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苌弘     
张麟 《炎黄春秋》2006,(4):73-73
苌弘,字叔。他是我国东周时期一位神话般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国的史籍《左传》、《国语》、《庄子》、《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对苌弘都有记述。他与思想家老子友情甚笃,他对教育家、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有过帮助和指导。他是东周王朝的大忠侄,是古蜀国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一位历史名人。他是东周时期的一位政治家‘、阴阳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2.
《华阳国志》撰著是我国西南历史上的重大文化事件,书中的“微言”无不折射出其与政治的密切联系,这种政治因素才是促使常璩撰著此志的真正动因。但由于人们尽信了常璩在其《序志》中所言,忽略了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本文拟从常璩所在时代的政治背景出发,通过浅析其体裁与结构创新原因之所在,以管窥英真正的创作意旨。  相似文献   

3.
《华阳国志》在中国方志学史和历史献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但对于它的性质历来就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或以之为地方史,或目之为地方志,或以为亦史亦志。其实,看法的不同正好说明了《华阳国志》尚处在方志雏形阶段,没有严格反映出史与志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编史修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官书官修,世代相传。四川人杰地灵,编史修志是四川巴蜀文化重要的历史传统。我国最早的志书——《华阳国志》就是今四川成都崇州三江镇人、东晋常璩所撰,是我国史学界公认存世最早志书。四川现存明清两代、民国时期的方志600多种,是我国保存历代方志最多省之一。特别是1949年...  相似文献   

5.
常璩及其所《华阳国志》,是成都市极其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价值无限的历史化资源。要把这项无形资产盘活,把历史化资源变成一项资本,建立一座常璩方志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建有方志馆,湖南娄底还出现了佘国纲个人所建的影响全国的端阳方志馆。,这些方志馆已成为地情资  相似文献   

6.
《华阳国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关于远古时期的内容与地下发掘的文物参证,可以看出这些内容有实在的历史投影。《华阳国志》的记载在研究夏商周、两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活动及其与中原文化的联系是很重要的材料。反映巴蜀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评《汉唐方志辑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之修,始于东汉。至隋唐间,天下州郡修图经已渐成制度。德宗建中前,各州图三年一送职方司,建中元年,改为五年一造送(见《唐会要》卷五九)。五代乱世,仍相沿不改,要求逢闰年州县各进图经,“古今事迹,地里山川,土地所宜,风俗所尚,皆须备载,不得漏略”(《五代会要》卷一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汉魏至五代近千年间,地记图经之,当不少于数千种,见于载录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流传至今,相对完整的仅有《华阳国志》、《吴地记》等几种,  相似文献   

8.
千秋大业,乃编史修志,志为记也,记的是横涉百科、纵贯古今的内容。自地方志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就有一个明确宗旨,那就是记述地方的政事,以此借鉴历史、经略当代、规划未来。办理地方政事称为治,治就是不乱。治理政事有方,把地方的政事办理得井然有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项各业兴旺发达。乱就是不治,败坏地方政事称为乱。治政无方、办理政事违背客观规律、强奸民意,误国害民。古人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前人所著的《禹贡》、《山海经》、《史记》、《汉书》、《华阳国志》、《元和郡县志》、《资治通鉴》等史志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治理政事的重要借鉴史料,这就是治的理论、治的依据。哲人云:“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乃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相似文献   

9.
话说纪晓岚     
<正>继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又一部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走上荧屏。刘墉与纪昀,都是清代乾隆时期同朝为官的大儒,而且均以其聪明睿智、幽默风趣、学识渊博而著称。历来一些街巷里坊的闲谈,茶肆书场的说词,闲情细说的调侃,往往把两人的逸闻旧事,互相穿凿,彼此附会,  相似文献   

10.
话说当年     
《文史博览》2009,(10):1-1
村子里,老少爷们照例站立在说书老艺人周围,津津有味地听他说当年的那些事儿。年复一年,通过这样的口耳相传,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这里代代传承。三尺讲台,曾经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单骑走天涯的侠骨柔肠;就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易水萧萧。  相似文献   

11.
话说当年     
《湖南文史》2009,(10):1-1
村子里,老少爷们照例站立在说书老艺人周围,津津有味地听他说当年的那些事儿。年复一年,通过这样的口耳相传,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这里代代传承。三尺讲台,曾经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单骑走天涯的侠骨柔肠;就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易水萧萧。  相似文献   

12.
话说盘龙城     
长江滚滚,汉水汤汤。盘龙灯塔照南国,武汉城根生府河。盘龙城从亘古走来,雄视万里长江,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如劈开浑沌的盘古,扎根于九省通衢的郊北,托起华夏化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常璩是两晋时期著名史学家。他的《华阳国志》为我国史学、方志学留下了一份十分宝贵的财富。本文单就《华阳国志》中妇女传记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编纂学的贡献和常璩对妇女历史地位与作用的独特识见三个方面来探索常璩卓越的史识 ,说明要全面研究评价常璩与《华阳国志》 ,其书的妇女传记资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陈晓华 《史学月刊》2003,(11):94-100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它不仅记载有从远古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今西南以及陕甘鄂部分地区古代史地、人物的丰富内容,而且在书中高扬起了“大一统”、“民本”、“旌昭仁贤”等旗帜。这源于作者东晋时著名史家常璩高远深邃的史识。常璩不仅在书中高扬“大一统”思想,而且还身体力行,为促使国家统一,作出了实际贡献;又在门第森严之际,倡扬“以民为本”,呼吁“选贤任能”。这些无疑超越了时代的拘囿。《华阳国志》正是融汇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民生民本”、“选贤任能”的传统,而发出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5.
这恐怕是《南方人物周刊》第一张大片。拍摄地点如今已不复存在——2013年最后一天,坚守了15年的成都玉林西路老白夜正式关闭。拍摄时间,2005,为封面特辑《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记得是姜晓明分两次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古蜀国纪年古无定论 关于古蜀国的纪年,古人有不少猜测,古史有载,然漏洞百出。唐人李白《蜀道难》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李白认定的年代,显然夸大其词,到底是文人之言。常璩的《华阳国志》更是从蚕丛开始,就闹了一个笑话。“有周之世,限以秦、巴,  相似文献   

17.
话说西王母石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当首推殷墟甲骨文卜辞“燎祭西王母”。战国时期最终写成的《山海经》尚在其后。青海师范大学教授赵宗福博士论证认为:西王母不是某一代酋长的名号,而应当是世代相袭的。“虎齿豹尾”随同西王母在其部落中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8.
夏敏 《文史春秋》2003,(7):44-45
刘三姐的故事,从唐代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解放后,也经历了数十个风雨春秋,至今仍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9.
四川古史,代有记载。自三国时谯周撰《三巴志》始,踵事则有晋常璩《华阳国志》、常宽《蜀志》、唐郑日韦《蜀记》,宋张守约又重修《蜀记》一卷,诸书仅记蜀事、人物、古迹、寺观之属而已。其编方式,以《华阳国志》为例,“首述巴蜀、汉中、南中之风土、次列公孙述、刘二牧、蜀二主之兴废及晋太康之混一,以迄李特、(李)雄、(李)寿、(李)势之僭窃。续之以两汉以来先后贤人、梁益宁三士女。  相似文献   

20.
杨文华 《巴蜀史志》2002,12(3):34-37
晋代常璩所撰《华阳国志》(以下简称“常志”),被世人誉为“方志初祖”。该志共12卷,约11万字,记述时限上自远古,下迄晋永和3年(公元347年),其内容大体由历史、地理、人物三部分组成。此三部分中,学恒以地理之部为最精,其余各卷价值皆略逊一筹。但从编纂学角度看,当以人物部类最具特色,其资料价值也不容忽视。该志“人物”包括《先贤士女赞》、《后贤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