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代瓷器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契丹传统陶器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契丹最具特色的传统陶器的排序与编年的研究,不仅了解了契丹陶器发展演变的脉络,同时辨识出远在建立辽王朝之前的契丹遗存,并确认了其同鲜卑遗存的一定联系.契丹陶器的演化表明在建立辽代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技术工艺的发展,传统陶器逐渐被釉陶或瓷器所替代,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2.
二里头文化是以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时代大体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郑州商代早期文化之间,而文化面貌与两者却大相径庭。因其时空特征同史书所载“有夏之居”相契,故而成为探讨夏文化的重要线索,令世人瞩目。迄今已公布二里头文化遗址数十处,主要分布于黄河南岸河南省境内。其中以二里头遗址所做工作最多,收获最丰,最具代表意义。通过三十年来的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关于二里头文化总体面貌的认识日趋一致,对其内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辨别能力不断增强。如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依据时代早  相似文献   

3.
山东地区商文化编年与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全面分析山东商文化陶器演变的基础上 ,对山东地区商文化遗址进行了统一编年。商文化在二里岗上层晚段开始出现于鲁西地区 ,并由此向东扩展到鲁北、鲁中南地区 ,殷墟一期前后到达淄河流域 ,四期时已进至淄流域及沂河西岸。商文化在山东各地呈现着强烈的相似性 ,又有局部的文化特色 ,表明了商文化在山东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近年新出资料,对秦墓出土陶器展开类型学、年代学讨论。秦墓出土陶器与青铜礼器同样,亦可分为"本土型"、"外来型"两大类型,两者各自有大型实用器和小型明器,并在战国早、中期长期共存。本研究有助于理清春秋、战国时期秦墓出土陶器的发展序列以及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分布在三江平原北部的女真遗存在东北亚中世纪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关于这一区域相关遗存年代或性质的判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陶器的排序与编年,可将三江平原北部的女真遗存划分为自辽代到金代较晚时期的若干阶段,确认它们应属于同一谱系考古学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从主要文化因素的来源分析,三江平原北部的女真遗存和分布在黑龙江沿岸的奈费尔德墓地等所代表的遗存具有比较直接的亲缘关系,因此三江平原北部的女真应当属于黑水靺鞨直接的后裔。  相似文献   

7.
赵辉 《东南文化》2000,(3):11-24
文章试图通过崧泽墓地的结构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本文和一般文化分期式的研究有所不同,重点不是总结文化的分期标准,而是尽量梳理每一种文化特征演变的细节过程。  相似文献   

8.
史宝琳 《华夏考古》2014,(1):62-71,141
本文对采集自洹北商城一号、二号大型建筑和小屯西地一座商代大墓盗坑中的商文化建筑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统计、观察和分析,初步揭示了夯土、土坯与草拌泥三种材料在商文化建筑中的使用与废弃状况,进而通过与中原地区其他地点出土先秦建筑材料的比较探讨了商文化建筑本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序言长城是北方的游牧民同定居农耕民汉人之间对立抗争之地。同时,这种对立抗争又正是驱动中国历史的一种原动力。超越长城连东夷地域也纳入版图的,是设置上谷等五郡的燕的活动。这一活动成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的诸种族经常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契机。当时正处在燕昭王之时,即一般认为的战国后期。本文以中原系文物直接输入该地区之始,即本地区登上永恒历史舞台的燕设五郡为界,将此之前界定  相似文献   

10.
环珠江口这一地理概念主要是指珠江口两岸及南部沿海的一些岛屿.80年代以来,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广东省及香港地区的考古工作者在深圳、珠海、中山、香港等地又进行了许多的调查和发掘;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研究,取得了诸多新的认识和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地反映在《珠海考古发现与研究》《环珠江口史前文物图录》、《文物》月刊九○年第十一期、《香港考古之旅》等专著和论文当中.所有这些著述,可以说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环珠江口区域内史前遗存的文化序列,即陶器编年给予了论述,使得有些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认识愈来愈趋向于一致.  相似文献   

11.
北方游牧民族与定居农业民族即汉人的对抗战净,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而长城,则是这一对抗战争的象征。首先越过长城,把版图推进到东夷地区的,是设置上谷等五郡的燕国,从此以后拥有众多民族的中国东北地区经常出现于史书之中。一般以为这一时期处在燕昭王时代,即战国后期。 自燕国设置五郡,中原系统文物开始流入该地区,至此该地区稳步登上历史舞台,故将此之前划为史前时代。本文所要探索的正是中国东北地  相似文献   

12.
商王朝考古学编年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期以来 ,研究者先后提出过不同的商王朝历史的考古学编年框架。其中最有影响的包括 :二里头———二里岗———殷墟三阶段说 ,二里岗———殷墟二阶段说。近年由于小双桥遗址、洹北商城遗址以及邢台曹演庄、东先贤一带的考古发现 ,一个新的商王朝历史编年框架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东湾仔遗址是迄今环珠江口地区出土商时期人骨最多,遗存较丰富的沙丘遗址。东湾仔遗址年代相当于商代中晚期。东湾仔人定居生活,在陶器制作上即有引进、吸收又有创新;掌握航海技术,在环珠江口有频繁交流,与粤东闽南也有直接交流。  相似文献   

14.
常怀颖 《文物》2021,(7):58-69
<正>作为晚商王朝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大邑商"无论是等级、规模、人口、物质文化发达程度,还是人员与文化来源的多样性,都远超同时期的任何城邑。对殷墟陶器的认识,是晚商时期遗存研究的基础。无论是构建晚商时期年代学标尺,还是辨识典型商文化的内涵,无不以殷墟的陶器认知为基础。随着材料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入,学术界已经认识到,殷墟遗址群陶器的文化因素及其来源并不单纯,陶器群的构成也并不单一。  相似文献   

15.
胡洪琼 《文博》2011,(6):18-23
本文以殷墟已发表的墓葬资料为基础,对殷墟晚商墓葬陶器组合的时代特征及家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殷墟文化早期墓葬陶器数量少,组合单一,晚期墓葬陶器数量增加,种类大增,组合形式多样,尤其是第四期,酒器组合大量增加,酒器和炊食器配套组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殷墟墓地是以族为埋葬单位,家族墓地划分出不同的区,分区之下又可分组,墓组之下又可分墓群。  相似文献   

16.
二里头文化的性质及其与二里冈期商文化的关系是近年来夏商文化探讨中争论的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夏商两种文化的界限应该划在何处。归纳各家意见,可概括为两种:一种意见认为应划在二里头文化本身各期段之间,即二里头文化早期阶段是夏文化,晚期阶段是商文化。另一种意见认为应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一九五九年大溪文化被首次发现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长江中游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收获.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大溪文化的面貌和特点已逐渐被人们认识.本文试图在这些收获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大溪文化陶器的陶色、陶质、制法、纹饰和器形等主要特点进行一些初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白金宝文化的陶器纹饰为基本素材,简述该文化的主要陶器纹饰,并将其中施纹繁缛、组合秩序性强的篦纹作重点研究。试从图案学角度对其进行类型梳理与归纳,阐明基本单元纹饰、构成组合及器表布局,同时也对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的整体风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裴李岗文化陶器的谱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李岗文化陶器的谱系研究●张江凯以秦岭东侧和太行山南侧的黄河冲积扇西部为中心分布区的裴李岗文化自被发现以来,先后面世的遗迹除约八、九百座墓葬外,还有不少灰坑或窖穴及少数房屋建筑等,伴出文化遗物含陶、石、骨质诸类器具总数亦在千件以上,资料积累可谓相当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陶器纹饰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平原史前文化陶器纹饰进行分期,揭示其早晚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纹饰分期同以器物群和器物形态为主要依据进行的文化分期之间并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纹饰变化的滞后性。这一差异表明纹饰在文化的传承上更具有保守性,更能反映文化间的传承关系。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对宝墩文化四期遗存的文化归属、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渊源等问题做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