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划图文饶宗颐1993年,上海博物馆黄宣佩先生寄来第35期的《中国文物报》,刊登是年四月至六月之间高邮市一沟乡龙虬庄遗址发掘的记录,其第一、二阶段文化的年代大致可定为距今5500年至6500年。据该报报导:于河边采集得一片磨光泥质黑...  相似文献   

2.
由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博物院、高邮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高邮龙虬庄遗址暨江淮地区古文化研讨会,1997年9月22~24日在江苏高邮召开。黄景略、张忠培、郑笑梅、高广仁、邵望平等来自国家文物局、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苏鲁豫皖沪浙等省市的考古学、历史学的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龙虬庄、唐王墩2处遗  相似文献   

3.
江淮东部是介于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区。自50年代初在江淮东部发现淮安青莲岗遗址并由此提出青莲岗文化的命名以来,江淮地区的考古工作始终受到考古学界的高度关注。而高邮龙虬庄遗址被评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在考古学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围绕龙虬庄遗址的考古发现,探讨江淮东部原始文化和青莲岗文化,以及淮河流域古文化,对于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高邮召开的龙虬庄遗址与江淮地区古文化的座谈会上,来自北京和苏鲁豫皖浙的专家各抒己见,本刊将座谈会上有代表性的专家的发言经整理后以纪要的形式刊出,旨在对江苏乃至淮河流域的考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苏高邮龙虬庄史前墓葬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寒 《江汉考古》2006,(2):40-46
本文利用江苏高邮龙虬庄史前墓地发掘材料探讨了龙虬庄史前人口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死亡高峰、人口规模等问题。笔者认为史前龙虬庄人们可能有意控制了女性人口的数量。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危险的生育过程都是导致人们过早死亡的原因。最后笔者通过静止人口模式和新石器人口增长模式两种方法探讨了龙虬庄当时大致的人口规模以及可能的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考古信息量的增加与研究的深入,对考古报告的编排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龙虬庄》确立了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化——龙虬庄化,编排形式上体现出化遗物和自然遗物并重的特点。报告对江淮东部古环境、遗址反映的经济形态、人地关系等进行了合理构建和研究。从其所揭示的大量信息来看,《龙虬庄》是一部多学科合作的新体例的考古学作。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北有一处距今约7000~5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龙虬庄遗址,该遗址在历史上尚缺记载。最先是由南京博物院下放在该地的张正祥、纪仲庆两位考古专家于70年代发现的。经援请国家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扬州博物馆、高邮市物管理委员会派员组成的龙虬庄考古队,于1993-1995年先后进行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获得许多重要发现和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龙虬庄遗址个案看史前家猪饲养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农业的发展会促进家猪饲养业的相应发展,但龙虬庄遗址个案研究则展示了另一种相关性。该遗址周围相对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弱化人们对家猪饲养的依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从更深的层次上印证了家畜饲养的被动发展的本质。龙虬庄遗址个案还显示了较强的区域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韩非子·喻老》说:"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商纣时的贤臣)怖。"这是所能看到的使用筷子的最早记载。纣是商朝的末代君主,距今3000多年,他已使用精美的象牙筷子(象箸),可见筷子的产生早有年头。从"箸"(又写作"筯")的字形看,早期的筷子是由竹木做的。纤细的竹木筷子要保存下来不容易,所以发掘古墓,已经找不到太早的竹木筷子实物。在被誉为"1993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苏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42  相似文献   

9.
《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龙虬庄遗址考古队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84万字,彩版12版,黑白版88版,插图、附表近600幅。  相似文献   

10.
<正>文明的曙光晨过龙虬庄,我便驱车直奔扬州。大约一万年前,今天的扬州已经成陆于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气候温润,物产富饶。龙虬庄、周邱墩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苏北水网地区无古文化遗址的空白,也表明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已经种植水稻,产生了原始的稻作文化。西周时期,周武王灭了商  相似文献   

11.
漫谈虬角     
传世的工艺品中,有一种翠绿色带花斑纹的雕刻物品,称做“虬角”,如虬角扇股、虬角筷子之类。虬是何物呢?《说文》云:“虬,从虫从乙,龙子有角。”《楚辞·离骚》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二者说法不同。  相似文献   

12.
邯郸县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试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985年我们在邯郸县西部丘陵地区发现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处位于户村乡康河村,一处位于康庄乡西店子村。西店子遗址在村北侧,地势较平坦,向北即起伏的丘陵地,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村南旁有一条季节性小河为沁河之南源;康河遗址位于村庄下及村北耕地内,村南即自西东流的沁河,遗址北高南低,但较平缓,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了解遗址文化层堆积情况,由我处进行了小面积试掘。先后在康河遗址开探方3个,编号K、H85 T 1、86 T 1、86 T 2在西店子遗址清理了一个遭破坏的灰坑(编号×、D、Z 85 H 1)·(图一)。  相似文献   

13.
龙虬庄陶文破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虬庄陶文破译刘志一1993年4-6月,江苏省高邮市一沟乡龙虬庄遗址的发掘,发现陶文陶片。其时代距今约5500-5000年(《中国文物报》1993年9月5日)。若将发表的陶文图版(见本期张敏文第47页图)上下转回则其上有独立可分的文字4个(右侧直行)...  相似文献   

14.
1995年。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考古人员在调查户县兆伦村汉代铸钱遗址的同时,在兆伦村西砖厂发现了一处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与河姆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环境考古学随着新考古学的传入而被中国考古学界所接受。50年代后,在自然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环境考古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把中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对具体遗址的古环境研究。这在我国目前已经充分展开,如周口店遗址、半坡遗址、龙虬庄遗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章丘龙山三村窑厂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山三村窑厂遗址(简称龙三遗址),地处泰沂山脉北侧冲积平原的南端,位于章丘县龙山镇龙山三村西偏北200米处,东距城子崖遗址约1公里,距章丘县城10公里(图一)。遗址西部是西河弯曲的河道,南部有济青公路东西穿过。遗址东西400米,南北40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1991年8月21日,由于连日的大雨,一股突如其来的山水,从穆棱市福录乡自平村居民郑喜春房屋后涌出,同时冲出一批文物.穆棱市文物管理所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经调查认证,这是一处金代遗址,面积约300米×50米.遗址位于自平村北部居民区中,地势平坦,紧临山脚,遗址南有一条自东向西流的小河,把自平村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其文化面貌表现出特有的多元性、过渡性和开放性。20世纪末在淮河流域发现和发掘了蚌埠双墩遗址、定远县侯家寨遗址、舞阳贾湖遗址以及龙虬庄遗址,出土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刻划符号,一些学者把它作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这些刻划在碗、盘、豆等器物上的刻划符号,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有关远古先民们的经济、生活、信仰等多姿多彩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
兴乐坊村隶属于陕西省华阴市桃下镇,西南距华阴市约10公里(图一)。遗址位于兴乐坊村南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该遗址是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遗址南北宽约500、东西长约600米,面积27万平方米。为配合潼(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建设,陕西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5,(5)
一侯马古文化遗址是春秋晚期的晋国都城遗址。自1956年以来,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发掘工作。1965年冬,在侯马遗址的东南部发现了大量的盟书,出土盟书的这一片遗址被称为"盟誓遗址"。盟誓遗址位于侯马市东部浍河北岸的台地上,距侯马公社秦村大队约一华里,同牛村古城以及和古城有关的铸铜、制石器等作坊遗址相距五华里,与浍河南岸上马古墓群隔河相望。面积约3800余平方米。在盟誓遗址附近,1957年、19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