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明代原来流通纸币大明宝钞,发行后很快就贬值。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纸币的流通范围越来越狭小,至明末只是象征性地存在。天启时给事中惠世扬曾奏请行钞,崇祯八年(1635)给事中何楷再次提出,都未被采纳。到崇祯末年,又有蒋臣以此为敲门砖,因而演出了一场闹剧。  相似文献   

2.
游朴的政治生涯起于明朝张居正改革初期,与张居正改革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历史事实表明,张居正改革为初仕的游朴搭建了彰显政绩的平台,创造了仕途升迁的政治环境:游朴非凡的才干和他在地方卓有成效的工作,从客观上推动了张居正改革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张居正是我国十六世纪的大政治家。从万历元年至十年的短短执政期间,札札实实、任劳任怨地办了几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对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从而也表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获得的成就,即使是与他政见不同的反对派,也难以否认。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分歧,“毁誉不一,迄无定评”。赞扬者推崇他为古代政治家中杰出的典范,说:“除却伊、周只此人”,指责者却骂他为心术不正的奸权。例如清人谷应泰,在其著作中痛斥张居正是“特危倾陗刻,忘生背死之徒”,“包藏祸心,  相似文献   

4.
正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朝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江陵神童,仕途顺利张居正幼时名白圭,虽年纪很小,但聪颖过人,是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他5岁识字,7岁就通六经大义,10岁就能写文  相似文献   

5.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生于嘉靖四年(1525),卒于万历十年(1582)。小时候就非常聪敏,15岁的诸生,写的文章十分精采,巡抚顾璘见了惊叹道:这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隆庆元年(1567)任内阁大学士,六年至万历十年(1582)六月为内阁首辅。  相似文献   

6.
在明朝到万历之前,政府失去了对税源的控制。为此各地也曾试图清理田地、制定条例进行税法改革其中包括著名的一条鞭法,但是大多都半途而废。如再不改变税收现状,国家机器将无法运转,税法改革已势不可挡。如何改革是放在万历当朝首辅张居正面前的首要任务。面对上述问题,他也开始了以一条鞭法为中心的税法改革探索,但他的改革措施却取得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是有明一代杰出的内阁首辅,明朝自嘉隆万以来已是弊政丛生,对此,他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革,挽救危亡。任职期间,他认识到唯有手中大权独揽才能保障改革成功,由此他谨慎从政,万历十年升任内阁首辅;身居辅臣,他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并委以重用;又敦本务实,改革学校教育;宜时宜民立法、严于执行法令。经过改革,万历十年出现海内殷阜、法度修明的盛世局面,正因为张居正的努力,明朝危机得以暂时缓和。  相似文献   

8.
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官员数量渐增,国家财政开支加大,裁革冗官成为此后政治生活中不断议行的内容。张居正之前,已有多起裁革冗官之事,张居正担任首辅后,更大力推行裁革冗官的活动。这场裁革冗官活动共经过了四个阶段:万历八年为开始阶段;九年正月为高潮阶段;九年二月至九月为继续发展阶段;九年十月至十年六月为收尾阶段。所裁冗官推测当在一万员左右。张居正去世后,由于政局的变化,其所裁冗官陆续被恢复。张居正裁革冗官失败的原因有:活动本身有过火之处;在裁革冗官时对官吏的利益考虑太少。  相似文献   

9.
论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借鉴袁穗仁(一)张居正改革万历初年进行的张居正改革,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大的一次政治改革。当时的社会,一方面是“一田二主”的永佃制已经较为广泛的存在,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雇佣劳动使用日渐增多,货币地租逐渐...  相似文献   

10.
张居正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家、改革家。他针对明朝考察制度的混乱不堪,弊端丛生,政令不能得到有效的传达和执行现象,同时又为了挽救明中后期以来逐渐衰落的国家,推行改革,从而使吏治清明、国库充实,但是此法在张居正生前效果显著,死后却危机重重,后人对张居正改革的成与败众说纷纭,因此,下文从考成法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海军在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中的节节胜利和国民党统治区内民主运动的空前高涨,以及国民党海军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特别是由于中共的各级组织和人民解放军敌工部门,主动积极而卓有成效地进行了瓦解敌军工作,于是国民党海军也和国民党陆军、空军一样,纷纷起义、投诚。从1949年2月至12  相似文献   

12.
明代张居正改革,是封建社会后期最大的一次改革运动。作为我国古代为数不多的经典改革,无论对当时还是对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张居正政治、经济、军事等改革措施入手,分别论述了其对明代北部边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家法     
“治家”与“治国”,其事不同,其理则一。我国历史上许多进步的政治家大多恪守“欲治其国,先齐其家”的古训,较好地处理“治国”与“治家”的关系,做到治国有方,齐家有法。明代中期的张居正就是如此。他在隆庆元年入阁、万历元年跃居首辅。在职期间,他矢志改革,励精图治,十年揆席,治绩灿然。他不仅工于谋国,也善于治家,反映了一个封建改革家的品格。本文从有关史实中辑集二三事例,管中窥豹,以见一斑。“科条既布,以身先之”内阁首辅,位极人臣。但张居正从不自视特殊,对于朝廷的各项法令,总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曾反复申明,“为政,必贵身先”,“导民以行不以言”。万历初年,为改变全国驿递的混乱状况,张居正大力进行整顿,规定非公事、无勘合一律不  相似文献   

14.
南山  徐卫东 《中华遗产》2007,(11):16-19
《帝鉴图说》书影。该书是张居正为教育年方十岁的神宗皇帝而亲自编写的执政教科书,目的是要引导小皇帝以史为鉴,学习为君之道。可是历史和张居正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神宗皇帝当政后,不仅贪利,而且怠政,二十多年不上朝,把好好的一个大明王朝折腾得家底朝天,只有等死的份了。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济源县位于豫北西部,其南临黄河与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山西为邻,扼晋、豫孔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85年我们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两块明末碑、碣,现介绍于下,并对碑碣中反映的明末农民起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布政使司右参议荆之琦》碑(以下简称《碑》): 该碑现存济源县王屋乡阳台宫玉皇阁东侧,高约2米,宽仅0.68米,厚0.18米。该碑圆首正中楷书“钦差”二字,两侧阴刻双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明朝有作为的政治家,张居正的用人思想难能可贵。其用人之准确且能将所用之人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助其改革一臂之力。张居正不是完人,但是他竭尽全力地去改革,去治理朝政,给人留下了敢于担当、忠诚待国的印象。正如他所说:"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他为国选才用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作为明朝中晚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他担任首辅期间所推行的万历新政,对后世影响深远。取得万历新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高超与独到的用人之道。本文从四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张居正的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18.
解放初期,接收国民党政府旧法院时没有来得及彻底破除旧的司法制度,对旧司法人员也未进行严格的甄审和必要的改造。旧司法人员占据了审判部门,旧法观念统治着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9.
明朝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时曾一度改变了明中叶长期沉闷、黑暗的局面,给日趋腐朽、危机四伏的明王朝带来了一线中兴的微光。历代史家将此归功于张居正创行的考成法。张廷玉的《明史》说:张居正“为考成法以责吏治”,“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严。”夏燮的《明通鉴》说:万历元年张居正“立章奏行考成法”,“自是政体为肃。”《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考谷应泰也承认:张居正执政“严考成,核名实”,“一时治绩炳然。”既然考成法如此重要,那么,考成法又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呢?它在张居正执政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本文作一粗简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居正之死     
张居正是明朝最杰出的改革家。他"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从1573年出任内阁首辅开始,便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浪潮,从而使本已衰颓的明王朝统治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