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博物馆内物浮放物体的地震危害性分析,指出了物防震的一些主要问题。归纳总结了馆藏物的传统抗震措施。阐述了现代隔震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以及隔震装置在物防震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同时给出了博物馆物防震保护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故宫地下文物库开建于1986年,年代久,防震问题较为突出。为更好解决库房改造中遇到的困难,结合库房现状,研究提出了一种相对较适宜的防震措施。方案里提供的装置主要由夹头、导杆以及阻尼板组成,构造简单且便于安装。为评估其抗震效果,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选取了三条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从结果中发现:故宫库房内的独立储藏柜抗震性能较差,九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储藏柜摇摆剧烈,甚至发生了倾覆。而采用装置后,组合双柜能通过增大的滑移距离更好地耗散掉地震能量,摇摆幅度均明显降低,最大仅为1.64°(El Centro波)。因此,分析结果验证了装置的抗震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汶川地震作用下以浮放为主的可移动文物的震害及防震措施,通过震后勘查,讨论了汶川地震造成的可移动文物的典型震害症状。从博物馆、陈列台、文物本身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可移动文物的主要震害原因和传统的防震措施的不足之处,对国内外可移动文物的先进防震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其防震机理。基于国内外可移动文物防震经验,对我国可移动文物提出了防震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造成可移动文物震害除了地震本身因素外,文物防震措施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保证可移动文物的防震性能,首先应规范博物馆建筑抗震设计,其次考虑陈列台隔震技术应用,最后再考虑可移动文物与陈列台之间的可靠连接;采取先进的隔震技术对可移动文物的防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危害性分析,结合地震研究工作结果,根据上海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具体要求,研究确定了该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设防水准及地震动参数。场地地震动输入峰值加速度水准确定为50年超越概率3%,地震动反应谱采用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GJ08-9-92)中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阻尼比0.05),并将输入峰值加速度调整为180gal。研究采用了目前通用的拟合反应谱的方法,通过拟合选定的地震动反应标准谱,合成了6条人造地震波时程曲线,拟合精度控制在相对误差不大于5%;同时结合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GJ08-9-92)中所附的一条强震记录,共同作为上海博物馆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地震动。又根据上海博物馆建筑的结构特征分析,结合建筑结沟动力特征的实测结果,通过采用层模型结构时程分析计算方法,计算并获得了在遭遇设防地震时,上海博物馆建筑物每一层的地震动反应,表明上海博物馆建筑各楼层的地震动反应具有明显的楼层放大作用。对各楼层地震动反应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上海博物馆建筑物每一层的地震动参数,以此可作为今后文物地震危害性分析,及研究设计隔震装置等防震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本文结合成都博物馆建设初期开展的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博物馆微环境监测调控、文物防震方面针对具体文物做了大量的分析设计:文物保护应注重预防性保护手段的改进与优化,特别在地震多发区应建立文物防震应急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重视环境监测、博物馆馆舍动力检测等数据的积累,提出了基于文物安全的立体式、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框架,以动力检测数据为依据针对展陈和每件珍贵文物开展防震设计,并采取适宜成都博物馆的防震措施和装备。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本文结合成都博物馆建设初期开展的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博物馆微环境监测调控、文物防震方面针对具体文物做了大量的分析设计:文物保护应注重预防性保护手段的改进与优化,特别在地震多发区应建立文物防震应急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重视环境监测、博物馆馆舍动力检测等数据的积累,提出了基于文物安全的立体式、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框架,以动力检测数据为依据针对展陈和每件珍贵文物开展防震设计,并采取适宜成都博物馆的防震措施和装备。  相似文献   

7.
林忠  张超 《文史博览》2008,(7):11-14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大地震夺去了近15万人的性命,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泻地震、2005年的福冈西部洋面地震及2007年的中越近海地震仍让人记忆犹新。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灾难,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使得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与防震观念,积累了丰富的抗震经验。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中的学生伤亡情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交给学生一定的地震逃生知识和逃生步骤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地震知识和防护方法,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学校防震工作进行探讨,对学校防震工作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林忠  张超 《湖南文史》2008,(7):11-14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大地震夺去了近15万人的性命,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泻地震、2005年的福冈西部洋面地震及2007年的中越近海地震仍让人记忆犹新。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灾难,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使得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与防震观念,积累了丰富的抗震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血防"是血吸虫病防治的简称。1969年夏,我从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泰兴县农业局工作。在县人事局报到时,当时全县正组织力量在紧靠长江边的永安洲公社搞血防,新分来的大学生都要去那里参加运动并接受锻炼,因此我的工作介绍信被直接开到了永安洲公社同兴大队血防工作组。我手持介绍信回到口岸家中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去同兴大队报到。永安洲位于口岸镇东南方,距我家10多里,两地间没有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11.
现存于泰兴市档案馆的这组史料,反映了1947-1948年间国民党中统局泰兴县调查统计室组织临时行动队,开展情报、组训、学运、调查等工作以及有关人事安排、工作计划、会议建制等情况,对于研究中统在地方基层组织中的运作状况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可移动文物的受损状态进行统计研究。基本探明汶川地震中文博单位建筑和可移动文物受损原因和类型,为提升文博工作者的文物防震保护意识和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危害性分析,结合地震研究工作结果,根据上海博物馆物防震保护的具体要求,研究确定了该博物馆物防震保护的设防水准及地震动参数。场地地震动输入峰值加速度水准确定为50年超越概率3%,地震动反应谱采用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GJ08-9-92)中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阻尼比0.05),并将输入峰值加速度调整为180gal。研究采用了目前 拟合反应谱的方法,通过拟合选定的地震动应标准谱,合成了6条人造地震波时程曲线,拟合精度控制在相对误差不大于5%,同时结合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GJ08-9-92)中所附的一条强震记录,共同作为上海博物馆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地震动,又根据上海博物馆建筑的结构特征分析,结合建筑结构动力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地震动。又根据上海博物馆建筑的结构特征分析,结合结构动力特征的实测结果,通过采用模型结构时程分析计算方法,计算并获得了在遭遇设防地震时,上海博物馆建筑每一层的地震动反应,表明上海博物馆建筑各楼层的地震动反应具有明显的楼层放大作用。对各楼层地震动反应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上海博物馆建筑每一层的地震动参数,以此可作为今后物地震危害性分析,及研究设计隔震装置等防震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唐昇元元年(937),海陵更名泰州,昇元三年(一说舁元元年)将海陵南界5乡划出建县,取名泰兴。许多年来,人们对海陵一名究竟何时出现,唐烈祖为何将海陵更名泰州,又为何将新建的县以泰为名,猜测颇多,却并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5.
我家祖辈数代住在泰兴县古溪镇西乡王家庄。我的父亲尹善舆,虽然是个种田人,但性格豪爽、为人耿直,明大体、识大义。在那个特殊的乱世年代,凭着自己的良知和智慧,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为捍卫遭日军践踏的家园,他做出了一些普通老百姓难以做到的壮举,并且以他的言行影响了我和哥哥的革命生涯。我家成为地下党联络站1925年,中共江浙区委泰兴独立支部创始人沈毅来到泰兴从事地下工作,选择了如皋、泰兴、泰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间,因地震导致的馆藏文物损毁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馆藏文物防震技术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并在部分博物馆成功进行了一体化防震示范应用。但总体而言,馆藏文物防震风险预防和应急管理水平仍相对滞后,部分博物馆存在防震措施不合理、日常管理匮乏、应急能力不足等现象,亟待健全馆藏文物防震应急管理体系,其中应急预案的编制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博物馆能够全面提高防震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合理利用各类防震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更好地保护馆藏文物。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可移动文物,以"平安故宫"工程中院藏文物防震保护的相关内容为指导,笔者对故宫博物院在陈文物的防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防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地震作用,但存在种种不足,且应用范围有限,而基于现代减隔震技术的防震手段可有效弥补传统文物防震方法的不足。对在陈文物的防震保护,应从博物馆、展柜、文物三个角度入手,优先采取减隔震技术,实现有效的防震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正>山西历史上,地震频发。历史上7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有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县地震、宋景佑四年定襄—忻州地震、元大德七年洪洞赵城地震、明天启六年灵丘地震、清康熙二十二年崞县(原平)地震和三十四年临汾地震。其中,发生在元大德七年八月  相似文献   

19.
文物防震措施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中国历代名瓷和玉器其数量和种类居全世界博物馆之冠,目前陈列柜内瓷器及玉器的防震措施仍有改善的空间,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仪器研究文物防震措施,更突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本研究使用的方法为传统文物防震措施(使用微晶蜡固定、铁弗龙、橡胶垫和防震塑料垫衬底)、柜内型隔震台减震和电磁铁固定陈列柜功能性测试;运用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人工地震台执行上述不同方法之实验。实验结果,传统方法抗震优劣顺序为:微晶蜡>铁弗龙>塑料垫>橡胶垫;柜内型隔震台消能减震功效可达60%;至于电磁铁固定陈列柜防震在加速度超过800gal时,才显现摇摆现象,未装电磁铁的陈列柜,加速度超过300gal时,即有自震现象。然而在瓷器、玉器陈列柜内实务执行防震措施的层面,宜使用微晶蜡固定最为经济有效,柜内型隔震台亦可使用,但需考量柜内可滑动空间是否充裕的实际状况执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8年,靖江的工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方面开展了以水利为重点的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1至6月,全县在江边港口建造涵闸13座,其中夏仕港闸最大,省、地、县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后,直接改善靖江、如皋、泰兴县和泰县90万亩农田的灌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