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曲姐姐:你好!我儿子今年上初三。从过春节回来就不想读书了。和我们吵了几次。有一次我还打了他,因为他每天带着手机,我怕影响他学习就不让他带。结果就争执起来,我问他这个手机那么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学习还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父母还重要吗?他说是!我就揍了他一顿。  相似文献   

2.
《东南文化》2003,(8):65-69
画家于志学,他出生于我国东北,长大于北国,他是雪乡的主人,作为一个冰雪画家,他是得天独厚。但是这还仅仅是客观条件还必须具有画家自己的决心与要求。1980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要在大自然中,陶冶我的思想,锻炼我的技巧,丰富我的幻觉,纯正我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同桌囧事     
正我的同桌是一个"怪人",长得像活宝一样,成天做囧事,一提到他的故事,谁的肚子都会疼,是笑疼的。唉!他就是张昊。张昊头发像刺猬,尖的。他不爱睡觉,因为他两眼周围天天都是黑的,满脸都长了可怕的红豆豆,眼睛超小,还戴了副大眼镜,显得太不妥了。他还长了两颗尖尖的大虎牙(比我的还尖,还大),说起话来,声音粗粗的,还以为是"鬼"在叫呢!那天中午,我还在专心致志地写着作业,突然听见张昊"啊……"地叫了起来,吓我一跳。"咋了?"我推了推他,不耐  相似文献   

4.
耀邦同志是我1937年到延安后开始认识的,他比我只大三岁,可是在我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挚友,更是一位令我尊崇的良师。在他逝世前二十天,我还同他促膝谈心,他走了十年了,我感觉他仍然永生在人间。  相似文献   

5.
一叶 《文史月刊》2008,(10):15-17
在空军某航校离休干部任永荣家里做客,老人拿着两本鲜红的驾机起义证明书给我看,一本是任永荣自己的,我早就知道他是驾机起义的人员,没有细看就交给了他;一本是他妻子的,这令我特别惊奇!起初我还以为老人是在开玩笑,因为我在空军工作20多年了,还未曾听说过有驾机起义的女同志。可我打开他妻子的驾机起义证明书,  相似文献   

6.
往事不可追     
《南方人物周刊》2011,(4):116-116
我从没见过我爷爷,关于他的事情都是从亲戚那里听来的。在上个世纪四川还吃不到海盐的时候,他是经营盐矿的商人,同时还做布匹之类的买卖。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欠账     
父亲胃癌临终前,把我叫到他身边,从炕上的席底摸索着拿出一本纸叶发黄的本子。父亲告诉我说,这是他的欠账。我看到,这本账本的大多内容,已用毛笔勾掉,但仍有几笔,父亲却没有勾掉。他指着账本说:“这本账,是从你爷爷开始记的。你爷爷欠下的, 我已还齐了。但我欠的,有几笔还没有偿还,就只有你还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侄儿军军是个小胖墩,平时就挺乖巧的,可是这些天,他越来越不愿上幼儿园了,他说幼儿园里总有一个小朋友欺负他。随之,他又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说:“可是我没有还手,阿姨还夸我是好孩子。”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不要打人,可听说儿子挨打的次数多了,嫂子也禁不住生气了,对他说:“如果那个小朋友再打你,你也可以还手打他。”“怎么还手呢?”军军很认真地反问他的妈妈。是啊,怎么还手呢?我和嫂子尽力调动成年人的智慧,想给他指一条有理有节的路:“小朋友打你时,你先告诉他打人不对;如果他还打你,你再打他好了。”“那阿姨还会说我是好孩子吗?…  相似文献   

9.
张帆 《纵横》2009,(8):57-59
2009年7月2日下午,我们的老领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四位创始人之一、著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只比中国话剧小七岁的欧阳山尊平静地离开了我们,然而我总感觉他并没有走,他那高大的身躯似乎仍站在我的面前,我还在仰望着他那慈祥的面容。因为不久前,我们北京人艺的同志到医院看望他的时候,他还在关心着今年建国60年大庆的剧院计划上演什么戏。他也曾对我说:“你写的(关于北京人艺的)书,我看了,里面还有一些不够细致、不够准确的地方。”我伏到他的耳边说:“好,等您出了院,我一定登门求教。”我这样讲,绝非出于安慰,  相似文献   

10.
悼念旦公     
1993年3月20日傍晚,听到俞旦初同志于当天下午突然去世的消息,不仅感到愕然,而且总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就在前一天,3月19日,我还接到旦公的电话,他以他特有的认真细微、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我讨论我前不久代表《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向他约稿的事。电话中他还和往常一样,在告别前叮咛我要多注意身体,一句话也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1997,(3)
胡乔木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比我小五岁。我和他在延安相识,长期共事,断断续续,前后有五十多年。他的丰富知识和写作才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作曲家沈亚威是我学生时代的音乐老师,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在解放区江苏启东中学求学,沈亚威时任新四军一师服务团音乐队长,是我们校外音乐辅导老师,常不定期到我校教歌。当时我很爱唱歌,乘机接近,除了课堂学习外,还私下里向他请教歌谱乐理、指挥等。由于他的热情,所以在六十年代我到军文工团任宣传文化科科长时,还和他写信,并打电话向他请教。2002年5月10日得悉他在上海病逝时,我不禁潸然泪下,久久不能平静。近年我搬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月8日至3月13日,胡耀邦同志来南宁休养,住在西园饭店,我单独去看他和陪别人去看他,一共去了13次,随便聊天。看见他精神还和过去一样,还是每天读马列的书,不时还引用几句,在旧报纸上练毛笔字,和干部群众交谈,关心国家和群众的生活,只是晚上打打桥牌。3月11日我父去看他,他说:“13号我就走了,今天就算告别了,你不要再来送了。”我说:“您今年冬天还来广西吧?”他说不来了,并用两只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很动情地连说三个北京见!北京见!北京见!3月13日他乘6次火车去北京,我和我的爱人还是到车站送行了,同时送行的…  相似文献   

14.
正我有一个很"特别"的同学,他个子不高但很胖,一看就知道他是有力气的男孩。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大笑。他遇到什么事都要大笑一下,哪怕是最老掉牙的笑话,他一样会狂笑不止。我想:如果给他听一个十分好笑的笑话,他估计要笑个十天十夜。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华必和吃饭,准备吃完饭后去上课,可突然旁边传来"砰"的一声响,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便开始大笑起来,口中还未吃完的饭粒,全像机关枪一样射向我和我的碗里,自己也被噎着了,但他还在那傻笑。直到他爸爸拍了他一下,他才勉勉强强地收回笑容。另外,他的手脚也很不老实,总是闲不住。每次放学  相似文献   

15.
聂荣臻元帅离开我们7年多了,他的百年诞辰刚刚过去……但我总觉得他还活着。他对我年轻时代的谆谆教导,坎坷征途中的亲切关怀,金色晚霞中的深情嘱托,仍深深回旋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6.
兄弟情,仅3字相连,却包含了很多。2012年12月6日深夜3点20分,是我60多年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在北京309医院的胸外科病房里,我最爱的同胞兄弟德顺走过了他55年的生命历程,永远离开了我们。站在冰冷的走廊里,我呆若木鸡,浑身僵冷,两眼发直——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就在他走之前的两三个小时,陪床的小邢还在给他做按摩;他还不顾病痛,和我说着话。他是抱着一丝希望从结核病房  相似文献   

17.
张健民同志离我们而去已经有8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刻显现在我的脑际,他的革命风范仍不断激励我进取求新。谈几件永生难忘的往事,以示深情的怀念。我小的时候就认识健民同志。他是阳城大宁村人,1939年“十二月事变”前他名叫张仲芳。我和大宁村的刘升四是亲戚,还在该村住过一个时期,耳闻了许多流传于老百姓口头关于他的一些故事,比如他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生活严谨,在县城中学时常考第一名。还听说他为贫困同学和穷苦百姓鸣不平,所以我很崇敬他。但真正跟他接触,并进行畅谈,是在1943年秋的一天。那时,健民同志的…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2008,(33):68-68
亲爱的木木:我一直过得很压抑,直到遇到一个比我还压抑的男生。他很清秀,笑容也温暖,可通过种种途径我得知他人品似乎有问题,比如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成绩,对于别人,他评判的标准也仅仅是成绩。  相似文献   

19.
在伯克利的一家咖啡馆里,我遇到过这样一个美国人:他主动上前和我打招呼,但说话很吃力,语速极慢,而且逻辑混乱。我再看他衣衫不整,须发凌乱,眼神游离,就知道他是一个常见的精神病人。但是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会说中文,手里还拿着一  相似文献   

20.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3,(3):F0002-F0002,F0003
三年前年的夏天,忽得北京罗怀祖先生电话,说:"您在《〈石语〉与黔诗人》中说到陈田的诗稿抄本不知是否尚在人间,我告诉您,还在人间,就在我手里。"我与罗先生素不相识,他在互联网上读到拙文,然后搜索我的名字,找到了我的新浪博客,获知我的单位,打电话到单位询得我的电话。我问陈田诗稿何以在他手里,他说他是陈田的外孙,罗振玉之孙,前些时候整理其父遗物时,见到了这册诗稿,其中就有拙文提到《茨棃十六韵》。陈松山与罗雪堂是亲家,我还不知道呢。"这本诗稿上百年了,没想到还会有人在寻找它!"罗先生不无感慨地说。罗先生今年六十六岁。我问除此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