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中央电视台《世纪回眸》栏目为拍摄一部专题片,当时担任编导的吴海悦找到我,让我担任制片主任,负责外联,采访当年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当中,有叶子龙、张木奇、李银桥等。因为我的父亲杨平曾在中央首长身边工作过,我和这些老同志都很熟悉,所以我很快就做好了采访安排。首先,我们决定采访当年担任毛泽东主席政治秘书的叶子龙。  相似文献   

2.
1949年9月中旬,我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介绍,代表《大刚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的采访,这是我在前半生新闻工作经历中,最难以忘怀、最值得纪念和最令我感奋的一次采访活动.、当时,从武汉去北京参加采访的记只有我一人。因此,我的任务非常艰巨.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3.
黄邦和 《纵横》2009,(9):4-7
1949年9月中旬,我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介绍,代表《大刚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的采访。这是我在前半生新闻工作经历中,最难以忘怀、最值得纪念和最令我感奋的一次采访活动。当时,从武汉去北京参加采访的记者只有我一人。因此,我的任务非常艰巨,责任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4.
内心的真实     
采访作业本时,我问他,有没有真正了解他的朋友。他说没有,一个都没有。看上去他和朋友们在一起有说有笑,但他觉得“他们的想法跟我隔着十万八千里”。在他眼里,两个独立的个体部是惟一的,真正完全了解不大可能。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中南海从1954年初至1957年10月,我作为新华社政治时事记者,负责中南海的采访。1957年10月间,我被调去学英文,准备派去国外采访,袁木(后被调至国务院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就接替了我在中南海采访的任务。在50年代,到中南海采访是很严格的。事先要由新华社向有关部门写申请报告,经过政审,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年代,尽管时光已逝去近40年,我的满头黑发已染上浓霜,但我对当年采访时的一情一景,对毛泽东主席的音容笑貌和伟岸的身影,至今回忆起来,一股深刻的怀念之情,还会在我心中荡漾起涟涟波漪。中南海,…  相似文献   

6.
陈汗,一个刚过50岁,大器晚成的编剧。《赤壁》之后,由他编剧的《孔子》再次成为媒体热炒、观众期待的一部大制作。看起来,他只有更加谨慎地做下去,而且还只能成功采访是在北京近郊的一家咖啡厅里进行的,陈汗叫了啤酒。"酒精是创作的燃料,在它的帮助下我才写得出剧本。"一口下去,杯中酒少了一半。在人才辈出的香港电影圈,陈汗属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采访邬吉成时,邬老将当年随卫江青的事一古脑儿讲了出来。随卫江青到海南1970年11月13日,原中央警局局长、中办主任汪东兴找我说:"江青要去海南,由你陪同她去。"我因对江青喜怒无常的性格很了解,于是对汪东兴说:"我对海南岛情况不熟悉,恐怕跟不好。"汪东兴说:"海南岛那边有人接待,别的都不用你管,你就把安全工作搞好就行了。"江青单独外出一次,就如同搬家一样,要带上一大堆东西:文件、书籍、办公用品、被褥、大便坐桶等,还有大量的摄影器材和十多部电影胶片,要用两部卡车运送。后来我陪江青外出时都是如此,若要是再带骑的马,  相似文献   

8.
陈娟 《环球人物》2020,(9):96-99
曹可凡曾两次采访张国荣,都是在1993年。第一次是在夏天,电影《霸王别姬》得了戛纳金棕榈奖,到上海光明电影院首映。当时,曹可凡刚开始做谈话类节目《名家专列》,得知要采访张国荣,有些紧张。好在张国荣颇放松,一上来就坦承“我很自恋”,两人很快热络起来。“我几乎是由着性子问他。”  相似文献   

9.
1996年8月,我和《长江日报》对外报道部的彭金安、张玉湘、霍鹏远、杨洁、罗时汉5位同志,开始了以长江生态环保为主题的大型采访活动。从长江部分支流源头顺江而下,行程7000多公里,历时3个多月。  相似文献   

10.
俞海燕是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人,时刻保持着优雅的笑容,不过又不失商人的谨慎和警惕,在我开始采访之前,她说要先采访我一下,接着问了我几个问题,以确认我的身份和来意。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1月中旬,我受武汉市政协祖国统一委员会的委托,随武汉电视台摄制组前往福州、广州、昆明、上海等地,对原中山舰的7位幸存者进行了采访,搜集有关中山舰当年(1938年10月24日)在武汉金口水域御侮抗击日机侵略暴行的历史资料,为拍摄一部纪实专题影片作准备,旨在“缅怀英烈,告慰忠魂,揭露残暴,弘扬侠骨,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回顾历史,警示世人”.此次采访,吾辈受教非浅,获益甚多,现将采访情况摘段汇报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一年前,我采访于正。彼时《宫锁珠帘》刚刚下档,《笑傲江湖》正在筹拍,金牌制作人愤愤不平于外界的口诛笔伐:“人类永远部在为难人类。范冰冰告诉我,万箭穿心、习惯就好。投拍《笑傲江湖》是为了自己,令狐冲(和我一样)也被所有人误解,但他一直努力坚守底线。”整整一顿饭时间,他始终在用高八度的音量控诉别人的“迫害”和夸奖自己的作品,说它们“精美、有人文关怀、启迪心灵”。  相似文献   

13.
(?)山大师以88岁高龄于2001年6月1日圆寂于上海,至今已有一年矣。他的音容笑貌不时地浮现我的脑海。 我与(?)山大师初识于焦山对岸的象山江畔。那是20余年前的事了。"文革"结束后不久,有一天,我接到中国新闻社海外专稿部一封专函,约我就近采访(?)山法师,写一篇人物专访稿。我乘车来到象山江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采访冯小刚是在2009年,《非诚勿扰2》的宣传期。采访前,电影宣传告诉我,他最近接受的采访太多,尽置不要问重复的问题,他会没兴趣回答。可我怎么知道他感兴趣哪些问题,我只会问我该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路鑫 《旅游》1997,(10)
雕漆怎地花枝俏,赤象缘何笑西风——雕漆精品访谈○路鑫从精品廊栏目开辟以来,陆陆续续推出了一系列燕莎商城五层的精品、极品。在这期间,对工艺品部郭经理的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能谈谈雕漆的历史和咱商城的那头赤象吗?”“雕漆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至今已...  相似文献   

16.
《纵横》杂志编辑部: 承蒙贵刊转来黎辛前辈就拙作《丁玲历史问题结论何以反复——对〈文艺界平反冤假错案的我经我见〉的辩正与补充》所写的善意的意见。这里,我再补充作出几点必要的说明: 一、在我就文艺界的一些材料进行研究和采访的时候,读了有关丁玲的一些著述,我在认为中组部1940年和1984年对丁玲历史问题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有这样的一个困惑:为什么1940年中组部的结论会被漠视?发表在贵刊的文章,就是试着对这一困惑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陈道明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越看烂片就越要看下去,心里永远在想,非常仇恨地想——我看你到底能烂成什么样?看完以后有一种被虐的快感。"大多数年轻人一时之间可能很难明白这种感觉——在鼠标一点就能看到大量优质美剧的年代,为什么还要甘心受虐呢?事实上,烂片之烂,自有其妙,总有那么一部烂剧,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杨幂正因一部口碑不佳人气却极旺的电视剧受到持续关注。她变得非常忙,采访当天塞了8个通告,出现在摄影师面前时,脸上写满了倦意。司机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每天只是等着她都觉得累得不行,她却要一直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81年5月 25日,著名爱国人士杜聿明的追悼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庄严的哀乐,肃穆的气氛,激起了我对杜聿明许多难忘的回忆,觉得在这位30多年前我便认识了的采访时象身上,尚有许多未及采访的内容。遗憾和怀念,促使我再次去他的家中。  相似文献   

20.
“想当年,我审江青的时候,她大骂我是笑面虎,还说我是邓小平最凶狠的刽子手。你今天来采访我,也是在采访邓小平最凶狠的刽子手。你看我像笑面虎么?我凶不凶?呵呵,其实我很温和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