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才让珠玛 《旅游纵览》2023,(19):167-169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生态功能显著,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于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旅游业已然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甘南州以旅游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劣势,针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气候条件、资金投入、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也是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强调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五大发展策略与实施长远目标的关键措施,论证了我国大城市群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针、路径与方法措施,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从国情特点、城乡统筹、产业转型、区域协调、资源环境统筹视角出发,对我国城镇化的合理进程、规模建设与规划布局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区域性的研究探索,对我们深入的理解中央有关新型城镇化一系列方针政策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攀登》2015,(6)
本文在对海西城镇化的现状与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海西作为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从而探索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的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两个热点问题,本文提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是互通互融、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并深入阐述了二者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机制,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资源消耗低、经济贡献率大、绿色特征显著、兼具经济性与文化性等特点。旅游业的这些产业特性,与新型城镇化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信息建设资源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是基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理论的理论基础.基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理论内容包括:资源建设原则;信息资源结构和补充理论;信息资源组织和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5,(4)
2014年青海省发布了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本省的城镇化的目标,要实现城镇化的目标,最关键的是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问题,PPP作为政府和私营部门密切合作的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面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成功。因此,本文从青海省城镇化发展的概况出发,论述了目前青海省城镇化建设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及存在的问题,青海省城镇化建设中利用PPP模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可行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邓美红  彭蓬 《风景名胜》2021,(5):0347-0347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和谐发展、节约集约、产业互动、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也是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城镇化。近些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与此同时,也受到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展现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走向。在这个背景下,农村原本的经济形势备受冲击,想要实现乡村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近况,寻觅新时期国家重大发展策略以及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下的新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在当前这个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下以旅游发展进行乡镇建设,进而以江湾镇为例,重点探索其如何突破困境,发展优势,进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林、牧、渔产值比重是49.5:3.2:29.7:17.6,农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本文分析了农业结构系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地域差异性,发现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的变动趋势和农业结构的变化率;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地区间农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这也是未来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布局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高校档案是教学、管理、科研活动为一体的,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学档案能够通过自身的优势对高校教育结构进行优化,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本文就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现代化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优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现代化管理的策略,以便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为高校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运用"都市生活圈"和"时间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上海城市日常体育生活圈进行了划分与构建,提出了由基础体育生活圈、基本体育生活圈和机会体育生活圈所构成的日常体育生活圈层体系,并以上海日常体育生活圈层体系为基础,依据"中心地理论"和上海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上海日常体育生活圈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模式和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体系。根据上海日常体育生活圈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及实际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史志》2006,(8):I0001-I0001
宝清县历史悠久、资源富集,被誉为“天府之县”。近年来,我们在吃透县情的基础上,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结构优化理论和区域市场运作理论,深入分析了自身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明晰了“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突出上项目、努力快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培育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即“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资源开发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牵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煤炭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支柱产业为依托,壮大二产,拉动一产,带动三产,促进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加快由农业自然增长向工业产业主导转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2.
朱艳红  彭蓬 《风景名胜》2021,(5):0360-0360
本文首先对宁乡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与优势进行了介绍 , 带大家简单了解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然后对宁乡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特征以及发展格局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宁乡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马建堂 《攀登》2005,24(6):19-20
柴迭木地区是青海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区,是青海乃至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地区。在“十一五”期间加快柴达木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要树立资源是资产的观念;二要在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开采效率上下大功夫;三要在深度加工、循环利用上做文章;四要在企业内部、园区内、区域内建立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产业链条;五要立足于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六要高度关注水的节约和重复循环利用;六要进一步完善区内的基础设施;七要改进对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又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有着较为明显的互动关系。本文在研究二者互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的障碍,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实现良性互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北京市周边地区以及北京市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概述,接着从冰雪旅游资源利用、冰雪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三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希望本文能够为北京市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慧英 《旅游纵览》2023,(1):112-114
我国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首先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内涵与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其次从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与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独特旅游产品、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合理利用乡村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提高游客体验感五方面,提出乡村地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刘兰凯 《攀登》2002,21(4):71-73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其独特的民族化资源及自然资源。然而西部特有的这种优势资源在开发建设的步伐中有进一步被弱化和流失的趋势,故在西部开发中,必须将保护与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国最近2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土地资源的供给性短缺和需求剧增的矛盾日趋尖锐,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已经成为政府和专家的共识。以山东省为例,基于区域结构、用地结构、城市规模结构的视角,运用异速生长模型,分析2000-2013年期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人口绩效。结果表明:①从空间结构看,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总体快于人口城镇化,并且鲁西北、鲁西南和半岛中部地区的城市用地人口绩效高于中部和胶东半岛东部地区。②从用地结构看,不同类型建设用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绿地扩张所承载的人口绩效较低,仓储用地扩张的人口绩效偏高;③从城市规模结构看,人口规模在20万以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人口绩效最高,20-50万规模城市最低,50万以上规模城市居中,且呈逐渐降低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志刚  唐相龙  李斌 《人文地理》2004,19(2):22-24,34
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为依据,借助Zipf公式,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分形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①首位城市规模不突出,其经济带动和功能辐射力量薄弱;②中间位序的城镇分布过于集中,人口分布显得比较均衡;③陇东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缺乏区际空间规模结构的发展。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心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农村的基础设施功能,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对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的调查,对农村发达地区中心村建设的机制、方法及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一尝试性探讨,提出在农村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