特的考古学化面貌,孕育着早期蜀化,从考古学化的诸要素中能体现它是蜀化的直接和主体来源。  相似文献   

14.
以安阳殷墟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商代化,与以四川广汉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商代化,二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这两种化的异同关系在两地人们所穿这的服饰上就表现得尤为明显。殷墟玉石人俑所反映的中原商代服饰的总特征是,交领右衽(平民为直领对襟),簪发戴笄,有佩有饰,冠履齐全。式样繁多,贵贱有别。一幅上国衣冠形象,此可以称为后世华夏服饰制度的滥觞。从三星堆青铜人像可知,三星堆先民服饰大致接受了中原化的影响呈现出冕服、礼服的特点,有冕冠、有深衣,还有章纹与芾等;但又显示出与中原化判然有别的个性,即左衽、窄袖,有衣尾(燕尾),凫冠,这当是巴蜀地区古代土化的典型服饰风格。  相似文献   

15.
巴蜀文化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新的角度,对巴蜀化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认为巴蜀化研究目前已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但以经验层面的具体性成果居多,而以理性层面的灼识还不多见。未来的巴蜀明史的研究,将逐渐转型以考古发现为主,以献为辅。不仅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领域,而且需要传统思维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
段渝 《成都文物》2001,(3):51-58
化的开放性是所有明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中华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巴蜀明,自当不有例外。正因为古代巴蜀与其他区域明的广泛联系和相互影响,逐步造成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才使巴蜀明迅速融入秦汉时代中华明统一发展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7.
在秦征服巴蜀以后,秦帝国将秦民移入巴蜀、兴修封建城市、确立封建制度、兴修水利,巩固在巴蜀的统治。尽管从主观上来看,秦对巴蜀的战争以及其社会经济改革破坏了巴蜀地区百姓已经形成的生活现状,但是从客观上来看,其一系列政策便使得闭塞的巴蜀文化迅速地融入到中原文化,一直到西汉中,其原来的民族特征才真正消失。秦国在巴蜀成功的经济政策使得巴蜀地区的经济在原来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有效地支援了秦灭六国的战争,也对汉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发展中自身也不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邑五龙战国巴蜀墓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五龙公社机砖厂位于大邑县城东南2公里。这里是一处高出周围农田1—2米的平坦台地,台地西南为汉代以前的古河道,台地上曾发现历代墓葬。1982年4月、8月和1983年1月,我们配合砖厂取土先后在这里清理了五座土坑墓(图一),除M5为西汉残墓外,M1—M4均为典型的战国巴蜀墓葬,葬制、葬具及出土器物都颇具特色。现将四座巴蜀墓葬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绵竹年画     
岱峻 《巴蜀史志》2002,(2):62-64
绵竹年画是巴蜀化的重要构成,是一个浓缩时空的化符号,影响到人画、戏剧、雕塑,甚至民风民俗;2000年,四川省组织绵竹年画和川戏申报联合国教科组织设定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资遗产代表作》项目:2002年绵竹举办首届“绵竹年画节”,把年画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巴蜀人特安逸特好吃,所以这里不光是重庆火锅的发源地,折腾出的"川菜"也跻身"八大菜系"之列。就连名不见经传的寻常小吃也多如牛毛,渐渐将个"麻婆豆腐"和"夫妻肺片"闹腾得各门各派各家菜谱都可见,麻辣得全国山河一片红。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