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像史学的诞生,对历史学乃至方志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和发展是方志事业转型的一个标志:一方面体现在方志记述载体的转型,由纸介质转为纸、磁、光、电多介质载体;另一方面体现在方志编纂和传播形式的转型。影像方志具有独特的方志文化和影视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影像方志形象、直观、多元的传播方式,突破了语言、文字、民族的边界,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中国影像方志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需要规范管理,树立中国影像方志品牌;通过科际融合,同襄共举,用影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继承方志传统,构筑影像方志理论和方法;以人为本,拍摄出接地气的作品,将方志文化同影视文化相结合,打造精品影像方志。  相似文献   

2.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方志学者,其早年所著《中国方志学通论》是中国现代方志学名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首轮修志活动中,傅振伦热衷于为全国各地编修的新志撰写序跋。傅振伦一生撰写了百余篇方志序跋,他所写的方志序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具特色。方志序跋是傅振伦阐发其方志思想的重要形式。探讨和研究这些方志序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傅振伦的方志思想。  相似文献   

3.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方志学研究大家,一生致力于方志编纂和方志学研究,方志批评是其重点着力的研究方向,造诣颇深,成就卓著。傅振伦善于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方志批评,并有诸多关于方志批评的标准。傅振伦方志批评的特点体现为敢于批评名家名志、提倡经世致用、勇于自我批评。傅振伦作为方志批评大家,对中国现代方志批评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志》2014,(8):11-13
2014年5月21日,方志蓝皮书《中国方志发展报告》编纂研讨会在国家方志馆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方志期刊指导处处长、《中国地方志》主编于伟平主持会议并对方志蓝皮书《(中国方志发展报告)项目实施方案》作说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会议并介绍皮书发展情况。全国各地方志工作机构代表2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就方志蓝皮书《(中国方志发展报告)项目实施方案》、方志蓝皮书《(中国方志发展报告)框架设计(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方志》2009,(1):36-36
为弘扬和宣传中国方志文化,展现其发展历程,彰显地方志事业成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拟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十集电视专题片《中国方志》。我省确定了8个选题,分别是:一、方志之乡——江苏省;二、新方志编修的首倡者和推动者——胡乔木;三、两个方志名人与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政协副主席、市志办主任苟德麟,苏州市志办原主任徐刚毅在方志资政、存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志》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指导全国修志工作的机关刊物 ,它伴随我国新方志事业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创刊至新世纪元年 ,已经度过 2 0周年。这 2 0年 ,正好是我国新方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机关刊物和新方志事业发展的窗口 ,它反映了我国新方志事业的辉煌历程 ,也记录了我国新方志事业前进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狭义的方志文化研究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用文化、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来研究方志与方志工作。这种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进展缓慢;2006年之后,在中指组领导及论坛、年会、《中国地方志》等平台的引导下,逐渐兴盛起来。30多年的方志文化研究,揭示了方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论证了方志文化的地位、作用,总结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特征和精神,探索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继承和新时期方志文化的建设问题,初步构建了方志文化理论体系。这些研究对新时期开展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志文化理念使方志工作的文化属性更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方志工作的用武之地,为新时期方志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部有关地方志的专题文献记录片《方志中国》在电视和网络上广为流传。该片以中国方志文化发展脉络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中国方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采用独特的视角、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以及翰墨华章的解说词,唱响了中华民族方志事业起源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方志期刊作为方志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伴随着新中国首轮修志活动而诞生的。自那时以来,全国各地的方志期刊为弘扬方志文化,服务修志实践,促进方志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期刊自身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区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修志活动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10.
姜成洋  李文 《安徽史学》2021,(2):163-168
近几十年,中国史学研究出现重视地方、深入平民的部分转向.伴随区域史研究的兴起,方志资料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曾撰写小书《王氏之死》,可谓方志入史的学术典范.通过方志资料挖掘,史景迁建构了明清交替之际山东郯城动荡的城乡面貌,体现了方志入史的价值.但由于核心故事没有充分展开,也折射出历史研究过分依赖方志时导致的问题.盛世修志,当代中国已有数次编修方志的热潮.对于中国当代史研究而言,审视方志价值,合理利用方志,意义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方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史料。方志这种特殊的图书表达体裁形式,其图的绘制水平,图的应用范围及其图学思想,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图学的技术水平提供了实物例证。明代方志中的用图十分齐备,有关图表在方志中的作用的论述,其见解亦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志》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指导全国修志工作的机关刊物,它伴随我国新方志事业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创刊至新世纪元年,已经度过20周年.这20年,正好是我国新方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机关刊物和新方志事业发展的窗口,它反映了我国新方志事业的辉煌历程,也记录了我国新方志事业前进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日本藏中国方志及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角度对日本中国方志的收藏以及日本学者对这些方志的研究、研究者的身份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日本近年地方史志研究趋向以及日本藏中国方志研究的历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时期的方志性质研究是当今方志性质研究的基础。十八世纪以来,随着戴震与章学诚两位方志学家的出现,方志性质的讨论和研究逐渐进入了深化的阶段。进入新时期以后,方志学家们更是针对方志性质进行了专门的研讨。本文在回顾前人已有的方志性质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认为:一、在中国传统社会时期,方志性质由早期"重地"向后期"重史"转化。二、地方志的"地域性"与"时段性"是其方志性质不可或缺的部分。三、方志作为综合性资料,其性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它是特定地域、特定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张安东 《上海地方志》2023,(4):39-46+95
清代是中国古代方志发展的巅峰,方志编纂理论随之获得很大发展。康熙、乾隆、嘉庆三朝,三次编修《大清一统志》,各地方志的编修普遍开展,大量文人学者积极投身于方志编纂,大大提高了方志的质量,同时方志编纂理论研究也趋于深入。清代方志编修者在修志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方志编纂的理论问题,对于清以前的方志编纂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与此同时,在方志编纂理论的影响下,清代方志编纂体例、方志的结构形式出现了较大变化,在承袭旧志体的基础上,开始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这种现象反映了志书编纂实践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2014,(8):14-14
2014年5月22日,《方志理论学习通典》编纂研讨会在国家方志馆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研究《方志理论学习通典》编纂实施方案及相关问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方志期刊指导处处长、《中国地方志》主编于伟平主持会议,并对《(方志理论学习通典)编纂方案》作了说明。来自全国各省级期刊编辑及方志专家和高校学者20余人参加研讨会,对《(方志理论学习通典)编纂方案》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正>方志界对于方志是什么即方志的性质问题进行过并还在进行热烈的研讨,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的说法。笔者也参与了研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黑龙江史志》2005年第4期《我对方志性质定义的新表述》)。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即方志的本质问题, 方志界却很少研究。笔者所见到的研究方志本质问题的专文仅有李玉成所写《方志的本质》(载《广西地方志》1997年第1期),韩章训所写《方志本体和本质论析》(载《中国地方志》1998年第5期),金达迈所写《方志本质论》(载《新方志理论与实践二十年》——中国地方志协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地方志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方志基本上是在宋代定型的。宋代的方志对后世方志影响极大。研究宋代广东方志,对于弘扬炎黄文化优秀传统,对于拓展岭南文化的研究,对于促进当代修志工作,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目录编纂、影印出版、点校和数据库4个方面,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旧方志的整理与出版概况。尤其是对旧方志的整理影印,细分为"中国方志丛书"及台湾旧志出版、"中国地方志集成"、以收藏机构命名的方志丛书、新编区域或地方丛书、专志汇刊与分类编辑、大型综合文献里的方志、其他类型旧志影印七大类,进行了集中展示,对了解、利用和研究旧志,编纂新方志有一定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方志期刊作为方志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伴随着新中国首轮修志活动而诞生的.自那时以来,全国各地的方志期刊为弘扬方志文化,服务修志实践,促进方志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期刊自身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区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修志活动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