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下称杨注)解决了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多所创见,可称为一部博大精深的集大成之作。但金无足赤,个别地方似可再商。现就杨注中关于“柔”、“报”婚的问题略加分疏,向杨先生并海内同好请教。 《左传·桓公十六年》:“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右公子。” 杨注:“上淫曰烝。宣公为庄公子,桓公弟……夷姜或是庄公妾,为宣公庶母。宣公与夷姜通奸,必在庄公或桓公时,故《传》文以初字别之。宣公既立,乃立夷姜为夫人。故《卫世家》云:‘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伋子(即急子),以为太子。’宋人洪迈《容斋五笔》误认宣公与夷姜之通奸在宣公既立之后,因而怀疑此事,不可信。” 按:此为《左传》所载“烝”婚之首次。杨注以“宣公与夷姜通奸”释“卫宣公烝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云“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尝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南齐书·陆澄传》载《与王俭书》则曰“王济云‘弼所悟者多’,何必能顿废前儒”,王应麟《郑氏易序》所引,“悟”则作“误”。对此,汤用彤先生《王弼大衍义略释》辨析说:“但玩陆、王二书语气,‘悟’必为‘误’之讹。”“悟”字实不讹。古代汉语语法中,“所-者”乃是名词性短语,《王弼传》“见弼《易注》”与“所悟者多”主语皆为王济,与上句“弼注《老子》”云云意思相承,正面评价王弼学术成就,“然弼为人”为转折句,与下文“初与王…  相似文献   

3.
“”字探源张涌泉俗字有""字,用与"卷"同。明杨慎《谭苑醒醐》卷四云:"道书以一卷为.与轴同,陶九成《说郛》用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篇卷》:"道书称,即卷之别名也。元人《说郛》用之。"字又作""。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字》条:"即卷宇。...  相似文献   

4.
连劭名 《文物春秋》2003,(5):20-20,77
<正> 一、释平甲骨文中的“平”原作“■”,字从臼从用从土,是一个会意字。完整的字形见于西周初期的《小臣(?)鼎》铭文,象人手持农具平土之形。“用”象征农具,可能是“(?)”,《诗经·臣工》云:“(?)乃钱(?)。”毛传:“(?),锄也。”《国语·齐语》云:“挟其抢刈耨(?)。”韦注:“(?),(?)也。”《释名·释用器》云:“(?)  相似文献   

5.
汉晋解除文与道家方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代的解除活动是避除祸殃的方术。《论衡·解除》云:“世信祭祀,谓祭把必有福,又然解除,谓解除必去凶。”解除与祭祀并举,祭祀为了求福,解除为了去灾。相传解除起源于古代的滩。《论衡·解除》云:“解除之法,缘古逐疫之礼也。”《吕氏春秋·季冬》云:“命有司大滩。”高注:“大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而此项活动相传始自商代先王上甲微,太平御览》卷五二九礼仪部“五把”引《世本》曰:“微作五祀。”雷学淇校辑本作“微作五祀。”《礼记·郊特程》云:“乡人。”郑注:“,疆鬼也;谓时…  相似文献   

6.
击鞠源于蹴鞠说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蹴鞠与现代足球相仿,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策·苏秦为赵合纵说齐宣王》云:“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 鞠者”,可见蹴鞠活动在战国时期已经比较普遍,溯其渊源,时间当更早一些,因此也有人说蹴鞠源于黄帝时期。“蹴”字在古文献中也作“蹙’“蹙”等,其义为踢、为踏。《汉书·霍去病传》云:“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 ,而去病尚穿域踏鞠”。《枚乘传》则云:“戈猎射,驭狗马,蹙鞠刻镂”。注云:“师古曰‘ ,足 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 踏为戏乐也。”’《后汉书…  相似文献   

7.
南朝葬制考     
一、堪舆 “堪舆”最初之含义是“天地之道”。《文选·扬雄〈甘家赋〉》;“属堪舆以壁垒兮。”李善注引《淮南子》许慎注:”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汉书·扬雄传》颜帅古注引张晏曰:“堪舆,天地总名也。”后因以为天地的代称,再转指风水,即住宅基址或坟地的形势。亦指相宅、相墓之法。“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史记·日者列传》早见其名。《葬经》(旧本题晋郭璞撰):“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钱大昕在《恒言录》卷6中说:“古堪舆家即今选择家,近世乃以相宅图墓者当之。” 《吕氏春秋》中即有选择葬地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 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相似文献   

9.
商代的舞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代的舞雩连劭名一、甲骨文中的“舞”甲骨文中的“舞”是个象形字,其典型例证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第14209号、第15996号等,字象人形,双手持羽以舞。《公羊传·隐公五年》云:“初献六羽。六羽者何?舞也。”何注:“羽者,...  相似文献   

10.
横水墓地最重要的发现是荒帷,也就是最早在 1号墓椁室内壁上露出的鲜红色带图案好像纺织品的东西。先秦史籍《周礼》、《仪礼》、《礼记》等对荒帷有多处记载,荒帷如棺罩,是真正意义上的饰棺之物。荒帷又称墙柳,《仪礼·既夕礼》郑玄注云: “饰柩为设墙柳也……墙有布帷,柳有布荒。”贾公彦疏日:“设墙柳也者,即加帷荒也。”《周礼·天官·缝人》郑玄注:“孝子既见启棺,犹见亲之身,既载饰而以形,遂以葬,若存时居于帷幕而加文秀。”可知荒帷的设置乃是对死者生前居室中帷幄一类设施的模仿,但另一方面,在出殡时荒帷还可起到“华道路”的作用,如《丧大礼))郑玄注云:“饰棺者, 以华道路及圹中,不欲众恶其亲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