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鹏飞 《风景名胜》2021,(4):0398-0398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关注和日益重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新共识。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绿色信贷,其在贷款审批时主要考虑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成果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的绿色配置,实现可持续融资。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建霞 《神州》2012,(28):149-14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本文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高潮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先进国家工业化带来的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也在中国重演,并且越演越烈。因此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日益为中国社会所关注,中国博物馆界也开始关注国际生态博物馆的运动。从中国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来说,也需要改革,寻找一种扩大保护文化遗产以服务社会的新形  相似文献   

4.
杨鑫明 《神州》2012,(24):203
从农村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生态经济的特点,探索生态经济的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以及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绿色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作用。随着近年来环境的不断恶化,维护生态环境是全球范围内每个国家的责任,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面对全球发展的新形势,积极采取环境保护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协调,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新形势下环境政策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生态旅游的发展意义,探究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环境政策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傅萍  王春英  周琴 《区域治理》2022,(12):35-3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可再生能源减少、不断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也给社会的稳步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借助科学高效的环境监测技术,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性十分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探讨了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宪臣 《攀登》2011,30(6):57-60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对环境保护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依然而临着严峻的生态困境。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频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也日益凸显;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治理虽有改进,但进展缓慢,中国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前景不容乐观。为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也在不断遭受破坏,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提出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意见,倡导新形势下企业和园区积极作用推广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现阶段,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国家环境保护服务行业也随之持续发展,但是在环保管家服务的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周寒波 《神州》2013,(5):53-53
生态文明城市是低碳经济体制环境下新生的城市发展形态,是建立绿色城市、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过程,是环境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低碳生活新理念的集体体现形式,科学、合理地构件生态文明城市体系和指标将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推动我国生态城市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文山州)发展生态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文山州生态旅游业的现状,指出文山州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发现,文山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生态旅游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引导、支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夯实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生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谢红彬  钟巍 《人文地理》2002,17(2):67-69,66
纵观极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在气候环境自然演化的背景下,人地关系存在着时间与空间上的两种变迁。从历史时期看,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地关系大致经历了依附自然、干预顺应自然、干预自然、回归自然四个阶段。从空间上看,表现出人类"逐水而徙","依水而居"的相互关系。各个阶段以气候环境变化为背景,以水资源为主线,表现出人地关系演变的时空特征。塔里木水系的瓦解和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化以及胡杨林植被面积的缩小,说明近100年来人类活动对人地关系的演化逐步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views natural resources as production factors to be exploited for the benefit of society. However, for this exploitation to be sustainable it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nservation and/or renewal of the resource. Increasingly, development projects have come to regard natural resources as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that must be exploited in ways that ensure future generations can also benefit from them. This process has been termed “patrimonialization”. In this article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structiv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s are closely linked and the role of innovative milieux in defining the nature of local development projects is examined.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heritage as par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 Heritage is taken to include both the cultural and natural spheres to incorporate people, activities, landscapes, monuments, landmarks, artefacts, and nature. Heritage planning then involv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o prepare for its stewardship,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society. This perspective leads to broader questions on approaches to heritage planning where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is considered specifically with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 just a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studied separately in specialised discipline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in developing resource‐management plans the effects of cultural resources 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vice versa, must be integrated and addressed. Seoul, Korea, an historic metropolitan city that has gone through rad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s examined as a case study. It identifies how the city is integrating sustainability of the contextual associ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 promotion of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4.
15.
The needs of optimal resource development policy in the Soviet Union have given rise to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discipline concerne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Evaluations are made of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or resources or an integrated natural complex as a whole (the “object” of the evalu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articular elements of society or society as a whole (the “subject” of the evaluation). Evaluations may be in terms of social utility, economic cost, technological feasibility, or medical-biological requirements. A number of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remain to be solved in evaluative research: (1) comparability between evaluations of particular elements and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s or resource complexes, (2) commensurability of various categories of evaluation (social, economic, technological) of a particular type of environment or resource, (3) the problem of weighting individual elements in integrated evaluations; and (4) the question of converting physical measurements into evaluations on a point scale.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促进两者互动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其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相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编制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永洁 《人文地理》2003,18(4):84-88
本文从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出发,对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及可应用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从(1)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正确认识(2)注意建立可能的生态资源资料库(3)注意寻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想化模型(4)进行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5)制定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导则等五方面提出如下观点: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建立生态环境要素资料库及建立生态因素单因子图层库,是客观、科学编制生态区划的基础;以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前提,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理想化平台模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化模型的最佳结合,才能构筑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想化模型;以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环境安全为原则,以环境合理功能为目标,才能制定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为确保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设要求,保障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有效性,制定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导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园林建设为工业化进程的人类优化了生存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为城市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园林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化思想在本质上与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理念有着一致性,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同生共进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并针对生态环境重建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重建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最后就生态环境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探讨--以江苏沿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从沿海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分析切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构建沿海生态旅游资源价值体系和评价指标。以江苏沿海为例,从哲学、认知论的层面上,分析了沿海生态旅游资源的旅游(审美)、生态(伦理)、经济(功利)价值,从景观生态学、旅游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符号学等交叉学科出发探讨了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尺度和过程,最后举例适合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梳理了评价的主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