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高窟屏风画是敦煌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兴起于盛唐,经过中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发展成熟。盛唐后期,变文由中原地区传入敦煌,到了归义军时期已经十分盛行。屏风画的发展过程中,与敦煌变文逐步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关系,尤其表现在创作题材方面。莫高窟屏风画由于所处石窟中的位置、采光等因素,是不太适合直接配合变文讲唱。  相似文献   

2.
唐李徽墓壁画中的六扇花卉屏风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花卉题材屏风画,其时正处在花鸟画萌发的关键阶段。作为精英性质的创作,花鸟屏风在发展初期以“祥瑞”的面貌出现在墓室壁画中,而其于中晚唐时期则演变为图像配置格套中的元素,成为表现内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转变背后是日益增强的家庭观念、家族意识及由其所引发的丧葬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初遇日本     
今天早晨,经过一夜颠簸的痛苦,舷窗外展现出两块灰色的大岩石,岩石上布满绿色条纹,上面长着两棵深褐色的矮小松树。岩石下面有条船,为取得色彩与精美的效果,船是用自檀木造的。带有饰边的乳白色船帆迎着晨风飘动着,一个有着乳白色面孔,穿靛蓝色衣服的男孩在拉船缆。岩石、树和船组成了一幅日本屏风画。我发现,陆地不是给我的错觉。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7)
正一、法常牧溪的生平及所处时代背景牧溪禅师,法号法常,在中国古籍中的记载少之又少,即是有记载也是寥寥几笔。牧溪的生平众说纷纭,记载混乱,矛盾重重。徐建融结合了宗典《中国画史上的三画僧》和徐邦达《僧法常传记订正》的一些观点,汇集中国及日本的许多材料,对法常的生平进行了较  相似文献   

5.
房学惠 《收藏家》2006,(4):49-54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日本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但是日本人在学习、接受中国绘画的同时,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模仿,而是将中国绘画与日本本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有机融合,使日本绘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与中国绘画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在继续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日本传统绘画的同时,主动学习西洋绘画中的某些表现技法,从而开创了日本绘画艺术的新境界。中国是日本绘画的收藏大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部分博物馆、文物商店、工艺品公司、画廊以及私人手…  相似文献   

6.
王趁意 《收藏家》2013,(8):77-80
笔者在《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探秘:中日画纹带佛兽镜的同模镜考》一文中(以下简称为《中日同模镜考》),经过充分论证,确认了《中原》佛兽镜(图1)、日本御猿堂佛兽镜(图2)、京都佛兽镜(图3)是同模镜。三面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是同模镜的结论,对中、日画纹带佛兽镜铸制地、出土地的探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佛兽镜是十年前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7.
张锋 《收藏家》2000,(9):16-19
辽宁省博物馆度藏有大量的日本画。这些作品从入藏时间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原藏品为主,即1949年东北博物馆成立时的接收品;第二阶段以征集品为主,即东北博物馆成立后该馆从流散社会上的日本画中选购的作品,其中包括富冈铁斋、桥本关雪等日本画大师的代表作。这批作品,若从来源上分析,当是侵华的日本高官和巨商们在日本投降后遗留在当地而未来得及带走的。若从当时日本画在  相似文献   

8.
王趁意 《收藏家》2013,(7):25-29
据中日专家学者的发掘、研究和考证的结果,画纹带佛兽镜是出土、流行于日本3世纪中期到4世纪初,来自于中国的有佛像纹饰的铜镜,是"舶载镜"的一部分。日本现存有二大类不少于六面画纹带佛兽镜,中国至今尚未有一面画纹带佛兽镜的出土报道(图1)。  相似文献   

9.
刘晓路 《收藏家》2000,(3):36-38
《“于怀”旧藏的日本画》(上)发表后,受到一些朋友的关心和垂问。又有收藏者转告我,于怀原是东北的知名画家和收藏家,大约出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去世。因此,于怀的面影稍微清晰了一点。我一方面拜托他了解更多的情况,一方面借此机会谨表谢意,感谢朋友们的鼓励,继续将全文做完。坚山南风《鱼梁图》(图1),绢本着色,126.0×41.0厘米坚山南风《鱼梁图》,局部(图2)画家题款:“南风”,钤“南风作”印。于怀题签:“坚山南风画《鱼梁图》,丙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古坟时期众多的墓室里出土了大量中国古铜镜,它们是三国时魏明帝赐给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的铜镜,这些铜镜帮助和佐证了日本大和王权的建立,并对日本三角缘神兽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贤发 《收藏家》2005,(9):19-22
日本画与日本民众的生活、建筑环境紧密相关,据有关资料记载,在隋代日本文化就已经与中国有过交往,但真正同中国文化的交往则始于初唐。从那时起,中国文化开始系统进入日本。确切地说,日本美术从造型的感觉和内容的构成上完全继承了唐代的文化特点。日本画全以初唐美术文化为基点和核心,同属于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高僧鉴真是中日佛教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历尽艰辛,东渡弘法,使日本的佛教发生了新的变化,被称之为日本新佛教。本所论述的即是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从中亦可看出七、八世纪时中日化交流的盛况。  相似文献   

13.
《民俗研究》2021,(4):142-147
经变画虽与佛经密切相关,但毕竟是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观察、想象与呈现,乃是佛国世界与世俗社会共寓的重要载体。莫高窟经变画以生动形象的图像内容、人物风格和画面构图,阐释佛经教义,映射出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进程。魏晋至隋唐时期,莫高窟经变画中原本处于中心位置、高高在上的佛陀日渐走下神坛,走入世俗社会,其人性日益多于神性。在这一过程中,经变画内容日渐丰富,世俗元素不断增多,彰显出佛教世俗化的整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唐朝时期,渤海作为唐朝的边疆民族政权,与中国的邻国日本进行了长期的交往,在交往中两者有共同的利益,也有过摩擦与争执,但是友好往来始终是其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追溯两者的交往初衷、谈论其交往内容,进而阐述两者交往的意义,渤海与日本的交往满足了双方人民的经济需要,促进了唐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多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波动和曲折,其原因既有国际政治环境的因素,又有中日双方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的政策和措施上的问题。而在各种因素当中,日本的社会思想意识,特别是对华认识的变化应该说是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本文仅以冷战后日本社会思想意识的变化与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的相互关系为考察对象,从国际政治环境、社会体制、舆论的变化进行考察,并进而分析今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动漫大国,极力向世界推广其动漫,同时使日本的社会文化潜移默化地被世界了解和接受。另外日本动漫也不乏色情、暴力和歪曲历史的内容。本文主要讨论日本动漫对我国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谈日本阳明学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瑞 《神州》2012,(11):26-26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阳明学受到了先秦孟子心性之学的深刻影响,建立在儒家身心修养的实践哲学之上,在日本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被传播、发扬光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阳明学;日本阳明学对日本维新变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交流过程中,辽宁地区因特殊的地缘、历史、政治等因素,与日本的交往也较为特殊和密切。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上古至隋唐时期的辽宁地区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历史,希望通过对文化交流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进一步解读,推动辽宁与日本在文化、社会、经贸上的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刘学 《日本学论坛》2005,(3):209-211
当代日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金融大国。寻求其发展根源.就在于国家重视教育。而战后日本的教育又深受美国的影响。二战后。美国占领了日本。对日本封建式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实行了战后民主化改革。在教育方面,对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旧式教育进行了批判,以完善人格、尊重个性、实现社会均等为基本内容,以民主思想作为教育改革宗旨.极大地推行美国教育模式.即所谓的“美国化”。  相似文献   

20.
钟铃 《神州》2012,(5):218-218
由于一衣带水的关系,中日之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恩怨纠葛,及其相似的文字,及其相似的人种。然而,在如此相似的背后却有着及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在亚洲人眼里日本这个国家是能使人热血沸腾的,正因为它给人带来了太多的伤害和痛苦使人们在了解它的时候变得片面。也许从西方人眼里去看更容易发现它的不同。那么我们就借助西方人的眼睛,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一个更加客观的日本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