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启动续志工程之初,方志界有关专家即指出续修志书应该设置“补遗”门类,把第一届志书漏记的内容在续修志书中补记完整,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2000年3月发布了《关于续修地方志的几项规定》(讨论稿),《规定》的第4条指出:续修志书应当包括五项内容:(1)承前简述;(2)续修正;(3)专题记述;(4)补遗和考订;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红楼梦》创造的化渊源,曹寅藏书一直备受红学家们的关注。《楝亭书目》是曹寅于晚年编撰的私家藏书目录,但不能他的全部藏书。笔据涉猎所及,拾阙补遗,交《楝亭书目》未能收入的曹寅藏书,汇编到一起,共有二十三种,且多数是善本书,其中有的散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藏于高等学府,还有的流传到海外。  相似文献   

3.
补遗,就是把前志遗漏的内容在续志中补记完整,还历史以本来面貌。首轮新志编修大多是在理论、人才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始.因为志书涉及的时限长、内容广、字数多,难免会有遗漏和错讹。2000年3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发出《关于续修地方志的几项规定》(讨论稿),其中第4条指出续修志书应当包括承前简述、续修正文、专题记述、补遗和考订、附录和索引5项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第二轮县志编修中有关前志补遗勘误的问题与《补遗勘误在第二轮县志编修中的作用》一文的作者海佐良展开商榷。作者不赞成将所有补遗校勘的内容置于志书的末尾,主张放入相关章节中。  相似文献   

5.
作为续志五项内容之一的“补遗”工作,本文作者论点鲜明,论证有据有理有力,并从端正“补遗”态度、树立“补遗”使命感、确保“补遗”完整性三个方面发表了作者的观点。编者认为,此文对指导我省做好续志工作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观点值得我省方志工作者借鉴,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傅史》,傅山撰,分为上、下及补遗三部分。其中,上收录32人,下收录19人,补遗收录43人,共95人。丁本《霜红龛集》仅收录上、下两部分,且只有评论,未收本传。补遗部分,则全部未收。本文据新版《傅山全书》撰写。新版《傅山全书》不仅将《傅史》包括《补遗》全部收录,而且还依据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傅山手稿进行了校勘和补充,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献》2021,(3)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一书约在乾隆中期传入中国,颇得乾嘉学者的重视。但在阮元翻刻此书之前,乾嘉学者大多只能通过借抄的方式了解此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高邮王氏旧藏《七经孟子考文补遗》抄本、北平图书馆旧藏吴骞抄校本《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录》,恰可作为考察乾隆中后期此书在学者们之间流传、阅读、研究的佳证。这两个抄本反映出乾嘉学者对《考文补遗》关注的不同面向,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前者为高邮王氏父子旧藏,留有钱坫跋语,可知钱坫在四库开馆后不久即抄出《考文补遗》;后者为吴骞出于校正经文的目的向鲍廷博借抄而得。而大约同时期,卢文弨、周广业等浙江学者皆曾借鲍氏此本校经,对《考文补遗》寄予莫大的关心。  相似文献   

8.
《平定州志补》补志之遗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图通过《平定州志补》及其对补遗资料的遴选、有关注意事项的论述,为正在进行中的第二轮志书如何补遗,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补遗”,续修志书中所特有的篇目和内容,即把前志遗漏的内容在续修志书中补记完整,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对前志进行补遗历来是编修续志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早在2000年3月份发出的《关于续修地方志的几项规定》(讨论稿)中,就将“补遗和考订”列为全国续修志书的五项内容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从目前所见到的几十部续修县市志篇目和几部已经出版的续修志书,除四川《大邑县志续编》等极少数县志外,大多数都没有设置“补遗”门类,更不要说补记前志漏缺的历史事实。为了认真做好续志补遗工作,笔者结合本地实际,就前志究竟遗漏了哪些内容,为什么会遗漏?在续志中应该补记哪些,以及如何补记浅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0.
秦邕江 《广西地方志》2006,(2):60-62,103
补遗勘误是我国古代续修的传统。历代志书续修时,一般都要对前志的优劣得失作一番总体评价,然后在序、跋、凡例中提出本次续修的办法和主张。首轮新编方志由于种种原因留下了不少遗憾。对前志作一整体校勘,并在续志中进行补遗勘误,不仅能弥补前志的遗憾,而且还能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使续志从一个更高的起点开始,有效地提高编纂质量,修出名志佳作。本文认为补遗勘误工作做得好,一定能有效提高续志的编纂质量,并择要介绍了目前续志对补遗勘误的几种体例设计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