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拳拳之心情系文学 自从巴金与文学结缘之后,在六十多年的笔纂生涯中,他踏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有力的足印,他将自己的情与爱全部奉献给了广大读者。 进入晚年的巴金,生活是紧张繁忙的,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原计划写完五集《随想录》,就停笔告别文坛。可巴金自感还有许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完,他实在不愿辜负广大读者的热情企盼,所以又情不自禁地提笔续写起《随想录》来.由于手抖给握笔写作带来很大困难,但他并未放弃写作计划,每天仍坚持一定时间的写作,哪怕是写上几百字。为了给后人多留下些有用的东西,巴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编辑《巴金全集》上…  相似文献   

2.
“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巴金大型摄影图片展览巡礼唐文一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巴金与二十世纪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与此同时,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图书馆、中华文学基金会、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大型摄影图片展览《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巴金...  相似文献   

3.
巴老,走好     
祁鸣 《世界》2005,(11):4-5
我做了我可以做的事,我做了我应当做的事——巴金走了整整一个世纪,终于要歇脚了。那个叫巴金的老人,走了。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取名字有很多的讲究,巴金的本名和字,应该和《诗经·召南》——《甘棠》里的诗句“蔽芾甘棠”有关,所以他的字应该念fei甘。“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陈子展先生把这两句诗直解为“小枝叶遮盖的甘棠,不要剪去,不要斫伤”。世界上最锋利的刀剪,是时光。整整一个世纪的光照在叫这个名字的老人身上,他被修剪,被斫伤,却也因此而发出光亮—  相似文献   

4.
陈思和 《纵横》2014,(11):42-46
记得我们说起了无政府主义,但巴金先生显然不愿意就这个话题深入谈下去,他有点激愤地挥着手,说:“这别去管它,他们要批判一个对象总是要把无政府主义拖去陪绑’的,这个问题以后再说,现在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赵兰英 《世界》2005,(8):68-69
“不要重建我的故居”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不少人到成都时都想去巴金故居看看,但无法如愿。因为,巴金故居已经不复存在。四川的父老乡亲对没有保留巴金故居而深感遗憾。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省委同意,并且成立了筹备小组。巴金知道后不同意,对侄子李致说:“不要修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相似文献   

6.
函贺“巴金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刘忠德时值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先生90华诞之年,欣闻“巴金与20世纪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谨向会议又致以热烈的祝贺。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长达7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  相似文献   

7.
1985年,八十一岁的巴金,作为新增补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到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彼时,巴金的身体情况并不理想,但他坚持要去北京。他说:“以后年纪大了不可能再来了。”3月23日,巴金随上海代1表团抵京,前后住了十八天。除参加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主持中国作协四届二次会议及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典礼等活动外,他还看望了病中的冰心、叶圣陶、周扬等老友,见到了邓颖超、沈从文夫妇、孔罗荪夫妇。这似乎是他此行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次北京之行是巴金的最后一次北京之行,笔者全程陪同,见证了他和老友们的珍贵友情。  相似文献   

8.
<正>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1))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则将这一研究思路,形象地比作“祖孙的方法”。此种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面有他的子孙。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2)) 这个方法也为我们观察中共二十大,并通过它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9.
明红 《炎黄春秋》2002,(6):62-63
巴金是四川成都人。他于1904年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1936年,巴金在大上海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年轻一代。此时巴金收到了许多的书信,追求他的人很多,来信中,有一女生写的信最多,言词却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高祖父李文熙.号介庵,是巴金家族入川第一人。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名叫李璇、李玑、李瑶。这出于《尚书·舜典》中的“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其中李瑶是巴金的曾祖父。“瑶”字,指美玉,用在他名字里既入典故,又与兄长们同部首偏旁。李玑号“在衡”,也出自此句。李瑶号“宗望”.则出自这一段里的下一句:“肆颊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相似文献   

11.
周瑞金 《世界》2005,(12):6-6
巴金走了,悼念巴金的热潮也退了。近日,我静下心来,把巴金逝世以来媒体上发表的报道、文章、专题,大体上浏览了一遍。脑际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我们对巴金最好的告慰是什么? 人所共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一生有两个辉煌。第一是他在青年时代创作小说《灭亡》、《家》、《春》、  相似文献   

12.
李辉 《名人传记》2020,(3):69-73
1978年2月,我进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大约年底期间,我与同学陈思和兄聊到巴金,提到我们是不是可以研究巴金,他当场说,好呀!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对巴金的系统研究。走进中文系资料室,见到了贾植芳先生。1955年贾先生被打成“胡风分子”,关押在提篮桥监狱多年。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他熟悉农民,热爱农民,一生扎在农村写农民。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味,吸引着各个层次的读者,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他能写出各种形式的文章,通晓民间的吹拉弹唱。毛泽东誉他为“人民作家”,胡耀邦把他同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老舍并列,称为“中国近代的大文豪”,“语言艺术的大师”。可悲的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却在“十年浩劫”中历经摧残,蒙冤去世。而他离开人间时,竟然还背着一个“贫下中农的死敌”的罪名。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名人巴金,今年11月25日是他100岁生日,他住在上海医院里。因为有些领导届时要前去祝寿,所以,在他家乡成都举行的纪念活动,就提前在11月21日举行了,我有幸参加了这个盛会。  相似文献   

15.
早上改日记,最后一本是小杰的,看了以后,有些痛心。在日记中,小杰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小姨要和奶奶出去买东西,他吵着闹着要跟去。不知什么原因,小姨拒绝带他去。于是,他就大吵大闹,冲进自己的房间把门反锁了起来。起初,小姨生气地叫他开门,他死活不开。过了一会儿,小姨再次叫他开门,“柔声细语”地答应带他一起去。他欢欢喜喜地开了门,谁知,小姨却“冲”进去,劈哩叭啦给他一顿耳光,说是把他的脸打得“通  相似文献   

16.
巴金老人生前呼吁在中国建立“文革”博物馆。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是件非常必要的事,惟有不忘‘过去’,才能做‘未来’的主人,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最好是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情景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主人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  相似文献   

18.
小军是一个在部队大院里生长的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很逗人喜爱。今年上幼儿园不久,向老师告他状的孩子就越来越多:“老师,小军抢我的玩具。”“小军玩滑梯不排队。”“小军抢我的东西吃,还打我。”“小军说要拿枪毙了我。”小军在幼儿园表现“霸道”,如果老师批评他,强制他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出来,给其他小朋友玩,小军就会又哭又闹,耍赖。小军的爷爷是一位军人,戎马一生,自觉儿子小的时候他未能尽到作父亲的责任,深感内疚,因而孙子小军出生后,他把他视若掌上明珠,不愿让孩子受半点委屈,  相似文献   

19.
巴金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赤子之真写赤子之爱。正如他自己所说:“文章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和他的为人一样,他的散文不穿凿,不做作,不玄谈,文字平淡自然,结构平实巧妙,却充满真挚热烈的情感,是散文中的精品。巴金用他手中的笔,开拓了一条素朴、自然、平实的散文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20.
马继宝 《神州》2011,(4):6-7
“家”是巴金作品中的一个独创意象.其与巴金一生的创作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的大背景下,“家”被赋予了某些特殊的文化意义。巴金的《家》控诉了旧家庭的罪恶,展现了社会新人的社会理想。在两代人的冲突中,觉慧的旗帜鲜明、斗争坚决,他的叛逆首先就是那一个时代的典型。觉慧与呜凤的爱情在高府“禁区”的陨灭,是高府灭亡的第一声丧钟。本文从分析觉慧与鸣凤这两个人物形象入手,探寻封建旧制度必然灭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